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检讨中国计划生育政策建立的原因和施行政策的利弊。一个主要的目的是解说如何利用经济学来分析一个重要的经济问题。
1980年中国政府开始施行计划生育政策。目的是用减少人口来增加每人的平均消费量。政策声称的好处是减少人口会增加人均实质GDP(实质是指除去通货膨胀对GDP的影响,下同)和人均的实质消费量。这个说法是错误的。错误的理由可以用下面的方程式说明。人均实质GDP的增加率 = 实质GDP 的增加率减去人口的增加率。在1980年中国决定施行计划生育政策的那一年,中国实质GDP的增加率是7.83%, 人口的增加率是1.19%。(请参考笔者所著《中国经济转型》)结果在1980年,中国人均实质GDP的增加率 = 7.83% - 1.19% = 6.64%。比较来说,中国人均实质GDP 的增加率是一个大数目。人口的增加率是一个小数目。施行计划生育政策只能影响上面方程里的小数目1.19%。所以对中国人均实质GDP增加率与人均实质消费增加率的影响不大。
计划生育政策对人口增加率有什么影响呢? 因为 人口增加率 = 生育率-死亡率,我们需要分别讨论生育率和死亡率的决定。死亡率是由人口年龄分配和国家经济发展的程度决定,政治动乱的影响除外。如果老年人占国家的人口的比例高,死亡率当然会高。当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程度高,卫生的设备会好,死亡率会比较低。生育率的决定,可以用经济学的理论来解释。家庭的父母亲决定儿女数目的时候,会考虑多生一个儿女的利弊。如果利多于弊,便会多生一个。重男轻女的考虑也包括在内。计划生育政策是政府用力量来干预生育率。
但是在中国施行计划生育的时期,政府没有能力监管农村居民家庭的生育率。当监管的干部到农民的家庭,家庭的小孩便会逃到邻居或树林里。结果计划生育政策对生育率的影响有限。根据数据,在1978、1980、1985与1990年,中国的人口生育率分别是 1.825%、 1.821%、2.104% 及2.106%。证明在1980年施行计划生育政策以后,生育率并没有减少。原因是在1980年中国施行市场经济政策以后,农村和城镇的居民财富增加,愿意多生小孩。当时政府施行的计划生育政策不能控制这种居民的行为。
在施行计划生育政策的时代,因为中国有不少家庭重男轻女。以致有不少女孩被杀害。《中国经济转型》中数据证明在中国某些县,男女出生率不相等。在某一些县,女性出生率的比例低至41.8% 和43.7%。
主张减少生育率的人应当衡量多生儿女的益处。从经济学的观点看,生小孩是一种投资。今天投资需要用成本,日后便会得到收获。生养一个小孩,需要成本来把他养大。但是等到他长大以后,他会从事生产,增加国家的GDP。生小孩是一种人力资源的投资。有点像物质资源的投资,例如盖一所房子,今天需要成本。日后便会得到回报。等到一个小孩长大以后,他便是国家的人力资源,能够帮助国家增加生产。
因为中国在1980年代施行计划生育政策,结果今天年轻可以工作的人数不足。人口年老化。从建国至改革之初,中国的平均年龄在27岁左右,至1996年,中国的平均年龄已超过30岁,至2008年已超过35岁。根据现有关于中国人口年龄分配的数据,和每年龄居民的死亡率和人口的生育率,学者预测至2022年,中国平均年龄,即将达到40岁,而至2050年,中国平均年龄将达50岁,成为世界平均年龄最高的国家。
还有,计划生育政策导致适合结婚年龄男女人数不等。中国今天适合结婚年龄的男人多于女人。在2014年,中国男人的数目比女人的多。当年中国的人口是13.67 亿。其中男人占7.00亿而女人只占6.67亿。 男人的数目比女人的多3千3百万。
我们还要指出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有它的优点。人口众多的国家在世界的影响力大。没有今天这样多的人口,中国在世界的影响力绝对没有像今天的大。一个国家的经济力量是由它的总GDP决定。因此,在同一个经济发展阶段的国家,亦即在人均GDP大约相等的国家,人口越多,该国家的经济力量越大。还有,一个国家的创造力是靠其中最优秀的少数分子。人口越多,其中在某领域最优秀的100人的资量总会比在一个比较少人口的国家优秀。因此,该国家的创造力便会更高。
本文讨论了中国施行节约生育政策的利弊。指出在1980年中国政府决定限制生育是没有必要。本文还指出限制生育的利与弊。结论是弊多于利。我们建议,政府在决定重要经济政策时,应当征求经济学家的意见,和他们共同探讨政策的利弊。如此,像决定限制生育政策所犯的种错误便不会发生。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作者系普林斯顿大学经济系讲座教授、厦门大学邹至庄经济研究中心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