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个月来,印度的大国外交玩得很爽,简直令人目不暇接。去年8月底,莫迪总理访问日本,迈出他上任以来大国外交的第一步;9月中旬,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印;当月底,莫迪出访美国;当年底,俄罗斯总统普京访印;今年1月下旬,美国总统奥巴马来印参加印度共和国日庆典活动,并在四个月的时间里第四次与莫迪会晤。
似乎刻意要给世界一个惊奇,印方在1月27日刚送走奥巴马,紧接着28日就宣布,外长斯瓦拉吉将于2月1日至3日访问北京,并参加中、俄、印三国第13次外长会晤。
斯瓦拉吉此访的主要目的是为莫迪拟议中的5月份访华做准备。据印度媒体报道,印外长强调莫迪的访问将“致力于行动”,并希望双方“摆脱传统思维束缚”,在解决边界问题上取得突破。印方对访问日期的选择也用了一番心思,因为5月26日是印度人民党此番执政一周年的纪念日,他们愿以对华关系的新进展为这个日子增添一份贺礼。
印度善长搞平衡外交,早在冷战时期就有突出表现。在尼赫鲁和英·甘地时代,印度一手从苏联得到大量武器装备,一手借美国援助实现“绿色革命”,粮食自给。而今,莫迪政府半年多来的外交轨迹已经显现,在美中之间两面下注,在“中俄印”和“美日印”两个大三角中多方谋利,将是印度外交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的基本方略。
美印共铸“战略愿景”
奥巴马最近对印度进行的访问非同寻常,使他不仅成为首位出席印度共和国日阅兵庆典的美国总统,同时又是迄今为止唯一在任期内两次访印的美国总统,足见他对印度的重视。
此访热度很高,成果丰富,意义长远。主要有三大看点:一是双方在民用核能合作方面打破了困扰多年的僵局,两国关系在可预见的未来或将一马平川;二是双方军备合作由单纯贸易转向联合生产和共同研发,美印“全球战略伙伴关系”将更加富有实质性内容;三是双方明确了在亚太和印度洋地区拥有共同战略利益,美印关系针对中国的一面已不再掩饰。
美印在2005年签订《防务合作十年框架协定》,从此,美对印军售几乎从零开始起步。十年一晃而过,而今印已购进一大批美国装备,其中包括12架C-130J超级大力神运输机,10架C-17-III全球霸王运输机,8架P8I反潜巡逻机,24枚鱼叉反舰导弹,以及火控雷达、登陆舰、特种兵装备等,累计金额超百亿美元,近年甚至出现交易规模超过印俄军贸的新趋势。
但更重要的是,两国最新达成的第二个十年框架协定把军备合作提升到联合生产、共同研发的新水平。“技术转让”一直是印度与他国进行军贸时坚持的基本原则,现终于被美方接受,标志着美已大为增强对印战略信任,印对美国军备的依赖程度未来将出现较快攀升的态势。
据印方披露,双方已商定四个相对简单的“探路”项目,即在印度联合生产手掷式战术无人侦察机、 C-130J运输机的情报收集系统、移动式电能装置、以及反化学和细菌战所用的防护军服。同时,双方还商定将探寻两个大型项目合作,即航母舰载机电磁弹射系统的技术转让和喷射发动机的联合研制。
然而,此访最重要的看点是双方共同发布的政策宣示文件:《美印亚太和印度洋地区联合战略愿景》。双方明确表示,这是印度的“东向行动政策”和美国的“亚洲再平衡”战略相互作用的结果。《愿景》主要有以下三点基本内容:
一是点名南中国海,强调海上安全及确保航行和飞越自由的重要性,呼吁和平解决领土和海洋争端。在当前东亚地区国际关系较为紧张的特定语境下,此番表述实际上是在影射中国。
二是突出南亚、东南亚和中亚的交通及能源的互联互通。中国目前正大力倡导“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美印似有意唱对台戏,从而实现搅局目的。
三是强调三方合作,可以预计,美、印、日联手针对中国的意向将会逐渐加强。
印度将其实行二十多年的“东向政策”提升为“东向行动政策”,并与美国的“亚洲再平衡”战略相挂钩,无疑是印度外交政策的一个重要新动向,预示着亚洲战略格局将出现新的形势。
印度外交政策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变化应该不难理解:首先,印度人民党长期在野,一贯主张对华采取强硬政策;其次,中印边界问题悬而未决,印度战略精英视中国为长远威胁,并在涉及领土争端一类问题上自然偏向日本等国;第三,印度一直对中国影响进入印度洋地区保持高度警惕,近年来中国军事战略能力上升较快,尤其前不久中国潜艇两次在斯里兰卡港口停靠,印方安全担忧加重;最后,印方对中国正在大力倡导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怀有戒心,有些人将其与所谓旨在包围印度的“珍珠链”混为一谈。
中方关键词:“对接”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印度将与中国为敌。印度加强与美国发展战略关系,根本目的是借助外力保护自己,而非刻意要与中国过不去。与中国保持良好关系不仅是印度的安全需要,也为印度经济腾飞提供了一个可资利用的强大外部资源。相信中印两国都不会用冷战思维看问题,都不会希望重回过去曾经历过的敌对状态。
2月3日,印度英文大报之一《印度斯坦时报》发表其外事编辑帕拉米特·乔杜里的一篇评论,题为《中国对新“朋友”印度热了起来》。该文值得细细玩味。文章声称,莫迪对印中关系费尽心思,在过去数月里,曾私下向印度若干顶级中国事务专家征求意见。文章还披露道:
“莫迪所做的决定之一是,坦言印度的关切,向美国和日本述说印度对中国强硬姿态的忧虑。美国媒体对此已有报道,说莫迪向奥巴马挑明中国问题,结果双方意气相投,《愿景》文件由此而生。莫迪这样做是听取了中国事务专家的意见,即印度与美国走近,北京反而将更为重视印度。”
当然,印美关系的状况对中国的相关考虑是会产生一定影响,但这种影响不必高估。印度在中国对外政策中的重要地位主要取决于以下基本因素:第一,在中国所有周边邻国中,能称得上是政治、经济大国的只有三个,一是北面的俄罗斯,一是东面的日本,再一个就是西面的印度;第二,其中拥有核武器的只有两个,那就是俄国和印度;第三,能对中国内政发生影响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印度,因为中印关系与西藏问题是会相互影响的。
印度去年5月大选产生了一个强势政府,莫迪展示了改造印度、迅速把经济搞上去的宏图大志。其经济战略有两个基本点,一是大力发展制造业,二是积极吸收外国投资,而这两点恰都是中国的强项。印度是一个拥有12亿人口、2万亿美元经济总量的大市场,与中国经济的互补性非常强,在当前中国经济“走出去”的大背景下,双方合作共赢的前景非常广阔。因此,最近一个时期以来,中国领导人在对印交往中多次强调,“双方要把握住世纪机遇,对接发展战略”。
再者,近来中国特别重视与印关系,当然也不无地缘政治的考量。眼下中国在东海和南海方向的国际关系处于复杂态势,而且情况在短时期里难以转圜,因此,维护和发展与印关系,确保西向有一个稳定的局面,这也是中国总体外交和安全战略之必须。
去年9月习主席访印,双方就发展两国关系达成一系列重要共识,展现出令人期盼的前景。从现在起,在往后四、五个月时间里,两国外交、经济、文化和军事各相关部门将会紧张地行动起来,积极磋商,为莫迪访华成功奠定基础。届时最大的看点恐怕将是边界问题,因为恰是这个长期悬而未决的难题,使得两国信任缺失,关系起伏,利益互损。相信在习近平和莫迪两位强势领袖的指引下,中印将会有远见、有胸怀、有智慧地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案,从而真正走上妥善解决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