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至庄:中国经济发展慢了吗?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572 次 更新时间:2015-06-08 10:01

进入专题: 中国经济  

邹至庄 (进入专栏)  


  本文的目的是用不同的角度来讨论中国经济发展是否慢了。导致经济变慢有不同因素,第一是生产、第二是工资、第三是消费、第四是近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此外还有其他的因素。
  经济发展可以用实际GDP(除去物价变动影响的)增长来描述。GDP增加有三个因素,即劳力与资本的增加及技术进步。我在2014年出版的《中国经济转型》(China’s Economic Transformation)第三版(第一版在2005年由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中,用了从1952年到2013年的数据来分析劳力资本与GDP的关系。发现从1952至1978年,中国在计划经济时代没有技术进步,GDP的增加都是从劳力与资本的增加造成。而从1978年到2013年,GDP每年的增加约有2.8%是从技术进步而来。技术进步在后期没有比在前期慢。这便是说一点,即从技术进步的观点看中国GDP,在近年还是像过去三十多年的继续增加。
  增加生产需要劳力,经济发展把劳力的需求增加。劳力的供应大致定于人口的数量,增加很慢。劳力求过于供,结果把工资提高。大家都知道,近三十多年中国的工资继续增加。如要研究中国的经济发展是否慢了,我们可以观察工资的增加在近年来是否比从前慢了。根据2014年中国统计年鉴(表4-11,编者注:本文图表注释均引自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从1995年到2004年,城市居民每月的平均工资从5348元增至15920元;丛2004年到2013年,平均工资从15920元增至 51483元。我们要除去物价的变动来算实际工资的增加。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在1995年、2004年和2013年分别是396.9、 455.8和 594.8(根据表5.2,1978=100)。2004年与1995年实质工资之比达到(15920/455.8)/(5348/369.9)= 2.416。2013年与2004年实质工资之比达到(51483/594.8)/( 15920 /455.8)=2.478。因此实质工资的增加在后期并不比在前期慢。用实际工资衡量,直到2013年,中国经济发展的速度并没有下降。
  用另一个指标来衡量,我们可以查看中国城市居民的消费。根据2014年的中国统计年鉴,表6-5,在1990,2000 与2013年,城市居民每年平均消费分别是1278.9,4998.0和18022.6元。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在1990,2000和2013年分别是216.4,434.0和594.8(表5.2,1978=100)。2000 年与1990年实质消费之比达到(4998.0/434.0)/ (1278.9/216.4)=1.949。2013年与2000年实质消费之比达到(18022.6/594.8)/(4998.0 /434.0)=2.631。可见城市居民消费的增加速度在后12年不比在前10年慢。
  回到中国实质GDP的增长率,根据中国统计年鉴表3-5,实质GDP的指数(1978=100)在1995,2004和2013年分别是502.3,1087.4与2608.6。前9年增加到1087.4/502.3=2.165倍而后9年增加到2608.6/1087.4=2.399倍,比前9年还高。再看近几年实质GDP的增长率,根据中国统计年鉴表3-4,从2008年到2013年分别是 10.1、8.3、10.2、8.7、8.4与7.4%。最后三年的增长比前30年平均约9.5%的速度慢了。下降的原因可以说是受到美国与欧洲从2008年开始经济不景气的影响。一般人认为美国和中国的经济都会复苏,GDP或会回到象从前增加的速度。当然我们不能肯定中国的经济发展一定会回到以前的状态,但是我们也不能用最近三数年的数据来判断中国GDP增长的速度已降低了。
  研究GDP的增长,我们是否还需要考虑在中国经济发展时环境污染的增加。物质生产不足以代表经济发展。但本文不讨论环境污染,因为环境污染增加的速度是相当稳定的,把它包括在经济发展的速度不会影响本文的结论。
  根据上面引用的数据,中国经济发展的速度到2013年为止没有减少,但我们不能据此说十年后也不会减少。当中国生产技术的水平接近美国以后,技术进步与国民所得的增加速度将会降低。只是到今天为止,我还没有找到充分的经济数据来说发展缓慢的趋势已出现了。读者还须要留意本文没有考虑政治的因素可能影响经济的发展。

进入 邹至庄 的专栏     进入专题: 中国经济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发展经济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88967.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FT中文网,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