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鸣:警惕“儿戏战争观”的重现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6126 次 更新时间:2008-07-18 11:08

进入专题: 世态杂谈  

张鸣 (进入专栏)  

早听说电影《小兵张嘎》改编成电视剧了,只是鄙人一向对所谓的“名著”改编印象不好,所以并没有注意。这几天看书看累了,打开电视,手里拿着遥控板,一通胡摁,居然瞥见此剧正在“热播”,忍不住多看了一会儿。发现原来在那里,战争已经变成了地道的儿童游戏,比当年的“嘎子”更进了一层:嘎子和胖墩们,出入戒备森严的日军司令部,就跟到他们二姨家串门一样,连票都不用买。

出于宣传革命英雄主义的需要,在过去相当长的岁月里,我们的电影战争题材占了绝大部分;而战争片无论拍得好坏,调子都差不多相近,无论是歼灭战的大场面,还是游击战的冷枪冷炮,敌人总是一片片地倒下,我军纵然死上一个也难。其效果,在小孩子看来是这样的:打仗好玩。文革时期享有豁免权,得以跟八个样板戏一起放映的《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特别典型,而文革时期遭到禁映的《小兵张嘎》也是如此,虽然此剧老少咸宜,尤其受小观众的喜爱(本人就是其中一个)。那年月,由于受这种战争片的影响,跟我上下岁数的少年们,对于战争有着近乎狂热的追求和喜爱。1969年“珍宝岛事件”期间,我们自觉自愿,没黑没夜地挖地道,只是我们那里地下水位太高,地道没等挖完就被淹掉了,怎么也找不到《地道战》的感觉。大一点的孩子们还设法做土制火药枪,甚至比着《地雷战》的样子做地雷(最后被老师制止)。大家只有一个念头,盼望着仗快点打起来,打得越大越好。

盼望打仗,当然是希图通过战争当英雄。虽然大人也告诉过要战斗就会有牺牲,但潜意识里都觉得英雄挺好当的,无论敌人武器怎样精良,人数如何众多,但都可以被几个毛孩子捉弄得团团转,一个一个地被干掉。无论国民党还是日本人,都只是革命的好人(包括红孩子)的武器运输队,和供他们戏耍而且可以随便杀掉的狗熊。

中国的孩子真是有幸,在全世界(包括前苏联)都在反思战争的残酷性的时候,而我们的电影却硬是给孩子的心灵中留下了战争好玩的强烈刺激,以至于天天盼着战争的早日到来。当年中苏战争没有爆发,在今天看来算是万幸,可是在那时的我们看来却是万分的遗憾。不过,比我们年纪大一些、同样受过这类电影熏陶的哥哥姐姐辈,似乎比我们更有幸,他们中的不少人居然赶上了真刀真枪地操练电影里教的东西。从某种意义上讲,文革中武斗能够那么迅速地从棒子、扎枪升级到枪炮甚至坦克,而且全面演练攻坚战、游击战、麻雀战,这一切跟我们强烈的宣传甚至教学目的的战争片不无关系。只是,这些招数没有机会在“帝修反”身上施展,全用在了“本来没有根本利害冲突”(毛泽东语)的自己人头上。

将原本残酷、血腥的战争变成好玩的儿童游戏,不仅曲解了战争,而且潜移默化地教会了孩子血腥的习性。虽然文革已经过去了,那一代认真操练过战争游戏的人们,也许已经意识到战争并不怎么好玩。开放以后的大人孩子也看过了《野战排》《最漫长的一天》《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这样真实地反映战争残酷的片子,但是,长期隐藏在人们心里的嗜血因子其实并没有真的消除。我们看到网上和生活中,一谈到跟某些大国的关系,动辄冒出来“打”、“杀”、“剁”、“灭掉”这样的豪言壮语。台湾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化人龙应台(注意:人家是女性),仅仅因为写了一篇让某些人感到不快的文章,就招来若干网友要杀她全家的威胁。看到这些东西,真不知道我们是否滑进了时间隧道,掉到了猎人头的野蛮时代。

电视剧《小兵张嘎》在暑假热播,想必是在打正在放假的孩子们的主意,以提高收视率。我相信,肯定有孩子像当年的我一样,喜欢这种战争游戏,进而喜欢战争。但是我还是认为,让孩子讨厌战争、远离战争可能更好。当战争真的来临的时候,孩子们更可能地是做了真正的炮灰(被炮弹炸成了灰),而拿起武器卷入战争的孩子,如果不是不得已的话,一般都是无法言说的悲剧。当我们看到在电视镜头中,那些拿着武器相互开火如同游戏一样的非洲孩子时,难道有谁会赞美他们的英雄主义?

当年,我正沉迷于渴望战争的幻想的时候,有位老人告诉我一句话:宁为太平犬,不为战乱人。我花了几十年的功夫,才明白这句话的意思。不仅因为我天性愚钝,实在是当年的电影《小兵张嘎》太迷人了(当年的小嘎子,演技绝对比现在的高一大截)。正因为这样,《小兵张嘎》还是歇歇吧,无论它是电影还是电视剧。

进入 张鸣 的专栏     进入专题: 世态杂谈  

本文责编:zhangchao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笔会 > 时评与杂文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9159.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