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庸置疑,蔡英文是个厉害角色。她作为资历最浅的民进党人,在2008年民进党跌入谷底后接掌党主席,一步步通过一场场选举,将民进党拉出泥潭,并摆平党内的复杂派系,让自己的“英派”成为党内最大势力。随后,她又善加利用国民党执政失败,投票还未开始,就已铁定当选。
2016年的1月16日,注定是“于无声处听惊雷”的一天。从目前形势看,如果国民党大输、民进党大赢,以往的岛内政党版图将被彻底改写,选举结果就不是简单的政党轮替,而可能是岛内政局的颠覆性巨变。
所有关注这场选举的目光,无不警觉。
蔡英文带来一堆悬念,身段柔软但策略灵活
四年一次的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和“立委”选举即将于1月16日周六举行。与以往台湾“大选”一波三折、高潮迭起、悬念丛生的状况不同,这次的选举始终呈现“民进党遥遥领先、国民党大幅落后”的局面,外界普遍认为民进党基本赢定了。
虽然失去胜负悬念,但这场大选并非波澜不惊。恰恰相反,这场选举可能带来岛内政局的颠覆性巨变,以及两岸关系的地动山摇,这令其意义远超以往。
对于两岸关系而言,一旦与大陆具有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共识,愿意推动两岸关系向前发展的国民党下台了,一个不承认“九二共识”、不承认两岸是一个国家、不愿放弃“台独”立场的民进党上台,这种改变对台海形势的影响毫无疑问是巨大的。
民进党是众所周知的“台独党”,其立场是“一边一国”或“两岸两国”,党纲第一条赫然写着“建立台湾共和国”。
蔡英文为了2016“大选”胜选,两岸政策有一些策略性的调整,即完全不谈民进党传统的两岸论述。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她就是只讲两个词,一个词是“维持现状”,一个是“中华民国现行宪政体制”。
不过,蔡英文的说法,并没有直接回答核心问题,就是“两岸究竟是什么关系”。国民党问这个问题,大陆问这个问题,台湾舆论也问这个问题。但蔡英文就是“打死也不说”。因为,如果蔡回答“两岸是两个国家”,那民众就会说,你无法保障两岸和平。但如果蔡接受大陆“两岸一中”的说法,那民进党的支持者又不会答应。所以蔡选择了模糊、回避的做法,这就是蔡一直被人称作“空心蔡”的由来。
在2015年底的电视辩论中,蔡又提出了“接受九二会谈事实”的说法,但这与接受“九二共识”本身有本质的区别。不过,即使民进党靠着模糊、回避的战术赢得了选举。真正上了台,还是绕不开如何定位两岸政治关系这一核心问题。
大陆的标准很明确,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习马会”上说的,只要承认“九二共识”的历史事实,认同其核心意涵,我们都愿意同其交往。因此,蔡英文两岸政策不同选择将导致两岸关系不同走向。
蔡英文学者出身,是非常自负的,对核心理念固执己见;但同时,她也有学者的务实理性,不会像陈水扁传统政客冒险行事,而是身段柔软,策略灵活。
因固执己见,蔡英文不会放弃台独立场;因理性务实,她又不会搞陈水扁式的冲撞式台独,而是推行“柔性台独”,即从经济、文化、社会以及涉外等角度为“台独”奠基辅路。
目前,蔡面前有三条路。
第一条路:如果蔡愿意承认“九二共识”历史事实、认同其“两岸同属一中”的核心内涵,大陆是愿意与其打交道的,不但现有的23项两岸协议可以继续执行,两岸现有的国台办陆委会沟通联系机制、两岸两会协商机制都可以继续运行。两岸形势基本会延续2008年来的态势,即使比马英九时期有降温,但也能维持“温和”局面。
第二条路:如果蔡继续坚持僵化的两岸政策,拒不回应“九二共识”或其核心意涵,既不搞“法理台独”,又不放弃“台独”立场,搞所谓的“柔性台独”,则两岸关系将陷入“冷和平”的状态。国台办与陆委会常态化沟通联系机制、两会协商机制必然中断,23项协议执行效果将大打折扣,两岸涉外冲突必然重新升高。
第三条路:如果蔡在党内基本教义派挟持下,胆敢挑衅大陆,推进“准法理台独”,则将导致两岸关系陷入“地动山摇、全面对抗”的紧张局势。
目前看,蔡走第三条“急独”路线、与大陆正面对撞的可能性不大。受诸多因素制约,蔡实质调整两岸政策,走第一条路的难度也很大。因此,蔡走第二条路,台海局势进入“冷和”状态的可能性为最大。
国民党怕会越来越衰弱 岛内权力格局大洗牌
如果如外界预期的那样“国下民上”,将意味着一群群的国民党官员们要打包走出“总统府”、“行政院”,另谋出路。
选前已是急不可耐的民进党人士将夹着公文包蜂拥进入台湾最高权力机构,他们很多是陈水扁时期的官员、已经赋闲在家八年了。
当然,比这种个人际遇改变更深刻的是,岛内权力格局和政党版图的大洗牌。那么,这种大洗牌后,民进党会长期执政吗?
对选举做预测风险很大,何况对四年甚至八年以后的选举做预测。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国民党下台,将面临极为不利的状况。一是会更加弱化。继“九合一”选举大败后,国民党再遭2016选举败北的重击,整体实力萎缩、本土支持者出走、基本盘流失、地方派系被绿营收编几可预见。二是党内会更加混乱。内部围绕败选责任、党主席改选、两岸路线等矛盾将更加尖锐,难以形成具有统合力的领导核心,甚至不排除出现某种程度分裂的情况。”
事实上,国民党自蒋经国逝世、台湾“威权时代”结束后,就一直分裂不断,包括新党、亲民党、台联党、民国党的出走等。这其实和国民党的群众支持基础有关。该党支持群体相较民进党具有明显的特征:构成多元、结构松散、理念迥异。该党的支持群体大致包括,最里层是外省籍特别是外省籍技术官僚,第二层是军公教群体,第三层是本土选民尤其是地方派系。国民党要维持这种松散的结构,依靠的是强有力的行政权力、有效的党的控制力、庞大的党产。该党“威权时代”结束后的不断分裂,原因就在于党政控制力的持续弱化,难以维持这种构成多元、理念迥异的结构。
对于蔡英文、民进党而言,如果上台,将利用高得票高人气、“立法院”和地方执政席次优势、“绿色执政联盟”的支持全面执政,掌控政局走向。该党还将用好、用足手中的权力和行政资源,继续扩大自己的群众支持基础,并推动清算国民党党产的法案,对对手釜底抽薪,让国民党彻底爬不起来。
因此,目前看起来,情况对蔡英文连任是有利的,国民党短期内东山再起很不容易。不过,马英九执政面临的国际、岛内经济不利形势,蔡英文一样得面对,而民众对蔡执政的满意度,毫无疑问是影响其连任形势的最大变数。
马英九或成第二个连战,还有更多“习马会”上演
2008年来两岸关系由乱到稳、由稳到进,是大陆主导、两岸共同努力的结果,但也和马英九个人的努力分不开。马在任八年,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愿意和大陆一道推动两岸关系向前发展及两岸经贸人员交流的持续深化。去年11月的“习马会”,目的当然是推动两岸关系进一步发展,但从某种意义上,也是对马两岸表现的充分肯定。从马英九在“习马会”的发言看,也显示其是有“大中国情怀”的。
正因如此,以马在两岸上的地位,他卸任后完全可以继续在两岸上扮演重要角色,继续通过国共高层对话平台发挥其作用。这对两岸关系、国民党发展都是非常积极的。如果这样,未来大家可能会看到更多的“习马会”了。
2008年,国民党候选人马英九大赢民进党候选人谢长廷221万票。2012年,马英九尽管选情一度告急,还是赢了民进党候选人蔡英文近80万票。然而,2016年“大选”,民进党候选人蔡英文始终大幅领先,国民党候选人不管是“立法院副院长”洪秀柱,还是“柱下朱上”后的国民党主席朱立伦,都未对蔡构成真正的威胁。
“眼看你起高楼,眼看你宴宾客,眼看你楼塌了”,这是近来岛内“名嘴”常常揶揄国民党的话。外界不禁会问,国民党为什么会落后这么多?学者们当然可以列出无数条理由:比如国民党在胜选无望的情况下,党内一盘散沙、离心离德,朱立伦作为“史上最弱党主席”无力统合党内;宋楚瑜再度参选分裂泛蓝选票;民进党整合顺利,“主攻内政、回避两岸”的选举策略得当;“两岸牌”效益递减,等等。
但最大的原因其实就一条,即国民党的执政成绩单没有得到民众认可。
国民党2008年因民进党执政失败、带着民众高期待上台,但民众很快从期望到失望,从失望到绝望。包括台湾经济没有大的改善,物价飞涨,薪资10多年不涨,相对剥夺感强烈。加上马当局提高电价、油价,提高民众的年金支出等,虽然很多从长期看是不得不做的事情,但民众认为损害了自己的切身利益。而食品安全问题多次爆发,“十二年国教”政策引起家长不满等,更加深了民众的这种怨气。
这种沸腾的民怨在岛内持续发酵,就形成了“反马反国民党”、“国民党不倒、台湾不会好”的“政治台风”。国民党2014年“九合一”地方选举遭遇“崩盘式挫败”,县市长席次由15席锐减至6席,民进党由6席扩张至13席,就是这种“台风”扫过的惨状。如果2016选举国民党再度惨败,无疑也是这股“政治台风”肆虐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