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兵: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形成的时代条件和在今天的发展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4783 次 更新时间:2015-12-16 19:49

进入专题: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无产阶级政党   人民群众  

童兵 (进入专栏)  


【内容提要】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的核心是它的理念部分,即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新闻观包括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和其他经典作家关于人类新闻传播现象,新闻传媒生产、流通、消费行为,无产阶级政党同实际工作、同人民群众、同大众传媒关系的主要观点。所谓理论和科学,是人们由实践概括出来的关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知识体系。新闻学的学术源泉来自新闻传播活动和新闻传媒产业。新闻教育推动了这种学术的转化和普及,新闻研究则加速加深了这种转化并使其不断趋于完善,使之上升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一百余年来,新闻学走过了一条从术到学渐次建构的路程。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时代条件


新闻学是一门党性和实践性极强的科学。没有长期新闻工作实践经验的积累,没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同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潮的较量,没有广大无产阶级新闻工作者及亿万人民群众对新闻传播规律的探索,就不会产生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深刻总结和分析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丰富的新闻工作实践经验,总结和分析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同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潮论战的思想资料,总结和分析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创办与领导的数以百计的工人报刊党的报刊的编务原则及方法,有助于我们全面认识和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创立与发展的过程及其理论成果。


一、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创立的时代条件

恩格斯指出,德国的理论上的社会主义永远不会忘记,它是依靠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这三位思想家而确立起来的。虽然这三位思想家的学说含有十分虚幻和空想的性质,但他们终究是属于一切时代最伟大的智士之列的,他们天才地预示了我们已经科学地证明了其正确性的无数真理。恩格斯的这一论断表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创立之前,已有一定的理论积累。特别是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中关于新闻及其传播的论述,为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自己的新闻观念准备了极其宝贵的思想资料。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创立与发展离不开当时的时代背景,离不开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处的19 世纪德国及欧洲的经济政治环境,离不开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在欧洲和亚洲继续深化发展的代表人物列宁与毛泽东所处的俄国及中国的经济政治环境,离不开随同或独立把马克思主义新闻学推向深化的欧洲、美洲及亚洲各国共产党人报刊活动家所处的经济政治环境。全面把握马克思主义新闻学150 余年发展的历史脉络,需要对这150 余年来全球的经济政治大势及各国的不同特征有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世界公民,他们出生于德国,但一生走过欧洲许多国家,长期在英国生活和工作。资本主义制度最早产生与发展的英国及其首都伦敦,不仅为马克思和恩格斯提供了较为开放的资本主义文明社会的生活环境,而且作为当时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中心,也为他们提供了较为自由的从事科学研究和报刊活动的条件。他们的共同朋友和战友威廉·李卜克内西对此写道:“在伦敦,在这个首要的大都市,全世界的中心,世界商业的中心,在这个世界的瞭望塔上马克思可以找到完成他的著作正在搜集并需要的基本素材。从这里可以综观整个世界的商业、世界的政治和经济动态,这在地球上任何别的地方是办不到的。”①

列宁的一生经历了两个时代,生活在两个世界的交错点上。他经历过沙皇专制制度的黑暗生活,又领导俄国人民迎来社会主义的新曙光。列宁通过参加马克思主义小组活动,阅读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参加农村考察和调查工人生活状况,从较高的起点上,从办工人报刊开始,走上党的报刊的领导岗位。革命胜利后,又根据国内外复杂环境,开辟出一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办报道路。

出于对中国经济和政治局势的全面分析,毛泽东正确地指出,包括新闻传播理论与实践在内的中国文化,在20世纪40 年代含有多种成份。他说:“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他进一步分析说:“所谓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就是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在今日,就是抗日统一战线的文化。这种文化,只能由无产阶级的文化思想即共产主义思想去领导,任何别的阶级的文化思想都是不能领导的。所谓新民主主义的文化,一句话,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②这些分析,清楚地说明了毛泽东新闻思想产生的当时中国的经济与政治条件。

同马克思和恩格斯一样,列宁从青年时代起,就如饥似渴地吸收各种各样的知识。他阅读一本又一本车尔尼雪夫斯基、别林斯基、赫尔岑、皮萨列夫、杜勃罗留波夫等思想家和爱国者的作品。作为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学生和他们事业的继承人,列宁又同时十分刻苦地学习他们的著作。据统计,列宁引用的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论文就有250 多篇,还引用他们的172 封书信,21 部著作汇编。在列宁的著作中,有100 多次提到《共产党宣言》,约300 次提到《资本论》。为了吃透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掌握著作的精神实质,列宁还注意阅读马克思、恩格斯与之论争的对手的著作和报刊,以便弄清楚:为什么导师的观点是正确的,而他们的论敌的看法是错误的,并从中学习导师战胜或说服论敌的方法。

毛泽东新闻思想得以形成的一个重要动因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经久影响。还在青少年时代,毛泽东就广泛阅读各种书报,从孔孟儒学、朱明理学到王船山、颜习斋,从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到孙中山,从赫胥黎、斯宾塞、康德和18 世纪、19 世纪欧洲的民主主义、空想社会主义到托尔斯泰主义,他都如饥似渴地拿来阅读,作了深浅不同的研究。在这些广泛的阅读中,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对毛泽东的影响最广泛、最持久。毛泽东从大量的古籍中汲取和继承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他说过,应该充分地利用遗产,批判地利用遗产。所谓中国几千年的文化,是封建时代的文化,但并不全是封建主义的东西,其中有人民的东西,有反封建的东西。封建主义的东西也不全是坏的,也有它发生、发展和灭亡的时期。我们要注意区别发生、发展和灭亡时期的东西。当封建主义还在发生和发展的时期,它有很多的东西还是不错的。正是出于这样的基本判断,毛泽东从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中汲取许多有生命力的遗产,作为从事报刊活动、形成新闻观点的营养。

综合以上的分析,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形成的时代条件是:特定历史时代的政治经济环境,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接受较好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文化熏陶,长期丰富的报刊工作经验的积累。


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创立和列宁的发展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创始人。他们在最初的报刊工作实践中,就确信新闻传播是遵循特定的规律的。马克思在1843 年1 月撰写的一篇文章中指出,“只有在人民报刊的各个分子都有可能毫无阻碍地、独立自主地各向一面发展,并使自己成为各种不同的独立报刊的条件下,‘好的’人民报刊,即和谐地融合了人民精神的一切真正要素的人民报刊才能形成。那时,各家报纸都会充分地体现出道德精神,就像每一片玫瑰花瓣都散发出玫瑰的芬芳并表现出玫瑰的特质一样。但要使报刊完成自己的使命,首先必须不从外部为它规定任何使命,必须承认它具有连植物也具有的那种通常为人们所承认的东西,即承认它具有自己的内在规律,这些规律是它所不应该而且也不可能任意摆脱的。”③

在这样的理念下,马克思和恩格斯分别考察和分析了民主报刊、工人报刊和党的报刊的性质、特征和办报原则,同时又以深刻的哲学思考探索报刊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探索信息与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律。这些分析与阐述虽然还是零星的、不系统的,但其中的深刻和独到是极其可贵的。这些论述具有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的奠基性贡献,其主要内容大致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信息传递是人类精神交往的重要形式;二是报刊是人这个行为主体反映客体即外部存在的产物;三是新闻的基本品质是:客观性、真实性及以此为条件的倾向性;四是舆论是一种普遍的、隐蔽的和强制的力量,报刊是舆论的载体;五是报刊有合理的必要的分工,报刊通过有机运动实现自己的使命和功能。

恩格斯逝世以后,列宁和毛泽东分别在欧洲和亚洲,在俄国和中国,在这两个经济上都相对落后、政治上又十分反动的国家里,在20 世纪新的时代条件下,继承马克思和恩格斯开创的伟大事业,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推向新的发展阶段。

列宁曾经指出,俄国工人报刊的历史,同俄国民主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从1895 年开始的俄国工人报刊历史,从一开始就伴随而行的马克思主义同机会主义派别斗争的历史,是同列宁的名字、列宁的生平事业、列宁的报刊活动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以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主要内容、主要贡献、主要特色的列宁新闻思想是在这种艰巨而生动的办报实践以及各种思潮交叉在一起的尖锐复杂的路线斗争中逐渐形成、深化和发展的。

列宁对发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重大的理论上的贡献是:系统提出党的出版物的党性原则。列宁指出,“出版物应当成为党的出版物。与资产阶级的习气相反,与资产阶级企业主的即商人的报刊相反,与资产阶级写作上的名位主义和个人主义、‘老爷式的无政府主义’和唯利是图相反,社会主义无产阶级应当提出党的出版物的原则,发展这个原则,并且尽可能以完备和完整的形式实现这个原则。”“党的出版物的这个原则是什么呢?这不只是说,对于社会主义无产阶级,写作事业不能是个人或集团的赚钱工具,而且根本不能是与无产阶级总的事业无关的个人事业。无党性的写作者滚开!超人的写作者滚开!写作事业应当成为整个无产阶级事业的一部分,成为由整个工人阶级的整个觉悟的先锋队所开动的一部巨大的社会民主主义机器的‘齿轮和螺丝钉’。写作事业应当成为社会民主党有组织的、有计划的、统一的党的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④

构建党的报刊的领导体制。经过摸索和探讨,列宁完成了由“两个领导中心”向“一个领导中心”的转变,确认:党的中央委员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标准确认全党的机关报,指定在自己监督下的中央机关报编辑部,从而使党报编辑部完全处于党中央委员会领导与监督之下。这一体制经过共产国际的组织规定和纪律约束,成为20 世纪世界各国无产阶级政党党报领导体制的主要形式。

规定党内民主建设中的报刊工作机制。列宁高度重视党报在形成党的公众舆论中的强大功能。他要求对党的代表大会的决定进行最广泛的讨论,要求全体党员以十分自觉的、批判的态度对待这些决定,只有进行这样的讨论,通过决议,提出异议,才能形成党的真正的公众舆论。列宁主张利用党的报刊开展公开的争论和论战,以推动党内广泛的思想交流。他认为,在党的报刊上开展公开争论,对无产阶级形成正确的路线和策略具有重要意义,这既是工人运动之必须,又是工人运动的优点。列宁还主张要尊重和保护少数人的看法。因为任何人,只要参加了党,他就有权要求党给他陈述和宣传自己观点的机会。

探索社会主义建设中报刊的性质和功能,从而获得对社会主义时期新闻传播规律的新认识。列宁首先强调报刊应执行一个原则,那就是“以生产为中心”。为此,“报刊应该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工具”。列宁在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对社会主义新的历史时期报刊的性质、特点、功能和业务指导原则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分析,拓展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研究领域,具有20 世纪的时代特色和俄国特色,提升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科学性和现实指导意义。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新闻舞台上,一些同列宁同时代或列宁逝世后比较活跃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报刊活动家,在探索和深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中也作出了贡献。他们中间较有代表性的有:德国和波兰工人运动卓越活动家卢森堡,她提出了民主监督和人民参与的观点,指出:党的报刊的无产阶级活力,表现在对党的机关和党的行为实行公开监督,报刊是人民参与政治的重要渠道。意大利共产党的创始人与领导人之一,共产国际活动家葛兰西,提出人民文化和文化的人民性的观点,他对文化及报纸的人民性作了富有哲理的阐释。保加利亚共产党总书记、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总书记季米特洛夫对文化斗争的国际意义进行了充分的论述,对新闻工作者作为共产主义战士的角色特征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卢森堡、葛兰西、季米特洛夫等人的新闻思想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一方面,他们赞同并阐发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新闻思想;另一方面,他们又分别在生产力进一步发展和各国不同的经济政治特点下,把马克思、恩格斯,特别是列宁的新闻思想的某些方面,向前发展和深化了,提出并论证了一些重要的、富有指导意义的新境界,从而使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新的历史条件和不同民族的国家里,显得更有生气,更有理论的魅力。


三、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发展

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缔造的主要领导者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中国新闻事业的重要开创者。他是在世界的东方继承和发展由列宁加以丰富完善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代表,是从中国实际出发学习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以及列宁斯大林办新闻事业的经验,移植苏共报刊政策和新闻体制的积极推动者。毛泽东新闻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直到今天,毛泽东新闻思想和他所创设的新闻政策仍然是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重要指导思想。

毛泽东作为20 世纪继列宁之后又一位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卓越的报刊活动家,他的学说和观点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享有崇高的威望。毛泽东新闻思想产生发展于世界的东方,产生发展于社会主义中国,有许多独特的内容和独特的表现形式,充满着中国特色和中国风格。因此,毛泽东新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中国的新发展。毛泽东新闻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发展,主要有:毛泽东根据人的意识是社会存在反映的原理,指出报纸属于意识形态领域,是一种上层建筑,是一定社会经济基础通过新闻手段的反映。

出自对上层建筑作用的深刻认识,毛泽东十分重视报纸的社会功能,尤其强调报纸对于政策宣传的巨大作用。毛泽东根据马克思主义群众路线的精神,提出了全党办报的方针。其要旨,一是组织全党和全体党员,关心和参加报刊工作;二是实行开门办报,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对于社会主义中国的言论出版自由,毛泽东提出“舆论一律又不一律”的方针。在人民内部,实行舆论不一律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对于敌人,则实行舆论一律方针,只许反动分子规规矩矩,不许他们乱说乱动。

在报刊宣传的策略与技巧方面,毛泽东指出,无产阶级进行报刊宣传,最尖锐最有效的武器只有一个,那就是严肃的战斗的科学态度,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迈开两脚,学孔夫子的“每事问”,“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提倡生动活泼新鲜有力的文风。毛泽东要求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从外国语言中吸取我们需要的成分,学习古人语言中有生命力的东西。

实行“政治家办报”的方针。毛泽东提出,办好报纸的根本问题是报社人员的思想革命化问题。他要求,新闻工作者必须有为人民服务的热忱,有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他告诫记者不要成为只会跑衙门的记者,他特别要求新闻机构领导即所谓记者头子,“多谋善断”,不要“多谋寡断”,要政治家办报,不要书生办报,更不能死人办报,这是毛泽东提出政治家办报的主旨。

由于左倾思潮作祟,对国内外党内外形势一再发生错误估计,又受到唯意志论及“一言堂”作风影响,加之新中国成立后党的高层领导民主议事程序和集体领导制度松弛,毛泽东从20 世纪50 年代中期开始在处理经济工作、政治文化工作和政权建设事务中出现严重失误和错误,给党和人民的事业带来极其重大的损失。这种情况下,新闻事业受到破坏,毛泽东新闻思想的科学性和指导性受到损害,是难以避免的。这种破坏和损害,在十年“文革”中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在毛泽东新闻思想的发展中,这是十分令人痛心的,至今仍是值得深刻总结与永远记取的教训。


四、改革开放中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发展

中国伟大的改革开放事业总设计师邓小平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为恢复和坚持党的新闻工作基本原理、传统作风做了大量工作,特别是理论上的清理与创新,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中国的坚持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邓小平特别强调对舆论的正确引导,他要求将党的报刊办成国家安定团结的思想中心,为改革开放和中国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他要求坚持党的新闻宣传工作原则,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要求摆正党性和人民性的关系。他强调,要坚持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的方针,思想文化界要产出好的精神产品,坚决制止坏产品的生产、进口和流传。

邓小平高度重视新闻宣传工作的作风和文风建设。他指出,追求表面文章,不讲实际效果、实际效率、实际速度、实际质量、实际成本的形式主义必须制止。说空话、说大话、说假话的恶习必须杜绝。在新闻宣传中,和在经济工作中一样,劲可鼓不可泄,但要强调一点,我们需要的是鼓实劲,不是鼓虚劲。也就是说,工作要扎实,效果要实在。所谓鼓实劲不鼓虚劲,就是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弄虚作假。

江泽民是1989 年“六四”事件以后走上总书记的岗位的,所以他特别强调舆论的重要性。他指出,正确的舆论导向极端重要。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党领导的新闻传媒,必须按照党和人民的意愿、利益正确地引导舆论,要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他还提出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标准,这就是“五个有利于”:有利于进一步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社会生产力;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有利于鼓舞和激励人们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和社会进步而艰苦创业、开拓创新;有利于人们分清是非,坚持真善美,抵制假恶丑;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人民心情舒畅、社会政治稳定。

对新闻工作者队伍建设的重视,是江泽民新闻思想的又一个特点。他指出,为适应新时期新闻工作发展,需要有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新闻队伍。为此,新闻工作者要学习、学习、再学习,深入、深入、再深入。要打好五个根底,即:理论路线根底,政策法律纪律根底,群众观点根底,知识根底,新闻业务根底。要坚持和发扬党的新闻工作的六个优良作风,即:敬业,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清正廉洁,严谨细致,勇于创新。

胡锦涛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新闻舆论工作宗旨。他指出,思想政治工作、新闻舆论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既要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新闻传媒要大力宣传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着力营造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良好氛围,深刻阐述群众利益无小事的道理,多办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好事实事,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群众心坎上。他认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重要的是确保人民当家作主。他提出,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依法实行民主选择、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政权、表达权、监督权。胡锦涛强调为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作,也就是在人民的公开监督下运作。

胡锦涛对新媒体发展后的传播格局变化有充分的估计,对由此而带来的经济发展和人们思想变化有深刻的揭示。他指出,互联网已成为当代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我们要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社会影响力,高度重视互联网的建设、运用、管理,努力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沿阵地,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平台,促使人民精神生活健康发展的广阔空间。

习近平领导中共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工作仅一年有余,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学习与发展上提出不少意义深刻的见解。他强调,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坚持党性,核心就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坚定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坚定宣传中央重大工作部署,坚定宣传中央关于形势的重大分析判断,坚决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中央权威。坚持人民性,就是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把满足需求同提高素质结合起来,多宣传报道人民群众的伟大奋斗和火热生活,多宣传报道人民群众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满足人民精神需求。

习近平指出,在全面对外开放的条件下做宣传思想工作,一项重要任务是引导人们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对世界形势发展变化,对世界上出现的新事物新情况,对各国出现的新思想新观点新知识,我们要加强宣传报道,以利于积极借鉴人类文明创造的有益成果。要精心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90 多年来,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建党、革命、建设和新闻宣传工作结合起来,继承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发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作出了自己伟大的贡献。把马克思和恩格斯奠定,列宁丰富和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世界的东方———中国,扎实大步地推向前进。

(本文系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完善舆论引导格局研究”成果之一,编号:12&ZD014。)


参考文献

①中共中央编译局:《我景仰的人》,人民出版社1982 年第1 版,第22页-23 页。

②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毛泽东选集》第2 卷,人民出版社第1991年第2 版,第694 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 卷,人民出版社1995 年第2 版,第397 页。

④《列宁选集》第1 卷,人民出版社1995 年第3 版,第663 页。


进入 童兵 的专栏     进入专题: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无产阶级政党   人民群众  

本文责编:chenpia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新闻学 > 理论新闻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95205.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当代传播》2014年第1期,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