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六大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确定为当代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要在当代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推进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确保实现政治上的社会主义民主,首先需要搞清楚什么是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怎样建设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特别是需要首先搞清楚哪里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首先搞清楚关键是应该主要在哪个方面建设上下功夫。
我认为,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只有首先从改革创新和增设各个层级上的民主监督机构和监督制度入手,只有注重在这个方面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多下功夫,才能确保使我们真正找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推进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才能确保使我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把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有秩序有步骤的不断推向深入。
一、什么是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中的民主监督机构和监督制度
这里所说的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中的民主监督机构和监督制度,是指在当代中国各级领导体制和各级国家权力结构体系中,专门增设和配置的由人民(主要是通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党的代表大会)直接选举产生,并由其来真正直接代表和体现民意的,相对独立的统一的常设的,专门对作为各级决策领导者和决策执行者的各级党委和政府机构极其工作人员行使其国家公共权力的整个过程进行民主监督,从而确保使各级党委机构都能够切实做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使各级政府机构都能够切实做到依法行政;使各级公、检、法、司等司法机构都能够切实做到依法司法;使各级官员都能够切实做到依法办事;进而确保使各级国家和社会公共权力都能够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的,那样一种对监督和制约各级国家和社会公共权力主体真正有效和管用的人民民主监督机构和民主监督制度。
这里所说的中国特色的民主监督机构和民主监督制度,主要体现有以下四个方面的显著特征。一是具有人民性。它是真正由人民直接民主选举产生,并用来真正代表和体现民意的。二是具有相对独立性。它是作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机构的一个日常的人民民主监督机构的常设代表机构,因而它只对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机构直接负责,而不对其他任何一个上级机构直接负责,更不对其他任何一个同级机构直接负责。三是具有权力监督和权力制约性。它是专门用来作为各级决策监督机关,与作为各级决策领导机关和决策执行机关的同级党委和同级政府机构相互分权和制衡的。四是具有监督和制约的有序性。它这种对权力机关的民主监督和制约,不是那种搞群众运动似的大轰大嗡的具有随意性的无序的民主监督和制约,而是一种在法律化、制度化、程序化基础上所形成的依法的、依制的、有序的民主监督和制约。
二、为什么要把创新民主监督机构和监督制度作为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个主要切入点和突破口
我认为,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之所以应该把创新民主监督机构和民主监督制度作为一个主要切入点和突破口,是因为主要有以下四个理由。
1、这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学习借鉴西方国家民主政治建设经验和国际惯例的一个现实要求.
如果有人细心考察西方各国发展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整个历史过程,可以从中得出这样一个基本历史事实和科学认识。这就是,西方国家的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是从英国最早建立君主立宪制政体开始逐步发展起来的.同时,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政体又是从首先作为君主的民主咨询机构,而后随着民主权力的不断扩大,逐步发展到正式分离出一部分相对独立的王权,并通过国家立法将其正式确立为对国王实行日常民主监督和制约的专职常设民主监督机构的议会机构的产生和形成而开始正式起步的.例如:按照国王必须服从法律的思想,英国早在1215年就由贵族、骑士和市民等几个不同社会阶层联合起来,以武力相威胁,强迫国王签署了《大宪章》(又称英格兰人民自由与权利大宪章)。大宪章重点强调要限制国王滥用权力,规定了国王非经议会批准不能开征新税的原则。这就意味着英国已经开始通过立法的形式,将议会的民主监督权力从国王的行政权力中正式分离出来了,同时将议会的民主监督地位逐步平行和独立于了国王的行政地位。接着1258年英国贵族又向国王提交出了得到国王承认的请愿书,并将该书以《牛津条例》的形式颁布。该条例把议会正式确定为了对国王实行民主监督的机构,同时将议会正式宣布为全国最高立法机构。这些都为以后英国封建专制制度的逐步瓦解和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建立形成和发展奠定和提供出了一个坚实的基础。现代西方国家的一些关于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民主理论和民主制度,如洛克关于主张由立法和行政两权分立的理论;孟得斯鸠关于主张由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理论;以及根据这些民主理论和分权制衡理论建立起来的包括日本国的君主立宪制、英国的议会制、美国的总统制等在内的一些现代资本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政治制度,都是发源于英国上述那些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历史经验和原理之上的,都是英国上述那些民主政治建设基本历史经验和原理的具体体现和拓展。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西方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首先是从创新民主监督机构和民主监督制度作为切入点和突破口的。我们要学习借鉴西方国家民主政治建设的历史经验,首先就要学习借鉴他们关于如何创新民主监督机构和民主监督制度的经验。只有首先在这个方面的学习上能够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才能确保使我们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能够尽快找到推进当代中国民主法治和宪政建设实现实质性进展的切入点,才能确保使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始终沿着正确方向,稳妥而顺利的向前不断推进和发展。
2、这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为实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同志的宿愿而作出的一个必然选择
我们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同志半个世纪以前,在回答爱国民主人士黄炎培提出的尖锐问题时,针对中国历史上历代统治者均无法逃脱“人亡政息”的历史周期率曾经胸有成竹的说过,我们中国共产党人能够跳出这个周期率,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已经找到新路,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就是让人民来监督政府,让政府不敢松懈和腐败。为实现这个目标,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同志带领全党和全国人民在努力寻找如何让人民来监督政府,让政府不敢松懈和腐败的具体实现形式和有效途径上,作出了多种试验和探索。虽然这些试验形式和探索措施,都因缺乏民主制度和民主程序的保证,终归未能摆脱出人治民主的局限而使其归于失败。但毛泽东同志的这个美好宿愿,却是充分代表和反映出了我们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的共同心声,充分体现出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的一种共同追求。所以,在认真回顾总结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我们逐渐清晰认识到了只有注重从创新民主监督机构和民主监督制度上入手,才有可能确保使我们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真正找到能够逃脱“人亡政息”的历史周期率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新路,才能确保从组织制度上真正让人民来有效监督政府,让政府真正不敢松懈和腐败。只有这样,也才能确保使毛泽东同志的良好宿愿真正成为一种现实.
3、这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对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当代中国农村基层单位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经验教训的科学总结
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在中国农村基层单位广泛开展的民主政治建设的实践活动,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在中国积极推进的亮点受到广泛关注.人们期待通过民主选举使那些能真心实意为民办事的人走上领导岗位,解决当前各种难题,如权力监督的问题,官员腐败的问题,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问题,但从实际结果来看并不尽如人意。某些经过民主选举产生的干部,并没有像人们期待的那样奉公守法和对选民负责。村官的经济犯罪现象仍然十分突出。特别是在城郊农村,村干部在征用土地过程中的贪污腐败现象已极为惊人。这从中显现出了民主选举中实际存在着”选民”对他们的”带头人”几乎不存在着制约的缺陷。通过回顾总结中国农村基层单位民主政治建设实践活动的经验教训, 人们逐渐清晰的认识到,在权力不受限制或很少受到限制的情况下,是否实行民主选举并不重要,因为民主选举不过意味着,通过投票决定由哪些人来滥用权力和享用权力的巨大利益。 民主选举如果不是在限制权力的基础上运行的话,那么,它的实际价值就十分有限。所以,我们要在当代中国国家和社会内部推进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首先就要在努力改革创新民主监督机构和民主监督制度上动脑筋,想办法,下功夫。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更好地为各个层级真正搞好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奠定一个坚实基础,从而确保把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不断顺利推向前进.
4、这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为改革和完善国家和社会的现行政治领导体制所采取的一个必要措施
缺少一个类似于西方国家议会机关的相对独立的统一的常设的人民民主监督机构,是我国现行政治体制的一个重大缺陷,也是我国各级现行领导体制的一个严重弊端。根据现代科学权力结构体系中关于不同权力主体之间职能分工与合作的一般原理要求,通过首先创新民主监督机构和监督制度,在各级领导体制和权力结构体系中专门增设配置一个作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代表机构并受其委托代其独立行使日常民主监督权力的常设人民民主监督机构.同时使其实际居于与独立行使日常决策领导权力和独立行使日常行政管理权力的同级党委和政府(行政组织)这两个机构之间具有相对独立的完全平等的地位,使其与这两个权力机构之间形成一种以权力制约权力,以权力制衡权力的日常的民主监督制约机制。从而不仅从组织制度上真正确保使各级政府(行政组织和行政首长)既能代表人民掌握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力,又能无条件地直接接受人民的监督和制约,正确行使由人民授予的权力;而且也从组织制度上真正确保使各级党委既能代表人民掌握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力,又能无条件的直接接受人民的监督和制约,正确行使由人民授予的权力。这样就能确保较好地体现出了新的权力结构体系的科学性和完整性,彻底避免和克服了各级现行领导体制中存在着的主要缺陷和弊端,使我国各级传统的政治领导体制都能从根本上得到切实改进和完善.。进而确保使当代中国真正走上一个不搞群众性的政治运动,只靠通过建立和完善起一种以权力制约权力,以权力制衡权力的有效的民主监督制约机制和科学的领导体制形式的途经,来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新路子.
三、怎样在创新作为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突破口的民主监督机构和监督制度上下功夫
据中国政府新闻媒体报道,从2004年2月份以来,浙江省武义县在后陈村进行“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试点中,建立健全了<村务管理制度>和<村务监督制度>两项制度,并在2004年6月18日创设了民主监督机构“村务监督委员会”(简称“监委会”)。根据完善后的“村务监督制度”规定,监委会由村民代表直接选举产生,受村民代表会议委托独立开展村务监督活动,只对村民代表大会负责.村务监督委员会通过村级制度修订、财务监督、村务听证、主持干部考评、对村干部弹劾罢免等5道监督程序履行9项职责,监督村两委严格按照制度规定管好村务,从而为实现村民与村两委平等对话搭起一个平台。
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与传统制度相比,实现了三项突破:一是突破了原有权力架构。搭建起了村党支部、村委会、村监委会这三个决策、执行、监督机构相互制衡的村民自治权力结构;二是人员组成突破了村两委的势力。明确规定村两委成员及其直系亲属、配偶、兄弟姐妹不得担任监委会成员;三是产生机制突破了传统方式。规定由村民代表直接选举产生,得票多者即为监委会主任,具有代表性强,操作方便,受村两委干扰小的特点,能够确保较好地实现对村两委的有效监督和制约。
由于监委会制度的实施,扩大了村民对村务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既给村两委加上了一道“金箍咒”;又能起到加强沟通,解惑释疑,化解群众内部矛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农村稳定和发展的积极作用。所以,浙江武义县后陈村的做法,已经被称为“后陈经验”引起全国的关注,也引起了省.市领导的高度重视。目前武义县正在着力推广“后陈经验”。全县558个行政村中,已经全部在村级权力架构中增设和建立起了与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并列的专门掌握和行使监督村务权力的民主监督机构----村务监督委员会。并在进一步修订和完善“村务管理制度”和“村务监督制度”。2005年6月17日,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到后陈村调研考察时说,利用“后陈经验”这种模式进行自治管理,将有效解决中国农村村官的腐败问题。“后陈经验”值得肯定和鼓励。要求重视做好“后陈经验”的总结工作, 并在进一步完善提高的基础上向全省推广。今年6月10日,作为“村民组织法”起草人之一的中国民政学院研究员余维良和一位博士,到后陈村调研“后陈经验”的实际效果后,表示建议下次修改“村民组织法”时,写入”后陈经验”,通过法律的形式,予以确认。今年9月1日,全国村务公开协调小组办公室主任.民政部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司司长詹成付,他作为中央17号文件的起草人之一和全国基层民主建设方面的专家,到武义县后陈村督查调研中央17号文件贯彻落实情况时,对“后陈经验”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说,后陈村的做法完全符合党的十六大精神,完全符合中央17号文件精神。村务监督委员会是一项发明创造,是新时期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工作和基层党建工作的一个新的成果。
我认为,上述这种已引起全国关注并被称为”后陈经验”中所创设的村务监督委员会机构和民主监督制度,就是既类似于西方国家议会机关又带有中国泥土味,同时也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同志所致力追求使中国共产党人能够跳出”人亡政息”历史周期率的, 那样一种让人民来监督政府,让政府不敢松懈和腐败的真正管用和有效的人民民主监督机构和监督制度。它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民主监督机构和监督制度的重大改革和创新,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和宪政建设中的一个有效的关键切入点和突破口。因此,我们要在当代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在当代中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和宪政文明。就必须要在认真总结和在上下各个层级普遍推广以村务监督委员会为主要特征的“后陈经验”上下功夫,用气力。就必须不但要在当代中国农村基层行政村一级,创造增设作为村级人民代表大会常设民主监督机构的村务监督委员会及其与之相应的民主监督制度,而且要在当代中国县乡一级,创造增设作为乡级和县级人民代表大会常设民主监督机构的乡务和县务监督委员会及其与之相应的民主监督制度,并在此基础上,随着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经验的不断积累和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还要在当代中国省市和国家一级的层次上,创造增设作为省市级和国家一级人民代表大会常设民主监督机构的省市务和国务监督委员会机构及其与之相适应的民主监督制度。只有这样, 才能确保使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和宪政建设工作,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始终沿着正确方向有秩序有步骤的稳步向前推进。
2005年9月
附:主要参考文献
1、《我的政治改革观》,霍宪森,发表于2005年2月28日光明日报光明观察杂志学术观点栏目。
2、《党委立宪制是当代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首选模式》,霍宪森,发表于学说连线网和中国党政信息网中国观察杂志11期法治天地栏目。
3、《党委立宪与当代中国政治体制的改革》,霍宪森,发表于2005年2月14日燕南学术网和光明日报电子期刊学术观点栏目。
4、《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理论研究方法要尽快从书斋走向现实一一对当代中国政治学理论研究方法转型问题的思考》,霍宪森,发表于2005年1月25日燕南学术网和光明日报电子期刊杂志学术观点栏目。
5、《论创立中国特色的两权分立的公共权力结构形式一一论当代中国社会权力结构的改革》,霍宪森,发表于2004年12月29日学说连线网。12月30日转载于光明网光明观察周刊学术观点栏目和中国法律资源网。
6、《论建立中国特色的横向权力监督体制》,霍宪森, 发表于2003年12月4日人民网中国人大新闻频道理论研究栏目。转载于03年12月5日南方网理论研究栏目和04年1月2日国家监察部网监察论坛。
7、《“四三三三”结构是我国基层单位领导体制的最佳形式》,霍宪森,发表于2003年4月1日中国人大新闻网和民政部村民自治信息网。
8、《“三二二二”结构是我国县级党组织领导体制的最佳形式一一论县级党组织领导体制的改革》,霍宪森,发表于2004年11月21日中国农村研究网。
9、《“四三三二”结构是我国县级领导体制的最佳形式一一论县级领导体制的改革》,霍宪森,发表于2004年7月23日中国农村研究网。
10、《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2004年9月24日人民日报。
11 15、《邓小平政治学说研究》,郭伟、张星伟著,四川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版。
12、《江泽民执政党建设思想读本》,江金权编著,人们出版社2005年2月版。
13、《西方国家权力制约论》,叶皓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10月版
14、《西方政治学说史》,浦兴祖、洪涛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5、(英)《政府论》,洛克著,商务印书馆1982版。
16、(法)《论法的精神》,孟德斯鸠著,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
17、《完善村民自治制度的新实践》, 2005年8月4日浙江日报.
18、《一年探索换乾坤-------后陈经验透析》,2005年7月2日金华新闻.
19、《浙江省武义县创新村务监督载体健全干群平等对话机制》,2004年9月6日国家监察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