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植荣:中国人,请尊重“老房子”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455 次 更新时间:2015-04-26 17:11

进入专题: 中国人   老房子  

刘植荣  

五大道指的是重庆道、常德道﹑大理道、睦南道和马场道,这五条街道穿过的街区过去是英国租界,租界时期建筑的“小洋楼”很多都保留了下来,其中不少是历史名人的故居,如清末新政的积极推动者、乾隆帝玄孙载振,民国第一外交家、《联合国宪章》起草人之一顾维钧,美国第31任总统胡佛,南开大学创始人之一张伯苓,著名抗日将领张自忠,民国总统徐世昌,民国总理潘复等。

意大利风情区位于过去意大利租界内,租界时期的意大利建筑风貌基本保留下来,这里历史名人的故居数不胜数,其中包括中国近代思想家梁启超,民国总统袁世凯、黎元洪、曹锟,民国副总统冯国璋,民国总理靳云,民国时期天津市长张学铭(张作霖次子)、张廷谔、程克,剧作家曹禺,农商银行总裁齐耀珊,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之一李叔同,九三学社发起人之一王卓然,著名报人刘髯公,教育家卢木斋等。

人们之所以还能看到这些具有百年历史的“小洋楼”,除了这些建筑本身质量过硬外,还因为五大道是天津市历史文化街区,意大利风情区是国家3A级旅游景区,这两处象征中国昔日耻辱的建筑群受到很好的保护。在其他地方就不行了,别说百年老房子,就是50年的房子都少见。倘若没有这些租界,偌大的天津市现在还能看到多少百年老房子?

其他省市也是如此,甚至一些被政府列入文物保护的建筑也在利益的驱使下被粗暴地拆除,例如,据报道,郑州市上街区峡窝镇的千年历史古村马固村被誉为“中原第一文物古村落”,有7处明清民国建筑被列为不可移动文物,现在被强拆得仅剩下两处。

这些年来,中国房子的平均寿命仅30年。房子寿命短,就要不断地拆旧房建新房,而建房子用的钢筋、水泥、陶瓷、玻璃、塑料等建筑材料的生产都属于高耗能、重污染产业,建100平方米的住房消耗的能源折合25吨煤炭,同时排放61吨二氧化碳,产生6吨建筑垃圾。所以说,房子寿命越短,资源消耗越多,污染排放越严重。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可现在不管是外国游客来中国,还是中国人到欧洲旅游回来,都感受不到我们文明古国的迹象。我一个在北京做导游的朋友曾对我说,他一次带法国团在北京参观了几个景点,法国游客不满意,说这不是北京,在他们的印象里,在北京应该能看到《骆驼祥子》、《茶馆》里的城市建筑风貌。

如果你去欧洲旅游就会发现,似乎欧洲任何一个国家都比我们更古老。天津的五大道和意大利风情区那样的老房子,在欧洲是再普通不过的房子了,上百年、几百年历史的老房子比比皆是。

不少国家有保护老房子的法规政策。例如,美国政府鼓励居民保留老房子,对1936年以前建造的房子给予10%的房地产税减税优惠。英国政府对居民老住宅的修缮担负75%的费用。德国政府对居民老住宅的修缮也担负一部分费用。日本政府对居住老房子的居民给予多种补贴,鼓励居民留在老房子里。

土耳其诗人纳乔姆·希克梅就写道:“人的一生中有两样东西是永远不会忘记的,这就是母亲的面庞和城市的面貌。”你离开自己的故乡几年,回去后到处是被拆迁得面目全非的景象;或离开自己的故乡几十年,回去后再也找不到自己儿时熟悉的老房子,你还能把故乡与母亲联系起来吗?所以说,老房子不但传承着历史,传承着文化,也传承着人对故乡的亲情。我们不尊重房子自身的这种价值而随意频繁拆建,就是不尊重历史,不尊重文化,不尊重人对故乡那份淳朴的感情。

历史不只是时间概念,也是空间概念。一座城市,一个村庄,都有自己古老的传说和历史故事,但这都是时间上的抽象的历史,因为你无法感触它,只能凭大脑想象它。老房子则不同,它属于空间上的具体的历史,当你看到老房子,仿佛自己穿越了历史,看到历史真实的面孔,聆听历史亲口诉说,嗅到历史陈旧的气息。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现在很快就会成为将来的历史。我希望,让我们的房子寿命长些,减少频繁建房造成的资源浪费和污染排放,让我们少些雾霾,多些蓝天。我也希望,我们的后代有更多的人能住老房子,能见到我们这一代名人的故居,感触到对他们来说是历史的我们的现在。这就是老房子的价值之所在。

    进入专题: 中国人   老房子  

本文责编:chenhaocheng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笔会 > 笔会专栏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87173.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共识网,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