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德东:考生求神为哪般?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954 次 更新时间:2015-06-05 21:32

进入专题: 高考   求神  

魏德东  

最近炒得沸沸扬扬的一条消息是海南文昌一小组织学生在校园拜神,另外每人吃两个鸡蛋,祝福考百分,并“平安脱壳”。批评者云集,主要有两个视角:一者感慨科学观的教育任重道远;二者认为不符合“八荣八耻”的要求。
    然而,考生拜神并不仅仅是一个学校的个别现象。请看《法制晚报》6月4日的报道:“8时30分,国子监开始接待游人,一走进去,只见正殿前玉石桥栏杆上挂着的红色祈福牌活似两条火龙,风声过处缨穗飘摆,牌子间的碰撞还发出‘啪啪’声。翻看一下,记者发现这些祈福大都是近一两个月祈求高考顺利的,不少是昨天刚挂上的。”“据工作人员介绍,这种祈福牌是国子监的品牌产品,人们在祈福牌上写下心愿,再去拜孔子,最后把祈福牌挂到栏杆上。”
    国子监是国家文物保护单位,根本不是宗教活动场所,何以出售祈福牌等宗教产品?笔者想起了2003年的6月,正值非典盛行,和夫人到国子监游玩,发现香火很旺,水果等祭品也堆积了很多。工作人员介绍,国子监今年开始设立了香炉,以适应需求。或许这一年就是国子监的现代宗教元年。
    国子监旁边的雍和宫,风闻更加灵验。11日的《北京晨报》报道:“昨天恰逢高考结束,又是传统的十五吉日,望子成龙的父母们纷纷挤入雍和宫,给孩子祈求功名,雍和宫前一度陷入交通管制。”求功名的“事业香”尤其好卖。
    显然,考生和家长求神拜佛是一个普遍现象,即便在首善之区的首都北京。板子砸在海南的一所小学,力度似乎不够,只不过那所学校在校园内设置了神龛,表面有些过分,但如果考虑到历史上蒙学馆经常与孔庙合一,那所小学的行为也就的确有乡俗的成分在内。
    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北京香山有座卧佛寺,大约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就被想出国的大学生们所推崇,称作“offers”(与‘卧佛寺’谐音),意思是奖学金。那也是一家文保单位,但一直分享着中国年轻一代精英的礼拜供养,他们认为这样做有助于获得国外奖学金;大学生中曾经流行笔仙,在深夜营造的神秘氛围中,学生相信笔仙会告诉他们考试的题目和答案;笔者曾经参加过一场大学生的基督教团契。一位参加自学考试的学生见证她的经验:“我本来只准备好了一门功课,但我最近信了神,就想试试祷告的功能,于是报了两门,结果都通过了,感谢神。”
    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是:从边远乡村到首都北京,从小学生到研究生,总有一些考生求神,这是为什么?也许有人相信神灵会保佑他们,但真的有人相信拜神可以代替学习吗?
    宗教社会学家在研究原始部落时曾经发现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原始人在造船时,完全依照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运作,不祭拜神灵;当原始人将船放入水中航行时,则会拜神。神灵总是出现在人的力量所不能控制的地方。造船行为基本取决于自身的水平和努力,而行船安全与否则在很大程度上为人所不能把握——人们不能决定风浪。联想到考生拜神,我们或许可以说,你可以尽最大努力学习,但谁可以确保你升学成功?在日益惨烈无比的淘汰性考试中,谁敢说是自己的主人!笔者多次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的政治判卷,曾经有道9分的试题被判卷老师判了0分,笔者在复查时发现有较大误差,于是请判卷老师重看,结果她改成了6分。多少考生的命运就在这无数的偶然因素中花果飘零!我们可以断言:有这样的考试制度在,就会有越来越多的考生拜神:不是放弃努力,仅仅祈求保佑。
    ——《中国民族报》2006年6月13日总544期,收于《为宗教脱敏》

    进入专题: 高考   求神  

本文责编:chenhaocheng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社会学 > 社会学专栏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88829.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共识网,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