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加安:对中、高等教育的若干思考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544 次 更新时间:2020-07-01 17:48

进入专题: 教育   高考  

严加安  

我是从事科研的数学家,但很关心中国的教育事业。此次,借《科学新闻》的平台,就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提出一些个人的想法,与教育界同行切磋。

中学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应从改革高考科目设置入手

众所周知,“应试教育”罔顾学生的个人兴趣和爱好,强迫学生进行高强度机械记忆,做大量重复练习,搞题海战术,扼杀学生的个性发展、独立思考和创造力,对学生身心健康造成极大的伤害。为什么“素质教育”长期在中学教育中难以实施?其原因就是高考科目的不合理设置成了中学“应试教育”的指挥棒。

2012年5月,我发表在《中国科学报》的一篇文章中就考试科目设置的改革提出了如下设想:降低英语和综合卷试题难度;把英语考试分值从150分降为100分;增加“人文素质”科目考试,总分设定为200分。关于“人文素质”考试,主要考查学生的文化素质、智力、创造力、想象力和心理素质等。

为什么要降低高考中英语试题的难度和分值?因为英语的重要性无论如何不能与数学和语文相比。语文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至于数学的重要性(相对理、化、生科目而言),在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有如下表述:“数学科学历来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础……越来越广泛的数学应用,正在不断地渗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高度发展的数学思维成为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尽管具体的数学知识日后对许多人来说可能大多用不上,但学生在学数学过程中培养的数学素养(数学思想和精神、数学思维方法),会在日后工作中发挥作用。

2014年9月4日,《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正式发布,就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提出了实施意见。但我认为,《实施意见》中有关“考试科目设置”仍需要商榷。为此,我于2014年10月发表在《中国科学报》的一篇文章中做了如下评论:用非统考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允许考两次)代替原来“3+综合”模式中的 “综合考试”,除了加重学生平时负担外,还会导致“理、化、生”在中学阶段被边缘化;保持英语150分值不变,并提供两次考试机会,进一步强化了英语的地位,导致英语挤占更多的教育资源。我至今坚持认为,运行多年的“3+综合”模式比《实施意见》中提出的新模式更符合国情。另外,在高考科目设置中,英语的分值必须降低,试题难度也要降低,综合卷试题难度也要降低,这样才能减轻学生的负担,可以把节省下来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学生的美育与艺术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使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另外,增加“人文素质”科目考试,可以切实推进中学的素质教育。

高等教育:培养能力比传授知识更重要

1936年,爱因斯坦在美国高等教育300周年纪念会上的演讲中指出:“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能独立工作和独立思考、把为社会服务作为人生最高追求的人。”爱因斯坦的这一教育理念和19世纪初德国思想家威廉·冯·洪堡提出的“全人教育”的理念是一致的。所谓“全人教育”,就是要培养能独立思考和有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有社会责任感和良好道德操守的人。

对一个人来说,学习是终身的事,在大学本科阶段学生应该着重学习和理解相关学科和专业的基础知识,培养终身自学能力,因为对专业的细节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要靠未来在实际工作中来实现,况且科技发展日新月异,许多专业的细节知识是不断发展和演变的。

西方高等教育历来重视“通识教育”。现在“通识教育”已经逐渐被哈佛大学倡导的“全面教育”一词取代。 学生通过全面教育课程,主要不是学知识,而是拓展开放性思维,提高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价值判断、社交和互动等各种能力,学会如何自己探索知识。中国有一句格言说得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鱼”是具体的食物,“渔”是教人家怎么捕鱼。“鱼”象征一个具体知识,“渔”象征一种能力。这一格言生动地说明了“培养能力比传授知识更重要”。

当前,我国许多大学急功近利色彩较重,为了加速培养所谓的“专家”和“人才”,在教学中不恰当地灌输过多和过细的实用性很强的专业知识,而对学科和专业的基础知识教育重视不够。尽管现在许多学校也开始注重“通识教育”,但往往把它视为拓宽学生知识面的一种辅助性教育,而忽视“通识教育”中人文素质教育内容。

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人格培养是重要一环。研究表明,基因遗传对人格形成的影响较大。但是,后天的环境、社会、家庭和学校的影响也非常重要。特别是在大学阶段,对一个青年人来说,是“认识自我、重塑自我、人格再造”的关键时期。教师对学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很大的,教师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是加强学生人格修养教育的重要一环。此外,大学组织的各种社团活动对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和互动的能力、合作精神、自信心等人文和心理素质有很大作用。培养诚信和良好的教养也是最基本的素质教育。

另外,美育与艺术教育也是素质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美育”就是审美教育,美育可以提高一个人对美的感悟能力和对美的鉴赏能力,提高一个人的人生境界。艺术对一个人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是非常深的,艺术的熏陶对人的品格、情操和社会行为都是有深刻影响的。因此,应该把美育与艺术教育列入大学素质教育的教程。

当务之急:改革考核评价体制

大学是国家的重要科研基地,教师做科研和承担一些国家科研项目是必须的,这也是能够教好书、育好人的必要条件。对教师在科研业绩方面进行考核是重要的,是不容置疑的。现在的问题是这种考核往往只看发表论文数量,不看文章的质量。另外,忽视了对教师在教书育人方面业绩的考核,这是非常有害的,这客观上导致了当前大学教学质量严重下降,其后果是学生产生厌学和弃学情绪。

通过“量化指标”和计分式的手段对教师的科研业绩进行考核是高校学术管理行政化的一个主要表现,这种评价体制的严重弊端就是造成教师的学风浮躁、急功近利和轻视教学。其实,评价一项科研成果的学术价值,应该看它在相关专业产生的影响,以及同行对论文的公开评论和引用情况。对教师科研业绩的考核应由所在单位的学术机构去做,行政管理部门不应该具体介入。

此外,应该明确大学教师的基本职责是教书育人,学校应当把教师在教书育人方面的业绩纳入教师评价和考核体系中。在对教师职称晋升时,不能只考察教师的科研成果,也要看他的教学成果和对学生人格培养方面的业绩,甚至还应包括对教师自身品格修养的考核。对那些教学成绩突出、品德优秀而科研成果相对较弱的老师,也应该敬重和给予晋升。鉴于当前许多高校的教学质量存在滑坡现象,学校要特别重视对青年教师的选拔和培养。

(严加安,中国科学院院士。主要从事随机分析和金融数学研究,在概率论、随机分析和白噪声分析领域取得多项重要成果。)


    进入专题: 教育   高考  

本文责编:yangjiax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科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21912.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科学新闻》 (科学新闻2015年7月刊 观点),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