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随着俄罗斯对外战略的不断演变与调整,其对外战略的重点也不断向亚太转移,其参与亚太经济一体化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当前,俄罗斯面向东亚的战略布局逐渐形成,包括打造中俄战略合作升级版、开发振兴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回归亚太一体化等。从当下国际社会发展的形势来看,中国仍处于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要有充分的战略定力,通过“一带一路”全面构建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新格局,深化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带动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发展,理性处理与周边国家的领土领海争端,让命运共同体意识在周边国家落地生根。
【关键词】俄罗斯 亚太经济一体化 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一带一路 TPP
【中图分类号】D8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15.20.003
乌克兰危机后大国关系发生新变化,欧亚大陆尤其是东亚国际关系越来越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第一,美国作为一个域外大国与东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与利益存在;第二,乌克兰危机之后,俄罗斯转向东方,也开始全面构建面向东亚的战略布局;第三,进入新世纪,中国面临的周边环境日益紧张,妥善处理好东亚大国关系,维护和延长中国发展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是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
作为欧洲—太平洋国家的俄罗斯
苏联解体以来,伴随着国内的政治经济变革,俄罗斯对外战略重心一开始确立了面向西方的战略重点。但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俄罗斯国内艰难的政治经济转型以及俄美关系的反反复复,使得俄罗斯逐渐开始调整其战略重点。在地区发展的优先方向上,一是欧洲,二是独联体,与此同时,亚太方向也逐渐进入俄罗斯全方位外交的视线。如同拉夫罗夫外长所强调的,俄罗斯自古以来同亚太地区就是密不可分的,是亚太地区的一部分。亚太地区过去、现在及将来都是俄不可分割的利益所在。从叶利钦时期开始,俄罗斯的亚太战略开始逐渐形成并有了一个清晰的框架。俄罗斯对外战略重心向亚太倾斜,具体体现在俄罗斯官方分别于1993年、2000年和2008年颁布的对外政策构想基本原则中。
1993年5月,叶利钦总统批准了《俄罗斯联邦对外政策构想基本原则》,强调了亚太地区对俄罗斯的重要性,提出要推行新亚太外交并直接提出要开发俄罗斯的远东地区。文件指出,21世纪将是“亚太世纪”。亚太地区政治比较稳定、经济发展迅速,是全世界最有潜力、发展最好的地区,该地区对俄罗斯的发展,对俄罗斯的大国地位关系重大,这是俄罗斯推行新亚太外交的战略考虑。亚太地区面积广大、人口众多、资源丰富、开发较晚,现今又迎来了高速发展的时代。国际社会一致看好亚太地区,认为亚太地区是最有吸引力、最有前途的战略区域。亚太地区又是当今世界企盼建立政治、经济新秩序的“规范”地区。在这个多中心的舞台上,俄罗斯是绝不甘心落后于人的,它必须奋起直追,挽回对亚太地区投入过迟的损失。亚太地区丰富的资金、劳力和无比广大的市场以及宝贵的发展经验,是俄罗斯加快发展其亚洲部分,尤其是远东部分最便捷的条件和推动力。这是其新东方政策中一个最现实的动机,加快开发亚洲远东部分是“俄罗斯唯一能藉以蓬勃复兴的巨大潜力”。尽管在叶利钦时期,俄罗斯已开始关注亚太地区,但是其对外战略的中心仍然在欧洲及独联体地区,俄罗斯与亚太区域经济合作有待进一步深化。
2000年,俄罗斯联邦外交政策构想不仅再次强调亚洲在俄罗斯外交政策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而且,还明确强调要通过发展西伯利亚和远东的经济积极参与亚太地区的一体化。俄罗斯亚洲外交极为重要的方向之一是发展与主要亚洲国家的友好关系,首先是处理好与中国和印度的关系。对于国际政治的关键问题,俄罗斯与中国原则性态度保持一致,这是地区和全球稳定的重要基础。俄罗斯将努力发展与中国在各方面的互利合作,主要任务仍是进行与政治关系水平相符的大规模的经济合作。如果说叶利钦时期的俄罗斯只是开始关注亚太地区,那么普京时期已经确立并实施其亚太战略,而且明确提出要通过发展西伯利亚和远东的经济来实现与亚太地区的经济一体化,从而使得俄罗斯亚太区域经济合作的战略逐渐明朗化。
2008年,俄罗斯联邦外交政策构想再次强调了亚太地区的重要性,认为在俄罗斯多向性的对外政策背景下,亚太地区有着重要的、日益增强的意义,这使得俄罗斯成为世界上快速发展地区的一部分,同时俄罗斯对利用亚太地区的优势来实现西伯利亚和远东经济发展很感兴趣,并且认为应该在反恐、保障安全和调解文明间对话的范围内加强与该地区的合作。俄罗斯将继续积极参与主要的亚太地区一体化组织,包括亚太经济合作论坛、东南亚国家联盟的地区论坛,参加东南亚国家联盟的伙伴机构,继续巩固上海合作组织的特殊地位,开展该组织所提出的倡议,在所有亚太地区一体化联合会之间建立一个伙伴关系网。俄罗斯在亚洲对外政策最重要的方向是——发展同中国与印度的友好关系。俄罗斯将在对世界政治关键问题采取一致态度的原则基础上,在所有领域发展俄中战略伙伴关系,这种关系将是现有地区乃至世界稳定的基本要素之一。在双边关系中主要的任务是根据高水平的政治关系提高经济合作的内容和质量。
总之,随着俄罗斯对外战略的不断演变与调整,其对外战略的重点也不断向亚太转移,其参与亚太经济一体化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俄将通过发展西伯利亚与远东经济来实现与亚太经济一体化,同时也借助与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来进一步促进西伯利亚与远东的开放开发。俄罗斯“走向东方”、回归亚洲的态势愈来愈明确,从这个意义上看,俄罗斯不再仅是一个欧洲国家,或者欧亚国家,而是一个欧洲—太平洋(Euro-Pacific)国家。
俄罗斯在东亚的战略布局
2013年12月,普京在国情咨文中提出,振兴西伯利亚和远东是21世纪国家的优先任务。对于这一战略倡议,俄罗斯学界、政界争论不断,支持者和反对者均有之。支持者认为,东亚战略顺应了21世纪世界经济政治发展新形势,有利于俄罗斯融入亚太一体化进程,促进西伯利亚、远东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反对者则认为,从经济角度来说,东亚战略无法拯救俄罗斯,传统的俄罗斯商品在这些地区将遭遇巨大的竞争压力,这无助于俄罗斯的发展。此外,当前的情况对俄罗斯来说是危险的,因为作为全球经济引擎的中国经济增长放缓,股市剧烈震荡以及中国面临的复杂国内问题都将对俄罗斯产生无法预测的不利影响。
俄罗斯外交与国防政策理事会名誉主席卡拉加诺夫及莫斯科卡内基中心主任特列宁是欧亚合作的重要代表。卡拉加诺夫提出了“大欧亚”的概念,认为俄罗斯欧亚经济联盟与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对接是“大欧亚”集团的成立宣言。其中,中国与俄罗斯将作为“大欧亚”的核心,同哈萨克斯坦和上海合作组织其他成员进行合作。特列宁则提出了从圣彼得堡到上海的“大亚洲”构想。他认为俄罗斯在强化、拓展与非西方国家合作关系的同时,需要把主要注意力放在亚洲,尤其是抓住中国与俄罗斯正在快速推进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建设的契机,推进两国构建从圣彼得堡到上海的“大亚洲”的倡议。对于上述两个流派之间不休止的争论,俄罗斯政治学家、知名记者博夫特这样评论道:“事实上,根本不存在俄罗斯转向‘东方’还是‘西方’的问题,这样的转向从本质上无法解决俄罗斯本国所面临的根本问题,合理的出路是转向‘自己’,靠自己的力量解决好目前的问题,最终走出困境。”
无论俄罗斯国内各个派别如何争论,在乌克兰危机之后西方制裁俄罗斯、俄罗斯与西方关系紧张的大背景下,俄罗斯越来越积极地推进其早在几年前就提出的“转向亚洲”战略,旨在摆脱俄罗斯当前面临的外交困境,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巩固大国地位,实现国内经济现代化任务。当前,俄罗斯面向东亚的战略布局逐渐形成,包括打造中俄战略合作升级版、开发振兴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回归亚太一体化等。
打造中俄战略合作升级版。苏联解体后,中国承认俄罗斯并与俄罗斯建立了外交关系,从1992年起,双边关系不断推进,高层政治交往不断攀升。1992年两国相互视为友好国家,1994年两国确立建设性伙伴关系,1996年中俄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2001年《中俄友好睦邻合作条约》签署,中俄两国从法律层面确立了世代友好、永不为敌的战略伙伴关系,成为大国关系中的光辉典范。2014年普京访华,中俄签署世纪大单,2015年5月9日中俄签署关于深化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倡导合作共赢的联合声明,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标志着中俄关系再上新台阶,步入新阶段。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要推动建立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新型大国关系,中俄关系作为全球新型伙伴关系的典范,体现了合作共赢的精神,是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楷模。中俄高层政治交往密切,在重大国际问题上协调一致。中俄人文交流日益密切,两国边界划定全部完成,中俄战略互信进一步增强。中俄经贸往来正逐步上升,能源资源合作力度进一步提升。
苏联解体后,中俄之间的高层政治交往非常密切,江泽民主席与叶利钦总统开创了中俄高层友好交往的新起点,两国关系从相互视为友好国家快速上升到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并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此后,中俄建立了一系列合作机制,如针对重大国际问题以及双边关系的声明机制、高层会晤机制,包括元首年度互访、议会领导人年度互访、总理定期会晤、总理定期会晤委员会会议和国家安全磋商等。这些高层交往机制是中俄关系所特有的,是促进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政治保障。每一次中俄两国元首会晤都取得实质性成果,都会把中俄合作进一步推向一个更高的务实合作的新台阶。2013年3月习近平主席首访俄罗斯,体现了中国外交对俄罗斯的高度重视。习近平访俄标志着对俄外交已经成为中国外交最优先的发展方向。
中俄合作体现了合作共赢的精神。习近平访问俄罗斯与普京总统就务实合作进行了深入探讨。双方认为,中俄开展大规模经济合作时机和条件已经成熟。要从全局和长远角度,充分挖掘互补优势和发展潜力,重视加强经贸合作,共同提高各自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习近平提出,中俄在发展双边关系方面面临的战略任务是把两国前所未有的高水平政治关系优势转化为经济、人文等领域的务实合作成果,更好地惠及两国人民。同样,俄罗斯领导人对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也持非常积极的态度。2012年普京竞选总统之前撰文指出,中国经济的增长绝对不是威胁,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行动没有表明该国谋求主导地位。俄罗斯需要一个繁荣而稳定的中国,而中国也需要一个强大而成功的俄罗斯。当然,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会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挑战,关键的问题在于要不断消除中俄之间存在的种种误解及消极因素,通过合作求发展,通过合作实现互赢,在合作互赢的过程中不断培育相互之间的战略互信。在中俄双边国家年、语言年、旅游年基础上,中俄两国媒体交流年将于2016年启动,相信对于两国增强互信,培育感情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远东:助推俄罗斯经济增长的撬动点。俄罗斯加强同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原因有两个:第一,亚太地区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上升,世界经济发展中心正在向这里转移;第二,俄罗斯远东西伯利亚的发展需要亚太国家的参与以及资金、技术的支持,这也是俄罗斯实施亚太区域经济合作战略的重要背景。
尽管俄罗斯远东地区资源丰富,但是长期以来经济发展困难。为改善远东西伯利亚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1996年4月,叶利钦签署了实施《远东与外贝加尔1996~2005年经济社会发展专项纲要》的总统令。但是由于资金严重短缺加上纲要缺乏可操作性,这份纲要并没有起到实质性作用。鉴于此,新一轮西伯利亚与远东的开放开发已提上议事日程。2009年12月28日,俄总理普京签署第2094号俄罗斯联邦政府令,批准了俄罗斯联邦《远东和贝加尔地区2025年前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普京在2012年总统大选前夕提出的俄罗斯新经济政策中明确强调,国家将支持大型基础设施项目,优先保障与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交通项目建设。因此,交通与能源基础设施的项目建设将成为西伯利亚与远东开放开发的一大重点。此外,俄罗斯远东西伯利亚地区也有望建设成为新的油气中心。
俄罗斯坚信,只有强大的经济才能带来一个强大的俄罗斯。没有西伯利亚、远东经济的强大,就没有整个俄罗斯经济的强大。因此,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崛起是俄罗斯的战略任务,把远东建设成经济腾飞的基地、把远东打造为对外开放的窗口已经成为俄罗斯政府及各界的共识。
2012年5月普京重返克里姆林宫后,把俄国的外交战略中心从欧洲转移到独联体及东北亚,甚至亚太地区。2012年9月,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市举行了APEC会议,随后新设“远东开发部”,全面负责9个远东地区的经济开发,启动了大规模的远东开发计划。2014年在远东地区设立了14个经济特区,全面启动远东的开放开发。在2015年9月举行的俄罗斯首届东方经济论坛上,普京表示,亚太地区是世界经济的火车头,加强同亚太地区相关国家的关系对俄具有战略意义。普京表示,俄中两国决定推进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对接合作,这为推进欧亚一体化和亚太地区国家加强互利协作提供了新机遇。俄远东地区是俄加强同亚太地区相关国家合作的前沿,俄欢迎中、日、韩等亚太国家来远东地区积极投资。俄政府正大力推进远东地区跨越式开发区和符拉迪沃斯托克自由港建设项目,将采取措施为投资者创造最好的条件,使远东地区成为世界领先的商业中心之一。
回归亚太经济一体化。自上世纪90年代末成为亚太经合组织成员国以来,俄罗斯不断参与亚太经济一体化,与亚太经济体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当前俄罗斯与亚太经合组织成员国的贸易额占到了国家贸易总额的20%,预计在2025年将达到35%。俄罗斯亚太区域经济合作战略是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参与亚太经济一体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俄罗斯参与亚太经济一体化的努力主要表现为参与亚太地区制度性的经济组织及论坛,加强与亚太各国的经济与贸易关系,在此过程中逐渐实现与亚太经济一体化的目标。
普京执政以来,俄罗斯参与亚太经济已经从言论转向行动。2000年11月,普京发表《俄罗斯:新的东方前景》一文,文中提出俄罗斯从言论转向行动去发展经济、政治和其他联系的时刻到了。在今天的俄罗斯,这种可能性完全具备了。俄罗斯高度重视利用亚太经合组织这一论坛参与亚太经济一体化。2006年11月,在亚太经合组织第14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前夕,普京撰文《亚太经济组织——俄罗斯在亚太地区的原则性选择》,指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已经发展成为亚太地区最具代表性和权威性的一体化组织,作为一个欧亚国家,俄罗斯的社会经济发展计划,尤其是振兴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与积极参与亚太地区一体化的进程密切相关,这对于俄罗斯来说具有战略性的原则意义。2007年9月7日,普京发表文章《俄罗斯与亚太经合组织:走向亚太地区的持续稳定发展》,认为积极地、多层次地参加亚太经合组织的活动如今成了俄罗斯东线外交十分重要的方向。俄罗斯的主要任务是利用亚太经合组织的条件最有效、最积极地进入亚太一体化进程。远东和西伯利亚(尤其是远东和外贝加尔那些直接包括在亚太地区的地区)的强劲发展计划旨在使它们的主要经济部门、经营和交通设施大规模地现代化。在2012年3月总统大选之前,普京在《俄罗斯与不断变化的世界》一文中还强调要提高亚太经合组织的作用,亚太迅速发展的不仅有中国和印度,整个亚太地区的重要性都得到了增强。
俄罗斯同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的进展主要表现在:
积极参加并支持亚太经合组织的工作。俄罗斯非常重视参与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工作,2012年俄罗斯是该组织的东道主。俄罗斯历史上第一次作为亚太经济组织主席在符拉迪沃斯托克举行2012APEC峰会,通过本次峰会展示了俄罗斯不仅是欧洲大国,同时也是一个亚洲大国。2006年以来,亚太经合组织成员国取代独联体国家成为俄罗斯继欧盟之后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俄罗斯不断巩固与亚太地区国家的经贸关系,成功开展双边务实合作项目。
积极参与亚太地区各种峰会,建立与亚太国家的制度性联系。参加东亚峰会,同东盟举行“10+1”会议。俄罗斯在亚太地区的战略合作伙伴有中国、印度、越南,它们都愿意继续与俄罗斯保持多方面的紧密合作。另外,俄罗斯还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积极发展与日本、韩国以及朝鲜的关系,与东盟建立了对话伙伴关系。俄罗斯在许多地区和跨地区多边组织中占据着稳固地位,如金砖国家、上海合作组织、东盟地区安全论坛、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等。而俄罗斯参与东亚峰会机制的活动和欧亚对话论坛,充分体现了俄罗斯特别重视其亚洲部分的外交政策。
同亚太国家发展能源、交通运输和宇宙空间领域的合作。俄罗斯正在迅速成为东盟地区能源事务中的重要角色,俄罗斯与东盟各国关系开始进入蜜月期。东盟国家计划于2020年成为发达国家,在能源消耗领域出现了快速增长,其能源需求将于2005年至2030年增长3倍。2010年10月,东盟国家与俄罗斯共同签署《2010年至2015年俄罗斯与东盟能源合作工作计划》,旨在加强俄罗斯与东盟各国在能源勘探领域的合作、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以及核能的应用。
远东西伯利亚经济发展基础薄弱,制约了俄罗斯融入亚太经济一体化的力度。未来远东经济发展的难题包括:第一,远东居民的生活水平较低。第二,俄罗斯远东的制造业发展落后。第三,远东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制造业发展资金不足。第四,俄罗斯政治经济与战略中心依然位于欧洲。第五,俄罗斯对邻国的猜疑依然如故,开放心态准备不足。俄罗斯对中国移民问题忧心忡忡,同时担心中国在其远东地区的影响上升。一些俄罗斯精英提出,如果这一趋势继续存在下去,俄罗斯有可能变成中国的“经济与政治附庸”。第六,俄罗斯与亚太国家相互认知的对立。俄罗斯政治经济精英对于亚洲的态势是轻蔑的,认为亚洲是世界的二等地区。这一地区的其他国家也不认为俄罗斯是一个亚太国家,因为其人口、经济和政治中心都在欧洲。俄罗斯在亚太地区的作用虽然在上升,但还是处于边缘地带。
中国的战略选择
本世纪上半叶,中国尚不太可能定位为一个全球大国,只能定位为一个欧亚大陆的地区性强国。只有实现“两个一百年”等奋斗目标,中国才能不断走向全球大国的行列。在此之前以及21世纪中叶之前相当长的时间内,中国只能定位为一个地区性大国。
为不断奠定作为区域性大国的坚实基础,实现向全球大国的迈进,中国必须立足东亚,与欧亚大陆上的重要国家行为体合作,从而将现实及潜在的影响力向全球辐射。立足东亚尤其要注重发展中日关系,避免钓鱼岛领土争端影响中日关系的大局。近期,中日关系有所回升,2015年5月习近平出席中日友好交流大会,强调2000多年来中日两国人民关系的主旋律是和平友好,中日双方应该本着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精神,在中日四个政治文件基础上,共促和平发展,共谋世代友好,共创两国发展的美好未来,为亚洲和世界和平作出贡献。因此,一方面要坚持原则立场,坚决捍卫主权与领土完整,另一方面,也要切实推进中日韩的合作。2014年中日韩三国贸易额近7000亿美元,三国人员往来近2000万人次,三国投资协定已正式生效,目前正着力推进自由贸易区建设,尤其是在TPP协定已达成共识的背景下,中日韩三国更要以远大的政治智慧提升相互关系。
中国还需要进一步加深与与欧亚大陆上重要国家行为体的相互关系以及与相关域外大国的关系。冷战结束后,欧亚大陆地缘政治板块发生剧烈的变化。经过20世纪末到新世纪第二个10年近20年的发展,欧亚大陆主要行为体的发展态势及对外战略展现出非常明显的特点,俄罗斯走出了20世纪90年代的混乱衰落并走上复兴的道路,欧盟通过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及成员扩大展现出全球行为体的使命。自2008年以来金融危机及近期乌克兰危机的影响,欧亚大陆地缘政治格局再一次趋于复杂化。而在这一欧亚地缘政治板块演进的进程中,美国因素始终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变量。因而,构建健康稳定的新型大国关系至关重要。
随着国际政治力量对比发生变化,作为新兴经济体的代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政治稳定、全球影响力也不断加大。但是,中国也要清醒地看到,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人均GDP排名还非常靠后,从温饱到小康还有很长的一段道路要走,经济实力也还不能自动转化为政治影响力,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还充满着各种疑虑。为此,要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考虑安全与发展两大问题,构建新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与全方位外交战略新格局。
大时代需要大格局,大格局需要大智慧。新的时代条件下如何开启中国发展的新思路,新一任中央领导集体向世界鲜明地展示了其顶层设计思路。2013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中亚,在哈萨克斯坦提出了“新丝绸之路”倡议,提出为了使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同年10月,习近平访问印尼,提出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国政府设立的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主动应对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2015年3月底,经国务院授权,国家发改委、外交部与商务部联合发布关于“一带一路”重大战略的愿景与行动文件,标志着“一带一路”进入全面推进与实质行动阶段。但是,在这一重大战略的推进初期,无疑将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一带一路”构想如何与沿线重要国家自身的战略构想对接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一带一路”的推进尤其要注重处理好与俄罗斯和印度这两个关键性国家的关系。“一带”的推进绕不开俄罗斯,“一路”的推进也绕不开印度。作为昔日的超级大国之一,俄罗斯的体量大,战略地位重要,处在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北线的核心部位,是联通东西方的桥梁与纽带。此外,中亚是俄罗斯传统的势力范围,从新疆到中亚再到欧洲的丝路经济带,中线也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俄罗斯的影响。目前来看,在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框架下如何继续深化与俄罗斯的合作,实现“一带一路”与俄罗斯欧亚联盟的对接,争取俄罗斯的支持与理解是一关键性的问题。印度同样位于海上丝绸之路的中间地带,海陆交汇,是另一个关键性的沿线国家。与俄罗斯一样,印度作为新兴经济体的代表近年来经济飞速发展,同时作为南亚大国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印度对自身的发展有着自己的倡议,对中国“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并不积极。而且,在中印仍存在边界争议以及印度近年来民族主义兴起的情况下,如何争取印度的理解与支持也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
培育“丝路精神”、最广泛调动沿线国家的接受度也非常重要。“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不仅是国内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形成的新契机,也是中国对外开放从东南沿海向西部及西北部延伸的过程,更是一个“走出去”的国际化战略,因此,它不仅要体现中国的意愿,也应该体现沿线国家的共同意愿。说服沿线国家接受“一带一路”的倡议就是要大力培育“丝路精神”,其理念之一就是开放包容。“一带一路”的地域和国别范围是开放的,凡是有意愿的国家都可以成为“一带一路”的参与者、建设者和受益者。理念之二就是共商共建,就是要平等协商、集思广益、各施所长、各尽其能,齐心协力把“一带一路”建设好。理念之三就是互利共赢,兼顾各方利益,反映各方诉求,使各国人民都能够从中受益。各国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共创繁荣。
自“一带一路”战略倡议提出以来,中国国内自上至下对这一战略倡议赋予了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既是中国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的需要,也是加强和亚欧非及世界各国互利合作的需要;“一带一路”战略既是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形成的关键,也是亚洲腾飞的两翼。全国范围内思想共识的形成有利于举全国之力共同推进“一带一路”的建设,但是,对这一战略的过分强调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些负面效应,这就是“一带一路”的地缘政治效应超过地缘经济的效应,使得沿线国家产生一种错觉,崛起的中国不断向外扩张,从而产生一种排斥与抵触情绪。因而,在“一带一路”推进初期应极力淡化地缘战略色彩,少谈战略,多谈合作;少谈抽象的重大战略意义,多做具体的合作及示范性项目。从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来看,俄罗斯是传统的地缘政治大国,中亚国家和蒙古的地缘战略地位也非常重要,是冷战后大国博弈的热点地区。从海上丝绸之路来看,中国与东盟部分国家的领海纷争尚未平息,稍有不慎将再起纷争,因而,“一带一路”的推进要淡化地缘政治意义,突出区域合作,如同习近平主席所讲的,“欢迎搭便车”,带动周边国家共同发展。总之“一带一路”对于打造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新格局、拓展中国未来的发展模式、夯实中国未来发展的坚实基础意义重大。
从另一方面看,全方位外交战略新格局包含新型大国关系的建立和周边命运共同体的建立。从新型大国关系来看,中俄关系已经确立了较好的典范,需要进一步在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方面做足文章。2015年9月习近平主席访美进一步拉近了中美关系,再次向美国传递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以及中美之间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意愿。两国元首共同表达了走出“修昔底德陷阱”的共识,新兴大国与守成大国的冲突完全可以避免,这对于未来中美关系的发展相信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从欧亚大陆来看,中国与俄罗斯、中国与欧盟已经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如果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得以良好构建,则中国的大国关系网络全部运行良好,这对于维护与延长中国重要的战略机遇期非常重要。此外,对周边国家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也是当下中国成长过程中遭遇国际压力不断加大、周边形势紧张的必然要求。从东北亚来看,大国关系错综复杂,朝鲜半岛依然军事对峙,领土争端包括核试验等使得中国周边外交面临严峻的考验。朝鲜宣布恢复宁边核反应堆运转,朝鲜半岛无核化目标难以实现。中日钓鱼岛争端陷入僵局,南海纷争日益放大等充分显示建设和谐周边环境任重而道远。但无论如何,从当下国际社会发展的形势来看,中国仍处于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要有充分的战略定力,通过“一带一路”全面构建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新格局,深化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带动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发展,理性处理与周边国家的领土领海争端,让命运共同体意识在周边国家落地生根,只有这样,才能维护与延长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才能实现“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远大目标。
The Sino-Russian Relations and Russia's Strategic Deployment in East Asia
Liu Jun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evolution and adjustment of Russia's foreign strategy, it has shifted the focus of its foreign strategy toward the Asia Pacific, and become a more and more active participant in the economic integration of the Asia Pacific. At present, Russia has gradually completed its strategic deployment in East Asia, including the updated version of the Sino-Russian strategic cooperation, the development and revitalization of Siberia and the Far East, and return to the Asia Pacific integration process. Judging from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China is still in an important period of strategic opportunity during which great progress can be made in China's development. It should never waver on its strategy; fully create a new pattern in the new round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rough the "One Belt and One Road" Initiative; deepen the Sino-Russia strategic partnership of coordination;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w type of great-power relations between China and the US; properly resolve territorial disputes with neighboring countries; and let the neighboring countries be highly aware of the idea of community of shared destiny.
Keywords: Russia, Asia Pacific economic integration, the Sino-Russian strategic partnership of coordination, TPP
刘军,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博导,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方向为北约问题、当代俄罗斯与大国关系。主要著作有《俄罗斯国家定位与对外政策研究》《俄美博弈的国内政治分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