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良:职业经理人冯道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896 次 更新时间:2014-12-06 09:01

陈良  



职业经理人冯道


冯道(882~954),出生于晚唐,经历了六个朝代,见证了五个朝代的兴亡;历仕四朝九君,位居宰相二十余年,期间皇帝像走马灯似频繁更换,他却坐在相位稳如泰山,故被称为官场“不倒翁”。

从现代角度看,冯道其实扮演了职业经理人的角色。他之所以出任四大公司的经理,乃主客观因素使然。

中晚唐以后,藩镇拥兵自重,出现军阀割据局面。大军阀朱温取代唐朝而建立后梁,于是一些军阀竞相效尤,在各自地盘僭称帝王。这真是,“乱世英雄起四方,有枪便是草头王”。谁有本钱,谁就开公司当老板。五十多年间,全国竟然出现了十多家上市公司。从正统角度看,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为代表中央的总公司,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荆南、楚、南汉、北汉为地方子公司。实际上,总公司与子公司之间并不存在隶属关系,相互之间时有摩擦;总公司内部、子公司内部明争暗斗,子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相互竞争,兼并、重组或破产在所难免。

冯道在唐末曾任刘守光的参军,刘败后转投河东监军使张承业任巡官,张承业将他推荐给晋王李存勖,为其掌管文书。李存勖于923年称帝(庄宗),总公司由后梁改为后唐,冯道出任户部侍郎、翰林学士;明宗李嗣源即位,颇看重冯道的才望,拜他为端明殿学士,不久任命他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石敬瑭于936年在契丹人支持下灭了后唐,总公司改名为后晋,石敬瑭成为后晋皇帝,亦为契丹儿皇帝;石老板担心公司无人治理,只好强行挽留冯道,“(冯)道不得已出焉”,继续担任宰相。契丹灭后唐,冯道委曲求全,跟随耶律德光(辽太宗)入契丹为太傅。刘知远于947年在太原称帝,成立后汉,仍旧聘用冯道为宰相。郭威于951年称帝,总公司改名为后周,郭老板对冯道礼遇有加,任命他为太师、中书令,位居首相;郭威死后,其养子柴荣(周世宗)即位,当时河东刘崇入寇,冯道因谏止世宗亲征而惹怒世宗,奉命料理完郭威的后事,不久就患病去世,终年73 岁。谥文懿,追封瀛王。

无论是公司改名,抑或更换老板,冯道始终充当CEO角色。究其原因,关键是他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与能力,故而为老板所欣赏与倚重。

就素养而言,冯道的道德素养、政治素养、文化素养和心理素养都堪称一流。冯道品德纯厚,欧阳修在《新五代史》中称他为人“刻苦简约”,不贪财,不好色。他淡薄财货,在老家居父丧时遇到饥荒,“悉出所有以赒乡里”;后唐明宗时,他已然位高权重,却依然居茅庵、卧刍蒿。在战争中,将士将掠得的美女送给他,他不敢拒绝,只好假意接受,将这些女人安置别处,待战事平息后,再访察她们的亲人,送她们回家。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为政莫若至公。”冯道从政力求公正,秉公办事;最难能可贵的是,他心系天下百姓,体恤民间疾苦;在谷物丰收之年,他提醒君主:“谷贵饿农,谷贱伤农,此常理也。”冯道勤奋好学,“长于篇咏,秉笔而成,典丽之外,义含古道”,他留下的文字著作虽少,但颇具思想文化价值;尤其是在那个动乱的年代,他十分重视文化事业,主持校定了九部儒学经籍,并引荐不少文人学士进入体制内供职。他性情温厚,宽宏大度,机敏幽默,具有良好心理素质,无论身处什么环境,都可以安身立命,诚如他自己赋诗所云:“但教方寸无诸恶,虎狼丛中也立身。”

就能力而言,冯道的决断能力、行政能力和协调能力也很出色。他世事洞明,人情练达,对很多事情具有独特的见解,善于预判与决断,其胆识深受时人敬重。作为宰相,他勤于政务,兴利除弊,为百姓做了不少好事。他的名誉操守、办事能力,为当时所看重;此外他将自己定位为行政长官,从不过问军事,所以那些武夫出身的皇帝乐意将把国家交给他治理,这样既省心又放心。他的协调能力高超,跟不同的君主打交道,都不失君子风度。只有一次当着侵略者辽太宗的面,他才做了自轻自贱的调侃,通过诙谐而巧妙的对话,既保全了自己的性命,也使得中原百姓免遭残酷的杀戮。忍辱之中,依然不乏担当。

同样做过宰相的同时代人范质对冯道颇为欣赏,称赞他“厚德稽古,宏才伟量”。然而,后人对这个传奇人物却颇有争议,褒贬不一。在薛居正领衔编撰的《旧五代史》里,他几乎是一个道德的完人、大臣的楷模;而在欧阳修撰写的《新五代史》里,对他做出了“无廉耻”的评价;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甚至指责他,“大节已亏”,“乃奸臣之尤”。南宋以后,随着《新五代史》的正史地位及《资治通鉴》的权威性逐渐确立,冯道便不由自主地成为有重大污点的历史人物。

这个污点,说白了,就是他四朝为官。在欧阳修为代表的宋儒看来,士大夫的首要政治品德就是忠诚。其所谓忠诚,无非是忠于某个君主,或者说忠于某个君主及其家族王朝。如果某个王朝灭亡了,身为该朝旧臣不惜为之殉死,或随之退出历史舞台,这就是尽忠了;相反,如果改朝换代之后,身为前朝旧臣继续在新朝为官,这样就是对前朝不忠,就是没有气节、没有廉耻。冯道居然为多个王朝效劳,依此逻辑推断,给他戴上“无廉耻”、“失大节”、“奸佞”之类的帽子理所当然。

毫无疑义,士大夫应该具有忠诚的政治品德。问题在于,什么样的忠诚才是首要的。尽管古代帝制是“家天下”模式,但从本质上说,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而不是某个人或某个家族之天下。所以,孟子指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由此看来,忠于人民才是首要的政治品质,其次是忠于国家,再次是忠于君主。综观冯道一生,他并没有背叛人民和国家,也没有背叛哪位君主,说他无廉耻、丧失气节,完全是以君权至上、绝对忠君为价值尺度而作出的误判。

春秋时期,齐景公曾问晏子:“忠臣之事君,若何?”晏子回答:“有难不死,出亡不送。”可见,为亡国之君殉死,并不是唯一正确的选择,也并非有节气的唯一表现。五代时君主大多为军阀出身,缺乏文化素养,浑身沾满“兵痞”习气。对于这些武夫皇帝,冯道骨子里未必瞧得起。他们轮番粉墨登场,转眼又垮台下岗,冯道只是心平气和地直视,逐渐习以为常。没有哪个能让他感动,也没有哪个值得他为之殉死。无论谁做皇帝,他都没有死皮赖脸去讨好,始终保持不卑不亢;但是,他们要聘用他做宰相,他也不会拒绝。

欧阳修不仅给冯道扣上“无廉耻”的帽子,而把乱世、亡国(实为改朝换代)的责任归结为大臣的“无廉耻”,这就未免言过其实,甚至有些无厘头。众所周知,当时乱世乃是拥兵自重的武夫造成的,而频繁改朝换代也是政治斗争、军事斗争的结果,冯道等人并没有从中做坏事或发挥负面作用。相反,正是因为有冯道这样职业经理人的存在,使国家治理体系得以在昏暗的乱世运行,努力避免社会与文化的崩溃,尽可能减少人民群众的苦难。



——原载2014年第8期《群言》杂志

本文责编:chenliang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笔会 > 笔会专栏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80965.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爱思想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相同主题阅读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