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度是中性的,快和慢并不意味着绝对的好与坏,但是,在两百年来的工业化进程中,几乎所有的民族都曾经迷恋于“快速增长”的兴奋,也因此承受其给自然环境和社会人文秩序带来的困扰,当速度已不可持续的时候,“告别速度”将会是经济发展模式的新起点。
一.各项增长目标普遍下调。中国2015年GDP增长目标设定在约7%左右,比去年降低0.5%左右;与之相对应,固定资产投资和进出口增长总额也分别下调至15%和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期下调至13%,总体而言,2015年,笼罩在中国经济上方的不是通胀压力,而是通缩阴影,因此,CPI目标被轻松定在3%以下。
二.财税改革是浓墨重彩的一场大戏。“实行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管理制度”;“中央和地方所有部门预决算都要公开,全面接受社会监督”。预算公开使得财政收支的软约束变硬,社会公共资源的使用效率将因此得到有效提高。在此基础上,2015年财政政策“积极”将主要体现在“完善地方政府融资机制”上,并适度扩大预算赤字——2015年全国预算赤字预期1.62万亿元,赤字率2.3%,比去年提高0.2个百分点。铁公基依然难免,积极财政政策还体现为铁路和水利工程投资的增长:2015年,水利和铁路投资总额预算为1.6万亿,其中铁路基建保持在8000亿以上。值得欣慰的是,“铁公基”之外,政府的财政支出继续向民生倾斜:基本养老金标准提高10%,一方面刺激消费,另一方面促进社会和谐。当然,税收政策也可圈可点:“全面完成营改增,调整完善消费税,扩大资源税从价计征范围”不仅利国,尤其利民。
三.货币政策继续保持“稳健”的同时,政策工具将进一步倾向灵活化、弹性化。信贷和社融规模平稳增长:2015年,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速目标为12%左右,比去年降低1个百分点,货币政策工具将“灵活使用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存准率、再贷款率等工具”。
四.金融改革是亮点。存款保险制度将正式推出,为民营资本进入商业银行领域和利率市场化创造低风险的制度环境。“推动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成熟一家,批准一家,不设限额。”与此同时,开展个人投资者境外投资试点,进一步推动资本项目的开放,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将逐渐开启。此外,随着央行利率调控框架的健全,利率市场化改革将进一步推进。IPO注册制改革是2015年金融市场最大的改革亮点,将不仅改变政府在金融监管中的角色和功能定位,同时还将改变支持中国经济发展的金融市场结构。从发钞票到发股票,中国将迎来股权融资为金融基础的创业时代。
五.促进外贸转型,增强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综合竞争力。具体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积极促进制造业的升级,2015年将“实施更加积极的进口政策,扩大先进技术、关键设备、重要零部件进口”,该项政策旨在促进国内产业尤其是制造业的升级换代,打造开放经济全球化环境下的工业企业竞争力;二是通过发展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和市场采购贸易,扩大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点,增加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数量,来提高服务贸易比重。在劳动力成本优势已经基本丧失殆尽的人口结构下,这两项无疑是中国重塑贸易优势的基本国策。
六.环保仍然是重要目标。2015年将降低单位GDP能耗逾3.1%。政府在2015年启动实施的重大工程项目中,包括“清洁能源及油气矿产资源保障项目,传统产业技术改造等项目,节能环保和生态建设项目”。
总而言之,从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的精神来看,以速度换质量,将是未来一年经济政策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