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其仁:也谈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3161 次 更新时间:2010-10-19 21:02

进入专题: 教育  

周其仁  

最近一再声明"反对教育产业化"的教育部发言人,在两会回答代表问题时惹出了一点小麻烦。据报道,在回应"为什么现在上学贵"的问题时,这位发言人解释道,"部分教育是一种消费,要量力而行。……好比逛市场买东西,如果有钱,可以去买1万元一套的衣服;如果没钱,就只能去小店"云云。此言一出,不但代表们"觉得还需要沟通",而且引起舆论的批评——"教育如衣"论还不是教育产业化的延伸!

发言人在这里讲的是"非义务教育"。他似乎在说,非义务教育不在政府提供免费服务的范围之内,所以要由居民根据自己的消费能力来做抉择。麻烦在于,要是"非义务教育如衣",那它就是一门产业,正如衣物的生产、销售和消费是一门产业一样。可是这样一来,发言人及其他教育部高官"坚决反对教育产业化"——据说受到热烈欢呼——又从何谈起呢?

实际情况是,法定的九年义务教育,在全国范围内到今天也远没有真正做到由政府财力包办。免除全部农村孩子学杂费和书本费的政策目标,今年才由温家宝总理承诺在未来两年完成。究竟能不能全面做到,还有待落实。城市呢?择校费和赞助费到处可见,据一项调查说占据了办学经费的25%——这就是说,无论城乡,我国的"义务"教育实际上是部分靠政府财力、部分靠纳税人在纳税之外的支付在办。

能不能很快做到靠财政力量就把一个起码的义务教育办起来呢?历史经验证明不容易。单说财政性教育开支占GDP的比例,国务院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提出的目标是到上个世纪末,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要达到4%。但是2000年,这个指标仅为2.86%。2005年是多少呢?2.79%。就是说,始终还没有达到4%。

为什么在国家财力的分配中教育的比例长期偏低?本次两会期间,一位担任公立大学校长的人大代表似乎找到了原因——"教育产业化"。他指出,"泛市场化论者"鼓吹的"教育产业化"亦即"教育市场化","无视教育所具有的特殊规律,对我国的教育发展乃至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危害不可低估",而其中第一大罪就是"明显减缓了政府对教育投入的增加"。实在是读不懂的高论。莫非国家的财政预算,从来都是由"泛市场化论者"提案并审议决定的吗?这也是当下的一种时尚,自己开会投票,却把教育投资不足归罪于"泛市场论者"。

其实就算财政性教育资金足额拨付到位,也不可能全部用来满足义务教育的需要——教育经费的跑、冒、滴、漏,以致严重被侵占和被挥霍的状况,世人有目可睹。是不是也要"泛市场论者"来负责,还是由该负责的去负责,倒是值得国家审计机构和人大专门委员会严肃对待和处理的。

就算国家财力可以保证义务教育的量,又怎么处理义务教育的质?以最近教育部门力推的"铜陵经验"来看——据说所有学校只有距离远近、没有质量差别,从而完全不需要择校——即使全国城乡统统达到铜陵的水平,谁又有把握可以断定,天下学生家长就都甘愿接受如此划一的教育质量标准?要是有一部分人不满足于此,希望对子女教育追加一点投资,难道就不可以?就算立法禁止,那目前就很盛行的正规非正规、地下半地下的各种名堂岂不变得香火更旺?于今早在国际上小有名气的"中国小留学生"现象,岂不就更蔚然可观?

至于更加庞大的"非义务教育"——从学龄前的各种类别,到普高、职高、大专、大学、直至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哪里是政府的财力可以包办得了的?既然国家包办不了,就要靠社会和居民家庭。政府当然还要负管理的责任,不过踏踏实实管就是了,为什么一定要高喊文不对题的口号?非要提一句口号来统领,总也应该与义务教育范畴内的有所不同吧?

是的,从实际出发,中国教育至少可以讲三句话。第一,确保全体国民不论贫富都能够获得合格的义务教育;第二,任何家庭都有权利依靠自己的支付,获得高于国家规定水准的小学和初中教育;第三,放弃政府对非义务教育的垄断,开放非义务教育市场,大力鼓励民间办学。

当然,随着国力的增加,由国家财政确保的义务教育范围可以扩大,义务教育的标准可以提高,政府对部分国民接受非义务教育的资助和帮助也可以增加。但是,总应该看明白,天下没有一个国家可以由政府包办国民的全部教育。公民靠自己的财力获得超过政府规定水准的教育机会,是一项正当的权利,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基础,可以也应该通过非义务教育市场来得到实现。

比起含义不清、笼而通之的"反教育产业化",分几句话来阐释教育政策,不是好很多吗?本文无意与当下流行的口号为难,只是实在想不明白:这么多人口口声声反对的"教育产业化",究竟是什么意思?是说从此全体国民接受任何教育都再也无须花费分文?还是说在法定的义务教育范围内,人们有权免费上学?这个免费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即使全盘实现,是不是就意味任何公民因此就不得自己投资于更好的教育?讲来讲去,反掉了"教育产业化",剩下的究竟是什么"化"?难道连起码的义务教育也没有完全办好,就非要急急忙忙宣布由政府永远包办全部教育?

其实,教育部发言人已经说明他讲的"教育如衣",仅指"部分教育"也就是非义务教育。在这个范围内,既然国家财力没有包办也不可能包办,市场的力量和机制必定要发挥作用,事实上也一直在发生着积极作用。从这点看,"(非义务)教育如衣"并无大错。他的麻烦,在于此番"一不小心说出实情"的言论,与高举高打的"把教育产业化变成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发生了冲突。且看发言人如何自圆其说吧。

    进入专题: 教育  

本文责编:jiangxl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教育学 > 教育学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9338.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