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实力是一种依靠吸引力而非通过威逼或利诱的手段来实现目标的能力。一个国家的软实力主要来源于其文化、价值观和政策(包括对内政策和对外政策两个方面)。与通过强制和收买手段实现目标的硬实力不同,软实力的大小还依赖于对方的感受。如果一种文化对其他国家的人民没有吸引力,就不会在其他国家的人民中产生软实力;如果一种价值观不被认同,或者政策在他人眼中缺乏合法性,也不会产生软实力。现在,中国正在努力增强文化外交的软实力,而文化正是产生软实力的三个主要来源之一。
中国有着极具吸引力的传统文化。国际游客往往会惊叹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并被其深深吸引。近年来,中国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创办几百所孔子学院,通过这些学院向外国人教授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尽管有些国家抱怨说这些孔子学院是中国用来搞政治宣传的,但总的看,中国政府已经知道如何办好这些孔子学院,并已经清醒地认识到,孔子学院要尊重国外大学的学术自由原则,这样才能有效发挥功能。
在中国,国际留学生数量已经发展到目前的36万人。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扩大了广播覆盖范围。中国政府增加了对新华社和中央电视台的投入,力图推动它们发展成为全球性媒体巨人,能和彭博社、时代华纳和维亚康姆竞争。以英文出版的《中国日报》发行广泛。博鳌亚洲论坛也已经办成东亚的达沃斯论坛。这些做法,就是要通过发展软实力而非通过军事力量,在全球广交朋友。
中国也已经从经济政策中展现了巨大软实力。过去36年里,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取得了空前成就,几亿中国人摆脱了贫困。中国技术取得了巨大进步,如高铁正在走向全世界。在海外,中国对非洲和拉丁美洲的援助已经产生了巨大的软实力。最近的国际民调表明,中国的形象和影响力在非洲和拉丁美洲是积极向好并受到肯定的,虽然在欧洲、印度、日本和北美还不容乐观。
习近平主席强调要提升中国的软实力,这是一个相当明智的战略。因为中国的军事和经济硬实力在增长,如果不强调发展软实力,一些邻国会因为担心中国崛起对他们构成威胁,进而结成平衡中国力量的联盟。如果中国在崛起的同时提高软实力,就能“安抚”这些国家,“软化”他们结盟的冲动。在过去十几年里,中国的软实力外交通常被称为“中国的魅力攻势”。中国的内外软实力都在增强,这种令人赞赏的正能量的政治局面,我称之为“正和政治”。
从国际民调的情况看,中国提升软实力任重道远。原因主要有两个:首先,中国民间社会的力量还有待开发。中国目前还没有像好莱坞那样规模的全球性文化产业,中国的大学还不能和美国的大学比肩,更重要的是中国仍然缺乏大量像美国那样能产生巨大软实力的非政府组织。《经济学人》的文章曾这样评论中国的软实力:“中国现在正努力弘扬传统文化,认为传统文化会有全球吸引力”。我认为,通过弘扬传统文化提升软实力还不够,还应该更加注重发挥民间社会的力量。
第二个问题是关于通过爱国主义提升中国软实力。中国共产党既注重经济的高速增长,同时也倡导爱国主义。爱国主义如果被外国误解成民族主义,就有可能削弱中国梦的广泛吸引力,引发一些周边国家的敌意。所以,通过爱国主义提高中国软实力要恰到好处。建议中国在推行有关南海的外交政策时,同时提高这些政策的软实力。
总之,明智的战略意味着要处理好软实力和硬实力的关系,努力使二者相互协调而不是相互矛盾。事实也越来越表明,提升国家软实力是中国的明智战略。
(作者为哈佛大学教授。路克利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