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旭:锻造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从甲午战败到抗战胜利的历史启迪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5213 次 更新时间:2021-01-28 22:23

进入专题: 精神品格   甲午战争   世界战争史  

戴旭  


■演讲人:戴 旭

■地点:齐齐哈尔大学音乐厅(“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第八场)

■时间:2014年11月


2014年是甲午战争失败120周年和抗日战争胜利69周年。中国举行了多种形式的纪念。同时纪念一场败战和一场胜利,这是一个世界奇观。

这是在同一个战争舞台上,与同一个对手,在不同时空进行的两次生死决战。第一个回合,日本胜了,晚清中国被打倒在地;第二个回合,中国绝地反击。日本放下武器,彻底投降。

第一个回合,中国军队装备精良,数量占优,依托后方本土作战,为什么一败涂地?第二个回合,中国处于全面军事劣势,却赢得全面胜利,这又是为什么?

间隔半个世纪的这两个问号里包含着的历史秘密,不仅是解开今日中国诸多现实疑问的锁钥,也是我们能否真正树立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进而坚定实现中国梦信心的关键。


甲午战争败在“私” 抗日战争胜在“公”

甲午战争是朝廷的战争,败在一个私字,私则弱,弱则败;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战争,胜在一个公字,公则强,强则胜。

反思甲午战争失败的文章汗牛充栋。但我认为晚清中国最根本的败因是在“心”上。晚清中国不是被战败的,而是被吓败的。一个大国被小国吓败,这才是真正令中国万世蒙羞的地方!

甲午战争几乎每一个阶段,从国力和军力等硬指标上看,清朝都有战胜日本的条件。琉球外交事件初起,清朝有先发制人,除患于未然的战略机遇;战争初起,清朝可集中海军主力主动出击直捣长崎,回头兜击日本舰队。陆军守平壤,大军入朝决战全歼日军;第二阶段,日军进攻辽东,清军可坚守大连、旅顺,北洋海军主力尚存,可抄后路,陆海夹击。即使五战尽墨之后,清朝还有坚守北京城,以待勤王之师,聚歼日军于东北、华北之间,同时外交策俄断日后路,或迁都再战的全胜选择。但是,它一次机遇也没有抓住,惶惶奔逃,匆匆认输。

由于日本所提《马关条约》条款过于苛刻,当时朝野多主张拒和、迁都、再战。为什么清政府不敢继续和日本打下去?一是辽东祖宗陵地已在敌手,怕遭羞辱,内心已恐;二是北京经营多年,有着无数的珍宝,怕再遭蹂躏;三是经历太平天国“誓杀清妖”,清廷对深入汉地心有余悸,迁都怕生不测。都是心病!权衡再三,赔款割地,负担是全国人的;迁都再战,损失的却是朝廷自己的珍宝,甚至有可能是朝廷本身。于是同意接受强盗的勒索!

此时的李鸿章,在大办洋务中发了大财,留美的洋务要员容闳说李“绝命时有私产四千万两以遗子孙”,其中相当数量的银子还存在“日本茶山煤矿公司”,他害怕继续与日本开战,自己的劣迹被揭露,于是不顾当时朝议和千秋骂名,上下其手,力排众议签下合约。李鸿章就是晚清统治阶层的缩影,它身上折射着的就是王朝颓废的死光。

在反思甲午战败的文章中,有关于北洋舰队装备落后,没有速射炮等说法。这个理由即使成立,也只能为甲午战争中黄海一战的不分胜负做解释。可是,另外四场陆地战役惨败怎么回事?

由六十余座炮台要塞群构成的旅顺口和大连湾防御体系,因地势险要,火力强大,被称为东方直布罗陀。即使清军在所有的地方都战败,它也应该在这里赢得一场绝对的胜利。

但是,清军总共只打出2发炮弹。主将早就弃阵而逃,士兵也都弃枪而散!一百多门崭新的克虏伯大炮、二百多万发炮弹、三千多万发子弹全部成为日军不战而胜的战利品和进攻中国的利器!

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而清朝内部也迅速分化,各行其是:王朝建新陆军以苟延残喘;改革者欲抛弃老政府重组新内阁;革命者想彻底掀翻体制;农民搞义和团扶清灭洋;一批知识分子成为带路党,搞报纸、刊物等新媒体,抨击时政,宣传革命。大清国意识形态一片混乱,喧嚣中新军拿起枪来,轻而易举地结果了清朝性命。

封建统治阶层的颓废,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在精神上不思进取,生活上骄奢淫逸,贪贿无度,外交上奴颜媚骨,军事上懦弱退让,不敢主动出击,全力迎击。由此带来民风败坏,社会整体堕落。

1901年光绪在诏书中说:“我中国之弱,在于习气太深,文法太密。庸俗之吏多,豪杰人士少……公事以文牍来往,而毫无实际。人才以资格相限制,而日见消磨。误国家者在一私字,困天下者在一利字”。这个“私”字和“利”字的含义就是腐败。政府和军事指挥者各怀私心,不可能总是掩耳盗铃地让一线官兵同仇敌忾。官兵私心一生,于是军心瓦解,一败涂地。

这是一种中国病——其根本原因是“统治阶层的颓废”,在中国古老政治肌体上引起的综合并发症:政治的、经济的、军事的、文化的混沌、失衡、无措、衰朽——我称之为“政治植物人综合征”,病症如“眼”科:视野短浅,目光狭窄;“心”“脑”科:思维陈旧,苟且偷安;“精神”科:没有核心价值观,萎靡不振,畏敌如虎;肢体部分如官僚病:自私自利,腐败无度;文人病:文弱无耻,空谈漫议;军人病:贪污浪费,惜死顾身。其他还有如富贵病——贪图安逸享乐的生活;社会病——全民腐败堕落等。

力由心生。心已败,何来力?

边界冲突军事失利,晚清只求战事早日结束,甲午战役就此变成甲午战争。签下《马关条约》,晚清以为日本心满意足,日本却由此生发灭华之心。

抗日战争就是甲午战争的继续。

令人扼腕的是,抗日战争开始的时候,中国政府和民众的整体精神状态居然和甲午年一般无二。

1931年,日本关东军密谋“九一八”事变。对此早有觉察的张学良却电令其部下“此时与日本开战,我方必败,败则日本将要求割地赔款,东北万劫不复,宜力避冲突,以公理相周旋。”

蒋介石对当时中国人精神状态的评价是:“浑浑噩噩,毫无生气。在行动中表现为好歹不识、是非不辨、公私不分。由此,我们的官员虚假伪善,贪婪腐败;我们的人民斗志涣散,对国家福利漠不关心;我们的青年颓废堕落,不负责任……使我们在天灾和外敌入侵面前束手无策,无能为力。”

冯玉祥在《我所认识的蒋介石》一书中回忆:蒋在“九一八”事变后说:“炮不如人,教育训练不如人,机器不如人,工厂不如人,拿什么和日本打仗呢?若抵抗日本,顶多三天就亡国了。”

领袖如此,国家如此,哪有军心士气?抗战中国民党军队有一百多万带枪投敌,堪称世界笑话。其主力全部龟缩在西南深山密林中。二战结束前一年,美国和苏联军队高歌猛进,法西斯在全球战场都呈现颓势。而日军居然还在中国发起了大规模进攻作战,数百万国民党军没有打赢一场像样的战役。美国由此失望,只好请苏联出兵。这直接导致战后中国利益受损。中国军队居然不能在东北地区和朝鲜半岛受降,而这又为后来朝鲜战争爆发埋下隐患!

甲午战前,晚清对琉球不敢保;二战胜后,蒋介石对琉球不敢要。这又为今天东海争端埋下隐患。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前人窝囊,后人遭殃!这个悲惨的结果,后来成为新中国和人民军队威武雄壮的背景,成为中华民族精神之光闪耀的黑色幕墙。

抗日战争最后取得了伟大胜利,这是整个民族的光荣。但这份光荣却遮不住国民党政府的腐败无能。所以,后来国民党在拥有那么大军事优势的情况下,被中国共产党军队的小米加步枪如风卷残云一样横扫,其实就是人民抛弃了它!中国人民已经受够了腐败、懦弱、无耻、无能的政府,人民需要新中国!


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新精神的焕发者

抗日战争之所以能胜,是因为此时中国这头睡狮已开始醒来了。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退却的同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却在向敌占区大踏步挺进!国统区虽然乌烟瘴气,但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是谁把中华民族唤醒的?

让我们听一首老歌:黄河之滨,集合着一群中华民族优秀的子孙。人类解放,救国的责任,全靠我们自己来担承……唱这支歌的,是刚刚爬雪山、过草地,九死一生后到达西北高原,脱下红军服,换上八路军军装的那批人,那是中国共产党的队伍。

美国前作家协会主席索尔兹伯里,几十年后重访长征路,仍然被当年的壮举所震撼。他动情地说:“长征将成为人类坚定无畏的丰碑,永远流传于世。阅读长征的故事将使人们再次认识到,人类的精神一旦唤起,其威力是无穷无尽的……它所表现的英雄主义精神激励着一个有十一亿人口的民族,使中国朝着一个无人能够预言的未来前进。”

“人类解放,救国的责任”,有这样的胸怀,正是中国共产党人与众不同的品质。中国共产党人首先是爱国主义者,但还是正义的国际主义和人类主义者!这就是我们的信仰!

长征正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军队和新中国灵魂的真实写照。我们的一切胜利,都可以在信仰和精神这里找到源头,未来中国和中华民族发展和强盛的密钥,也深藏在这里!

齐齐哈尔有个烈士叫史履升,临刑前对难友说:“中国人民是杀不完的。请你们相信我的话,祖国不久就要胜利的,革命就要成功了,你们要好好地活着,将来为祖国工作呀!”他绝命诗中有这样一句:今生余去也,中华万万年!这是千千万万中国共产党人在那个年代的写照。在他们的心底,都有一个民族复兴的中国梦。

在那样的时代,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是中华民族优秀分子的集成,是中华民族精神不灭的象征。有这样精神情怀的人,还有什么样的敌人不能战胜?

抗战胜利五年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军队在清朝军队曾经屈辱失败的朝鲜战场上演出了一场波澜壮阔、惊天动地的活剧。

那是新中国第一批远征军书写的。他们不仅续写了中国历史的光辉篇章,还创造了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毫不夸张地说,在以弱敌强的战争中,从来没有一个国家的军队,创造过如中国军队在朝鲜战场那样的辉煌。以前没有,以后也不会再有了。为什么?我举两个例子。

上甘岭战役。美集团军司令范佛里特原计划只用两个营的兵力、5天时间、伤亡200人便拿下上甘岭。然而,此战却打了43天,向两个小山头倾泻了190万发炮弹和5000枚巨型航弹,火力密度闻所未闻。整体山头被削低半米。美军对坑道进行封锁、轰炸、爆破、焚烧、堵塞,投掷毒气弹、硫黄弹。坑道里缺粮、缺弹、缺药,缺氧、缺水,志愿军战士全靠顽强的意志在坚持。“联合国军”动用了六万余人,伤亡了两万余人,仍未拿下。

第十五军《抗美援朝战争史》这样描述:“上甘岭战役中,危急时刻拉响手雷、手榴弹、爆破筒、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舍身炸敌地堡,堵敌枪眼等,成为普遍现象。”

一句“普遍现象”,足以泣鬼神!可以说,这样一支中国军队的形象,与鸦片战争、甲午战争中的中国军队,已不可同日而语。为什么同一个种族仅仅经过半个世纪就完全脱胎换骨?是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注入的理想和信念,新中国领导人以汉唐尚武之风,将倍受列强凌辱的“东亚病夫”塑造成一个个、一群群英武战士,让新中国军人有了完全不同的精神构成,才使得他们经受住了炼狱般的铁火锻造。他们凭借“硬气功”以肉体击碎了钢铁,用手榴弹战胜了原子弹。

拿破仑说,剑总是对精神俯首称臣的。1954年也是甲午年。朝鲜战争因此也可以视作第二次甲午战争。新中国军队以“谜一样的东方精神”,在国门外重新赢回了失落百年的尊严。抗美援朝战争,是中华民族收复百年来精神失地的一战。

上甘岭战役是整个抗美援朝战争的缩影。志愿军在朝鲜战场构筑的大小坑道总长1250多公里,挖堑壕和交通壕6250公里,比中国的万里长城还要长,开挖土石方6000万立方米,如以一立方米的体积纵向排列,可环绕地球一周半,而这些数字,不是用现代化的工具,而是在炮火连天的战场上,仅仅凭借人工,在坚硬的山石中开掘出来的。这是上甘岭战役背后的奇迹。

在被美国称为“最寒冷的冬天”的长津湖战役中,有一个中国连队奉命穿插截击美海军陆战队一师。官兵远程奔袭,进入1081高地战位。顿时意识到身下是刺骨的冰雪,身上是湿透的单衣,零下三四十度的严寒和狂风之下,没有一个人动。大家都目视着前方。中国军队追击着美军,而美军却安然走过中国志愿军预设的阻击阵地,一枪未响。后面的中国军队不知道什么原因,而走过这片高地的美军,此刻也被眼前的一幕惊得目瞪口呆:一百多中国军人都举着枪,枪口指向下面的道路,那是陆战队正在经过的地方。他们没有开枪。越来越多的美国军人走到他们身边,他们还是没有开枪。冰雪已经在他们的脸上凝成霜刺,单衣上已经结满厚厚的冰凌。他们每个人都圆睁着双眼,注视着准星。他们全部呈作战姿势,冻死在阵地上!人、枪、阵地,组成一座静谧的冰雕。

什么样的美术能够描绘出这样的作品?什么样的音乐可以表现这样寂静的轰鸣?

美国军人向他们敬完军礼后走了。他们没有被拦截。但他们知道,以后等待着他们的是什么。

这是朝鲜战争刚开始时的一幕。而上甘岭是朝鲜战争结束时的一幕。

时下的人们不是流行穿越吗?现在,让我们穿越一下:如果是新中国的军队来打甲午战争,结果会是什么样?如果中国共产党有国民党那样的条件,抗日战争的结果又会是什么样?

秦基伟说:上甘岭战役“既是敌我双方军力的较量,又是两种世界观、两种价值观、两种思想体系的较量。”抗美援朝胜利了。战争的胜利让世界对中国重新充满敬畏:素来倔强的日本,正是在朝鲜战争之后,才真正相信中国真的站起来了,而海外中华赤子、各界精英,正是因为新中国的强悍雄壮,一扫百年孱弱病夫形象而心生自豪,所以放弃优越的国外生活,百川归海般融入祖国;各族人民意气风发,共同开创了一个梦幻般的理想主义时代。

由于这种自信的激励,中国人几乎在一切领域挑战“不可能”:他们大胆尝试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存在过的制度,他们打破封锁,尽最大可能实现开放,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借助外援努力实现工业化……他们爬冰卧雪,在大庆、在克拉玛依,几乎是用手指抠出石油;他们在高耸入云的崇山峻岭,仅凭着人力和手工,居然凌空打造出“红旗渠”;他们在一穷二白的废墟上造出“两弹一星”,核潜艇……他们有过悲壮的挫折,但也创造了这个民族经济、政治和文化、军事、科技领域惊世骇俗的空前成就。

如果说今天的中国是一座高入云霄的大厦,那么,支撑这座大厦的第一根柱桩,是以上甘岭的中国军人们为代表的那一代中国人,用他们的血肉之躯和百折不挠的意志打下的!

从长征到抗美援朝到两弹一星,到大庆油田到红旗渠,贯穿于新中国历史中的民族精神,都是一样的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旋律的和鸣!

19世纪和20世纪上半叶,关于中国的历史几乎都是黑色的,就是从毛泽东和他率领的中国共产党登上历史舞台后,中国历史才有了起色和后来的波澜壮阔。晚清时期有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民国时期有辛亥革命和无数的战争,各领风骚的人物多如牛毛,但是,能够提出一种完整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体系,并用之于实践摧毁并取代旧制度,给中国带来彻底解放的只有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推翻三座大山彻底结束了自鸦片战争以来列强一百多年欺凌中国的乱局。开创了没有吸毒、性病、赌博、黑帮、腐败等丑恶现象,各族人民亲如兄弟、昂扬向上、路不拾遗的新时代。在建立、建设新中国的过程中,毛泽东和他那一代共产党人,以一种崭新的文化塑造出焕然一新的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立新中国的历史,不仅仅是一部中国现代政治革命史,更是中华民族从沉沦中奋起、在血火中新生的一部惊天动地的心灵史。

 

打赢新战争:我们如何“肩负起历史重任”

习主席在纪念抗战胜利大会上说:历史无法重来,未来可以开创。呼吁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海内外所有中华儿女,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肩负起历史重任,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前行的新成就,告慰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献出生命的先烈。

在其他的一些场合,习主席多次说:今天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接近民族复兴,同时也是各种阻力最大的时候。

在这样一个重要的时代关头,我们如何“肩负起历史重任”?

在我进行着今天报告的时候,香港的占中闹剧还没有结束。这是颜色革命的预演。在此之前,已经有乌克兰在内部动乱中山河破碎。再往前看,埃及、突尼斯、利比亚、格鲁吉亚、吉尔吉斯、南联盟……东欧列国和苏联,等等,世界政治的停尸房里,是一大片社会主义国家的冰冷的尸体。

这是战争!新形态的战争!而中国依然面临着巨大的威胁!

二战后,美国国家战略已经根据时代的最新特点,从军事帝国主义转向经济帝国主义和文化帝国主义;在对苏冷战胜利之后,又在中东进行了文化帝国主义和军事帝国主义配合使用的实验。现在,美国将这三种帝国主义战略同时用于对中国的立体夹击。也就是说,今日中国不仅面临着五维一体的物理空间的威胁,还面临着超物理空间的社会和心理空间的全方位合击。对此,只从纯军事的层面强调国防意识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新的安全现实。

美国著名政治学者亨廷顿说:“对一个传统社会的稳定来说,构成主要威胁的,并非来自外国军队的侵略,而是来自外国观念的侵入,印刷品和言论比军队和坦克推进得更快、更深入。”这既是美国现代战略经验的总结,又是对美国未来一个时期全球战略特别是对华战略特点的描述。

联想到二十年前拥有几万枚核弹头和近400万大军的苏军,被无影无形却无处不在的信息思想战彻底侵蚀、肢解的场景,联想到不久前被“推特”轻易推倒的东欧、中东、中亚各国,国家倾覆始于思想瓦解,网络时代“政权一夜垮台”的事实,让人不寒而栗。

美国对中国是怎么想的?原驻华大使洪博培2012年在总统竞选演讲中自信地说:“我们应该联合我们的盟友和中国国内的支持者,他们是被称为互联网一代的年轻人。中国有5亿互联网用户,8000万博主。他们将带来变化,类似的变化将扳倒中国。”

黯淡了刀光剑影的新战争一样致命,只是手段更隐蔽而已。他们派出各种“青年导师”和“战略误导师”,给他们披上学者或经济学家、企业家的隐身衣,一边按照其文化战略,大规模俘虏中国的人心,一边进入中国高层智囊机构,诱导中国向低技术和被经济殖民化的方向发展,试图让中国整体性地进入他们主导的国际体系之中。利用其资本把持的门户网站,发动以颠覆新中国历史和毁灭共产党理论基础的意识形态战,夜以继日的抹黑新中国领导人,解构、丑化中国革命,同时还以各种手段推进包含重大战略意图的宗教“爆炸性发展”。美国战略东移,日本集体自卫权解禁,看起来似乎是在和中国比经济,比军备,明修栈道的同时,还暗度陈仓,与中国争人心,争青年,争未来,比时间!

应对新战争,需要新技术,更需要新思维。国防的界线早已被突破,战争已经超越军队和军事层面,省略肉体血战阶段,直取对方人心意志。

在新的网络舆论战场上,目前的形势非常不乐观:正如阿里巴巴上市预示着中国正失去网络时代经济和金融制高点一样,外资控制的门户网站在中国意识形态领域兴风作浪,某种意义上也为我们敲响了网络时代的舆论警钟。今天党和国家部门相对牢固控制着的出版社、报刊,从技术上说是百年前机械化时代的产物,电视台是50年前电子时代的产物;而网络媒体属于当前最新信息网络技术的产物。用纸面媒体、电视、电台对决网络媒体,犹如用大刀弓箭和机枪,对抗飞机坦克。双方的“武器”和作战体系存在着巨大的“代差”。如微博、QQ、微信等大众普遍使用的信息沟通方式都是外资控股的商业社交网站所发明,我们整体上处于被动防御、防不胜防的状态。

但技术上的差距还不是最可怕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地理版图正在受到挑战,但更大的挑战,是我们国家的文化版图和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版图受到的挑战。

美国《时代》周刊驻北京记者站前站长、驻耶路撒冷办事处前主管的大卫·艾克曼,2003年出版了一本书叫《耶稣在北京——基督教如何改造中国以及改变全球的势力均衡》,主张西方应用基督教驯服中国,并预测“今后30年内中国可能有三分之一的人口成为基督徒,由此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基督国家之一”。

还有多少人信仰其他宗教和西方政治理论?当年,跟在中国共产党身后的是全国人民,现在我们应该回过头看一看。至少,我们应该知道入了基督教和其他宗教以及思想上已经进入西方阵营的那些人,有多少曾经是在我们的队伍中。他们为什么走?习主席前几天在古田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语重心长也是意味深长地要求大家深入思考我们当初是从哪里出发的、为什么出发的,接受思想洗礼,以利于更好前进。

意大利政治哲学家马基雅维利说:“造就最强大国家的首要条件不在于造枪炮,而在于能够造就其国民的坚定信仰”。

国家没有理想,民族没有精神,国民没有信仰,再大的体量也不过是一具僵尸。

由于网络把世界事实上组织在一起,世界不同政治制度,不同文化和政治理念,不同价值观念对某一个国家传统意识形态的冲击,已远远大于对于一个国家领土、领空、领海的直接武力威胁。换言之,政治安全,远比一般性国防安全面临的威胁和挑战更严峻、更致命。因此,加强“心防”,就成为第一要务。习主席指出,要强化互联网思维,要建立强大的网军。党、军队和国家文宣部门,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需要思维融合、体制融合、任务融合。因为,共同的职责已经在新时代融合得难解难分。

网络已成为捍卫国家和民族利益的新的上甘岭。面对这一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都要思考并行动起来。从国家层面上,要夺回、占领思想文化和舆论阵地,认真、严肃地清理那些“吃共产党饭,砸共产党锅”的人,特别是在高校、学术研究机构和各类媒体领域。各职能部门,要站在党、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的高度,共同研讨应对这种民族性新战争。同时,将中国共产党的最新理论成果要通俗化、平民化,使曾经鼓舞了几代人的那种信仰重新复活,并根植于人民之中。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时代使命。甲午一代、抗战一代、建国一代、改革开放的一代,像接力棒一样,把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传递到我们的手上。我们责无旁贷,只有竭尽心力,打赢新时代的“心”战争,为先辈们的中国梦守灵,为今天的中国梦护航,为后人的中国梦守望!


(光明网记者 蒋正翔、章丽鋆整理)


    进入专题: 精神品格   甲午战争   世界战争史  

本文责编:liwei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历史学 > 世界战争史专题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79909.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