徐传达:新闻专业主义在自媒体中的现状与未来

——以新浪微博为例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109 次 更新时间:2017-09-21 14:02

进入专题: 新闻专业主义   自媒体   传统媒体   微博  

徐传达  

【摘要】新闻专业主义从2000年开始在我国被学界关注,一时间成为热点,由于其较强的实践性,在自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原有的新闻专业主义面临着消解和重构的境遇。本文结合微博来探讨自媒体时代传统媒体新闻专业主义的变动在自媒体中的体现,认为自媒体新闻专业主义呈现泡沫化和孤岛式存在,并提出了自媒体新闻专业主义重新建构的可行性措施。

【关键词】新闻专业主义;传统媒体;自媒体;微博


新闻专业主义作为媒体的身份认同和新闻从业人员的身份认同,从2000年开始在我国被学界关注和探讨,一时间成为新闻研究的热点。新闻专业主义有很强的实践性,不同时期其范畴不断被消解和重构。在自媒体时代,新闻专业主义也面临着改变和重构,生态变化导致的专业主义的转变值得学界和业界关注和思考。


一、新闻专业主义的内涵

新闻专业主义是舶来品,概念来自于美国。传到中国以后与我们的不同时期的办报经验相结合,产生不同的含义。中国“新闻专业主义”有三个传统渊源:传统知识分子经世济民的历史使命感;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的要求;源自西方但被“本土化”了的独立商业媒体的传统[1]。而目前关于我国新闻媒体的专业主义的主流观点有:陆晔、潘忠党的“一套论述新闻实践和新闻体制的话语、一种意识形态、一种社会控制模式”三层次论[1]、黄旦的“传播新闻、独立性质、自主发言、服务公众、自负盈亏、法律和道德自律”五层次论[2]、芮必峰的“一套基本信念、一套操作原则”双层论[3]、樊昌志、童斌“一种话语被呈现[4]”等。抛开意识形态和控制,我们仅从新闻专业主义内化为新闻机构和新闻记者的行为准则和道德标准来衡量,其特征主要有:客观与中立、新闻自由、媒介社会责任、职业化教育与操作。


二、自媒体的新闻专业主义现状

在自媒体时代,尤其是微博的盛行,给传统媒体一个自我救赎的机会,与新媒体结合,是促进传统媒体转型的不多良机。新闻专业主义在自媒体时代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宏观方面是新闻机构开设的官方微博,微观方面是著名新闻记者开设的个人微博。

在官方微博方面,新闻专业主义的现状表现在:

其一,新闻来源多样化。传统媒体的官方微博不仅依靠母体提供大量新闻同时又为母体搜集新闻,新闻来源除了母体供给外还有同类媒体的官方微博、网友提供等。但是,很多传统媒体在利用自媒体便利的同时却很不重视交代新闻来源,不仅不在末尾标准来源或者给出新闻原文链接,甚至对来自网友提供的新闻常常直接篡改使用,连@有时都没有,更不用谈支付提供线索的费用了。

表1

从表1可以看出,如果把给出新闻链接算入新闻来源的话,@央视新闻总共给出新闻来源的25条微博,在56条总新闻中仅占44.6%。不给出新闻来源不仅是对原创新闻作者是一种经济和精神的双重伤害,而且也是对读者知情权的践踏,传统媒体的官方微博还需要完善和努力。

其二,新闻报道贴近性加强,选材实用,文风朴实,注重受众的感知和体验,注重受众接受和引导。往往新闻和评论结合,指导性和趣味性兼而有之,同时由于接触容易,用户感知易用性和感知可用性都较高,因而更具亲和力,更能发挥社会引导和教育功能。另外,官微常常会和网民进行互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媒单向性,使得受众能参与到新闻构建中来,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传统媒体的呆板形象。

其三,新闻自由被认为是新闻专业主义的核心,尽管最近部分媒体一直在强调“网络/微博不是法外之地”,但由于网络的及时性、草根性和渠道广泛性,网络中的新闻自由毕竟要大于现实生活,自媒体中自我把关和政府监管相比传统媒体较为宽松。自媒体使得新闻专业主义外化成为某种可能,新闻的产生过程更多的为人所认识和知晓。从更深层次的角度看,自由权扩大是自媒体新环境下传统媒体对抗宣传机构和盈利机构割裂的尝试、是对当下新闻专业主义的不满和试图重构的努力。

其四,自媒体中,由于信源的增多使得把关难度增大,加之时效性的考量,失实报道比例上升。自媒体要求记者专业性更高,能更快判断真伪,更快预判出传播效果,更迅速的回复、跟进、深度报道,既要追求时效性又要追求准确度,不能顾时效而失真实。近年来,微博传谣不断,既有社会热点事件如金庸被死亡、南京排队生喝鹿血事件等,也有生活常识问题如购物小票会致癌、维生素C可以预防感冒等,很多假新闻的背后都有一些官方微博不认真求证的影子。自媒体记者面对大量混杂的真伪信息,独立求证的态度也成为其必不可少的能力之一。

在新闻记者个人微博方面,新闻专业主义的现状表现在:

一方面,部分个人微博已经具有官方化色彩,如@丹丹说天气已经成为类似栏目组的官方微博,内容主要是工作,即天气信息,@杨锦麟虽然是个人微博,但已经成为凤凰卫视的很好的宣传工具,再比如说@纠纠、@蒋方舟、@肖锋都或多或少的会被人们和《新周刊》划归同类。其新闻专业主义更多体现在作为传统媒体的补充和修缮,使得新闻媒体更多的深入受众。

另一方面,部分新闻记者微博成为反抗传统媒体的限制、发挥自己新闻理想的圣地。诸如@简光洲、@王克勤等。新闻记者通过开微博来补偿和平衡现实生活中的专业主义不足,这种方式展现出来的新闻专业主义更加不受宣传和经济利益的控制,但也会有失控的危险。

此外,部分新闻记者通过开微博只是一种娱乐,通过娱乐来压制现实工作中的冲突。这种微博基本无新闻专业主义可言。

综上所述,我国传统媒体新闻专业主义在自媒体中的体现更加弱化、范围更加狭隘。如果说我国传统媒体新闻专业主义是“碎片和局域的呈现[1]”,那么传统媒体新闻专业主义在自媒体中的体现就只能是泡沫化和孤岛式存在:

所谓泡沫化呈现,传统媒体在传统平台上所展现的操作技能和表现手段上的专业水准在自媒体中也难以实现,传统媒体官方微博常常连标明新闻出处、辨别信息真伪等最基本的操作技能都很难保证,随意性较大,更多的是一种存在态而非健康态,官方微博很难受到传统媒体重视。由于微博的及时性,传统媒体官方微博只有在不涉及政治负面的政策性硬新闻和社会新闻、生活服务等软新闻方面占有微弱优势,生活性和服务性较强。

所谓孤岛式呈现,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传统媒体官方微博在新闻业务领域表现状态不稳定,表现时好时坏,假新闻频出,伪职业行为更让人叹息。第二,对于媒体应付的社会责任,尤其是担负监督政府、伸张正义等方面,传统媒体官方微博更是唯唯诺诺,甚至退化到只有在部分怀有新闻理想的新闻记者身上零星的表现,新闻媒体即使是出来说话,更多的是出于自身政治或者经济目的。部分及新闻记者曝光一些丑闻,更多的不是怀着为社会负责,而是一种对自己生存境遇不满、利用公权力反抗现实来取得适当的经济补偿、生存地位和社会认同。


三、自媒体新闻专业主义重构的可能

在自媒体时代,自媒体中的新闻专业主义压力受到三个方面的制约:政府的制约、市场的诱惑、专业服务形象的维护。由于政府监管着传统媒体这一母体,自媒体的空间势必会受到影响;利益的诱惑、媒体和记者生存的压力,也挑战者自媒体的专业主义素养;另外,整个行业的形象维护也需要记者和媒体兢兢业业、小心恪守。

同时,我们也看到了自媒体新闻专业主义“救赎的希望”:网络相对传统媒体管制力度要小;传统媒体广告遭遇天花板,而新媒体的广告市场正井喷式发展,对传统媒体的诱惑力大;另外,随着网民素质的普遍提高,对新闻专业主义要求也会提高,专业主义将会成为传媒行业主的考虑对象。为此,个人认为传统媒体在自媒体上构建新闻专业主义还需努力:

首先,要重视自媒体,把自媒体当做是一种新的媒介形态来对待,依托母体,团队运作,权力下放,规则明确。加强与母体沟通,这是延展母体权威性、表现自媒体专业性的好途径;团队运作有效避免自媒体信息的过于个人化倾向,群策群力也可以把失误降到最低;权力下放是指自媒体团队有非重大新闻自行裁决权,这样更加有利于自媒体更好生存下去;规则明确是指新闻筛选要求规则明确,有计划、有目的选择素材,有步骤的验证信息真伪等。

其次,在新闻业务方面,传统媒体的自媒体应该加强新闻信息真伪辨别、注意标明信息出处、新闻选材要么贴近生活要么具有娱乐性,注意语言的通俗和接近性等。

最后,传媒工作者也要强化专业主义意识,内化专业主义为自身的职业操守。只有内化为传媒工作者的职业操守,才能更有效地使传媒为大众服务。

当然,传统媒体新闻专业主义在自媒体中的实现还需要更多的时间和支持。宣传任务的放松、监管的逐步法制化、学界积极地配合和宣传、传媒企业的效益普遍良好、良好的传媒受众等都是构建新闻专业主义所需要的良好外部环境。只有政府、学界、业界、传媒市场、受众共同努力,才能更好的塑造自媒体新闻专业主义。

(作者系:南京师范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


【参考文献】

[1] 陆晔,潘忠党.成名的想象: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新闻从业者的专业主义话语建构[J].新闻学研究,2002(71).

[2] 黄旦.传者图像:新闻专业主义的建构与消解[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3] 芮必峰.描述乎?规范乎?——新闻专业主义之于我国新闻传播实践[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0(1).

[4] 樊昌志,童斌.社会结构中的大众传媒:身份认同与新闻专业主义之建构[J].新闻大学,2009(3).


    进入专题: 新闻专业主义   自媒体   传统媒体   微博  

本文责编:liwei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新闻学 > 理论新闻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97174.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今传媒,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