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利刚:增长目标下调 结构改革提速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888 次 更新时间:2015-03-06 16:46

进入专题: 物价指数   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   结构调整  

刘利刚  

如同市场早前所预料,国家总理李克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中国的GDP增长目标从去年的7.5%下调至7.0%。在全国两会前,中国绝大部分的省市均下调了今年的增长目标。由于去年中国经济增长未达标,我们认为,中国政府将淡化增长速度的重要性,而将重点放在增长的质量上。此外,尽管增长目标调降,政府仍设定了今年新增就业职位1000万个的目标,与去年持平,这也意味着通过经济增长来拉动就业仍然是政府主要的政策目标。而由于近几年服务业创造了较多就业机会,笔者预料,今年更多支持服务业的政策将陆续推出。

今年CPI的通胀目标,也从2014年的3.5%下调至3.0%。由于去年全年CPI仅增长2.0%,加上目前内需持续不振,今年通胀可能继续走低。政府设定3.0%这一相对较高目标意味着,未来将加快推动因素价格改革(例如:公共事业、能源和土地),鼓励按照市场机制来配置资源。此外,政府还将出口、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零售的增长目标分别下调至6.0%、15.0%和13.0%。

在货币政策方面,中国也将M2的增长目标从去年的13%调降至今年的12%。M2目标的下调虽然意味着政府不太可能大规模放松货币政策,但笔者认为,央行仍然需要继续下调存款准备金率(RRR)和存款利率,以因应今年的资本外流、通缩风险和经济增长放缓。李克强总理也表示,中国将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包括公开市场操作、调整存款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以及再贷款等,政府也将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利率调控框架。

在财政政策上,政府表示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并将财政赤字目标提升到了名义GDP的2.3%,高于去年的2.1%。今年的财政赤字将达到1.62万亿元,高于去年的1.35万亿元。此外,由于地方政府今年的财政缺口很可能达到2.85万亿元,中央财政也增加了地方政府的发债规模,地方债的代发规模将扩大到5000亿元,高于去年的4000亿元,而地方政府的财政缺口将通过地方政府自发债券和“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来抵消。地方政府也将允许发行专项债券,来降低相关金融风险。与此同时,财政部也表示,未来政府将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的管理,定期公布相关数据,改善地方债务的期限结构,并对地方债务进行总额管理。笔者认为,如果能在稳增长和降低债务风险间取得平衡,财政政策将为支持经济增长发挥更大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强调改革,以促进全要素生产率(TFP)的提升。笔者认为,金融改革将起到主导作用。中国将继续保持人民币在合理均衡的水平,并增强人民币的双向波动性,同时扩大人民币的全球使用,以及推动资本项目的进一步开放,包括允许个人境外投资和开通“深港通”。同时,央行也表示,今年将实施存款保险制度,这也将进一步推进中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

对外而言,“一路一带”政策更是今年的重点。通过“一路一带”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去,对外输出技术和资金来帮助欠发达经济体推动工业化,也可以帮助中国企业找到一个更广阔的市场,并促进外汇储备投资多样化。对内而言,新一轮国企改革也将开启。国企进一步公司化,所有权结构进一步多元化将是改革的方向,其中电力、石油和天然气等行业将成为今年改革的关键部门。为了实现国企改革的目标,中国应该鼓励股市和债市的发展,扩大大中型企业的融资渠道。这一改革也将帮助中国的银行业进行改革并推动其市场化。此外,随着大型企业将可以转向资本市场融资,银行因此也将转而更多服务中小企业。

值得关注的还有城镇化改革,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以及农村土地改革。这些政策将对启动中国的居民消费、实现经济结构转型产生深远意义,中国经济在中长期也将从这些改革中获益。

由于今年政府的重点仍推进结构性改革,因此短期之内经济增速的上升空间将较为有限。此外,地方官员政绩的新考核机制也已经开始实施。在这个过渡期,中国的经济增长可能面临下行风险。因此笔者预料,2015年经济将增长6.8%,其中,上半年经济可能增长7%,下半年由于基数效应经济增长将放缓至6.5%。我们预料,CPI通胀将在今年约1.8%,其中,上半年的的CPI将低于2%,之后可能小幅回升至2%左右,年内央行将再降准100个基点并再降息25个基点。  

    进入专题: 物价指数   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   结构调整  

本文责编:郑雷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公共经济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84693.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