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宏云:杨廷栋——译介西方政治学的先驱者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402 次 更新时间:2015-08-30 22:35

进入专题: 杨廷栋   译介   西方政治学  

孙宏云  

杨廷栋,字翼之,生于1878年(另有1861年、1879年两说),卒于1950年。江苏吴县人。


早年即习新学,自苏州中西学堂毕业后考入南洋公学。1898年由南洋公学资遣入日本东京专门学校(早稻田大学前身)学习法政。1900年在东京参加留日学生团体励志会,与戢翼翚、雷奋、杨荫杭等发刊《译书汇编》,编译欧美法政名著,宣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旋参与秦力山、沈云翔等创办的《国民报》之撰述,倡言排满革命。1902年归国后,与雷奋、杨荫杭同被派往南洋公学译书院译书,复任戢翼翚、秦力山等在上海创刊的《大陆报》笔政,鼓吹爱国与革新。1906年秋,应张謇之聘,主讲南通州师范学校法政讲习会。年底,加入张謇等发起成立的预备立宪公会,与孟昭常、孟森等人编写普及立宪知识读物,风行全国。江苏咨议局成立后,当选为议员,积极从事立宪活动和国会请愿运动,与雷奋同成为张謇之左右手。民国成立后,先后当选临时参议院和第一届国会众议院议员。在张謇任农商总长期间,曾一度任职该部司长。此后转而从事实业经营,与人合创发电厂和纺织公司。抗战期间,曾入川在国民政府交通部任职。后旅居上海,不问世事。旋去香港,随长子为生。


在清末民初的动荡年代,杨廷栋活动于政学两界,对推动近代中国宪政建设和引介西方政治学理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对他而言,译介新学亦是谋政之举,与学院派政治学人相比,自然有着不同的性质,但从中国现代政治学的发轫来看,其译介之功不可掩没。


杨廷栋的翻译和撰述集中于两个时段:一是1900—1902年他在东京留学和回国后供职南洋公学译书院期间;二是1906—1911年清廷筹备立宪,他参与立宪活动期间。前一时期,《译书汇编》上刊载他的译作有《政治学》、《政法哲学》、《民约论》。这几种译作随后由作新社于1902年分别出版了单行本,其中《政治学》译自高田早苗在东京专门学校的同题讲义,原作者是美国政治学者伯吉斯(J. W. Burgess);《政法哲学》译自滨也定四郎、渡边治合译的《政法哲学》,原作者是英国的斯宾塞,发行单行本时书名改作《原政》;《民约论》译自服部德译的《民约论》(或原田潜译的《民约论覆义》),原作是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单行本书名作《路索民约论》。除了这三种,1902年杨廷栋还有《政教进化论》(译自加藤弘之著《道德法律之进步》)、《公法论纲》、《政治学教科书》等译作或编著出版。在后一时期,杨廷栋编辑了法制理财教科书《政治学》、《法律学》、《经济学》,以及《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通释》、《钦定宪法大纲讲义》。


杨廷栋对于处在发轫期的中国现代政治学的贡献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第一,最早将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斯宾塞的《社会学原理》第2卷第4部分“Political Institutions”以及美国现代政治学开创者伯吉斯的《政治学及比较宪法论》中“民族”与“国家”两卷从日文译本转译成中文。第二,在《译书汇编》上刊载的《政治学》是中文世界里迄今所见最具系统性、相当于“政治学原论”的著作,它为现代政治学输入中国提供了一种实际文本,突破了此前康梁等趋新士大夫们所理解的“政学”内涵与结构。第三,编撰了中国第一本政治学教科书,即1902年由作新社出版的《政治学教科书》。


在以上贡献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杨廷栋编撰的《政治学教科书》。该书正文仅47页,但却有18章内容,首章介绍“政治学及学派”,接着逐章论述“国家”、“法律”、“权利自由”、“政体”、“国宪”、“主权”、“三权说”、“大臣官吏及政党”、“自治制度”,最后8章分别论述法、德、普、瑞士、奥、匈、瑞典、挪威、英、美诸国政治。这种结构总体上来看与伯吉斯的《政治学及比较宪法论》相似,内容与观点也未超出当时流行的伯伦知理(Bluntchli Johann Caspar)、那特硁(Karl Rathgen)、伯吉斯等人的政治学或国家学著作,如关于政治学的分类、政治学研究方法的分派、国家的概念与性质、政体及其分类等,但该书简明扼要,首次向国人系统地介绍了当时西方政治学或国家学的基本内容。就此而言,杨廷栋于中国现代政治学之开创实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进入专题: 杨廷栋   译介   西方政治学  

本文责编:zhaoziyua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政治学学人与经典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91864.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中国社会科学报》,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