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做好2025年经济工作,要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包括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打好政策“组合拳”。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就相关话题专访了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原总经济师、研究员陈文玲。
财政政策总体上有增有减
中国经济时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如何理解“更加积极有为”这六个字的内涵?
陈文玲: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25年面临的内外环境的不确定性、自身克服困难的艰巨性,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正确的判断及充分的政策准备。要通过进一步改善宏观经济调控手段和政策,通过深化改革开放,充分发掘发展的潜力,把已积累的存量优势变成增量优势,把创造的增量优势放大为在国际竞争中的领先优势。这些方面中央已有布局,特别是宏观经济政策,在“更加积极有为”这六个字上再调整和优化。
2024年推出了很多财政政策,2025年要充分发挥财政对经济的支撑作用,真正把现代财政作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确保财政政策持续用力。这次中央提出的财政政策,实际上也是“五个必须统筹”的要求,而且要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政策也强调了连续性,2025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守正创新、先立后破,系统集成、协同配合,这里面财政政策的作用很大。最近财政部连续释放了几个大的信号,包括地方债化债等。我认为,2025年,我国财政赤字率只能是比3.8%更高,不会更低,因为我国的财政赤字率还是较低的,部分国家的财政赤字率较高。
会议提出“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更加注重惠民生、促消费、增后劲,兜牢基层‘三保’底线”,这意味着中央财政的支出总额会增加,并加强对重点领域的保障,结构会更加优化,对重点领域的保障可能是重中之重。
会议提出“增加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持续支持‘两重’项目和‘两新’政策实施”,目前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正在落实之中,以旧换新范围已扩大到16个领域,并且还在持续扩大。2024年前10个月以旧换新的汽车连续突破了500万辆,2025年汽车以旧换新的数量可能会有新突破。以旧换新的拉动性很强,有些地方的住房也开始了以旧换新。2025年,上述政策在扩大消费、刺激消费方面,仍会发挥很大的作用。
会议提出“党政机关要坚持过紧日子”,各级政府已经有了过紧日子的思想准备,各项开支会紧缩,党政机关的经费可能也会适度减少。
总体来看,财政政策是有增有减,增的是现在影响经济运行的财政的发力点,减的是将来过紧日子紧缩的开支,财政政策2025年会发挥更大的作用。我们能有这样的财政政策,是因为政府的债务风险总体可控,特别是中央财政还有较大的举债空间。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还要更加有效,在能及时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上发挥重大作用。用好财政赤字、超长期特别国债、各类财政资金包括转移支付,对经济而言将是一个“定盘星”。和以往多年的财政政策相比较,2024年财政政策对经济的支撑作用,可以说是力度最大的一次,用好这些政策,可以应对经济运行中不稳定不确定的因素。
货币政策服务于经济发展总目标
中国经济时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打好政策“组合拳”,加强财政、货币、就业、产业等政策和改革开放举措的协调配合,增强政策合力。您认为,增强政策合力的作用有哪些?
陈文玲:上一次定调货币政策“适度宽松”是2008年底至2010年,而“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是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的。我们从宏观调控的方法到指导原则上都在不断创新。
会议提出“适时降准降息”,是要根据国际变化而作出政策调整,比如有些国家加征高额关税,或发生突发事件,根据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投资的需要保持流动性充裕,要使实体经济和经济运行有充足的资金保障,使社会的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和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也就是说,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服务于中国经济发展总目标。会议提出“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是指我国的汇率不会跟随任何国家,要在合理的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像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我们都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这既是我们过去的经验,也是当前应对国际环境变化和重大挑战的货币政策的重要内容。
我们还要持续探索拓展中央银行宏观审慎与金融稳定功能,创新金融工具,维护金融市场稳定。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要保持在实施的过程中是宽松的,但宏观审慎要保持金融稳定。中央的货币政策把着力点放在了流动性充裕方面,持续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要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还要应对国际风险。疏通货币政策的传导作用,它既有传导工具,还有传导机制,货币的信贷要有较快的增长,增长的目的是要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
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是一种宏观经济政策的组合。财政政策是“稳定之锚”,货币政策是经济发展的“疏通工具”,两者结合我们才有了有效的政策“组合拳”,相信2025年能保持经济稳增长。这也是中央从全球经济形势、从中国在世界全局中地位出发提出的要求,我们要用前瞻性的战略思维,保持中国经济持续向好,同向发力、协同发力、持续发力,然后把经济预期真正扭过来,使人们对未来有坚定的信心。
“一揽子”增量政策和2025年宏观经济政策“组合拳”,长周期的制度性安排,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制度改革,都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要把重点放在中国式现代化和培育新质生产力上,使中国经济成为世界“稳定之锚”,以中国经济发展带动世界经济稳定的预期。中国现在的发展有溢出效应,也具有示范效应,如果把中央出台的政策落实好,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力和带动力会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