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家德:“90后”来了,中国父母准备好了吗?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185 次 更新时间:2014-10-17 11:00

进入专题: 转型社会   学校教育  

罗家德  

九零后来了。

前两年在社会学界有了很多“新生代农民工”的讨论,如今,白领工作中也有了一群又一群的“新生代”,大学毕业后一批又一批九零后进入职场,成为企业管理者们面对的新挑战,我的研究生中也已经出现一个又一个的九零后了。

这一代,尤其是一、二线城市来的九零后,将会是国内第一代整体生活在富裕环境中的孩子。对很多这一代的城市小孩而言,自小衣食无缺已不是问题,父母更不会要他们帮忙家庭生计,只要能考上好大学,大概碗都没洗过,到处旅游已经是家常娱乐,出国玩了好几次也很有可能,上过各类培训班,学过多项才艺,对今天教育他们的老师以及将来雇用他们的老板而言,这一代都会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这让我想起在台湾教书时,90年代末就开始面对这样一代在富裕环境中长大的小孩,我们那时给了台湾这样一代学生三个外号分别是“草莓族”、“月光族”以及“啃老族”。

“草莓族”指的是外表看起来光鲜亮丽,十分诱人,但却不耐压力,一压就坏。这一代小孩变得十分自我,好处是会反抗权威,有较多的创意,也会较有主见,找到他们有兴趣的课业与工作时会表现得比较主动与积极,表现出来的成果也十分诱人。但大多数的这一代却没有十年磨一剑的吃苦能力,专业的养成、综合能力的培育缺乏在挫折中反反复复的砥砺,这样的学生一旦遇到困难就退缩了,总是借口“我发现了自己真正的兴趣”、“理想改变了”,就放弃原来的坚持,最终岁月蹉跎,韶华虚度,还是一个专业也学不起来,一件事也干不好。

“月光族”指的是他们每个月薪水一拿来就花光光,从不积蓄,也从不为未来作点打算。这源自于台湾这一代孩子“娱乐至死”的精神,拚命玩,只知道玩,所以对自已的人生没有打算,“兴趣”、“理想”都成了掩人耳口、自我包装的说辞,口中夸夸其谈,一方面自我安慰,一方面忽悠家长,骨子里却是只想继续玩,继续混日子。

“啃老族”指的是这一代小孩成熟晚,三十好几甚至四十了还没能力也没意愿承担起建立新家的责任,只好住在父母家中继续依靠父母。等到有所醒悟时,人生黄金岁月已经过完,早早就从人生的战场上撤退了。台湾年轻人的不婚不育、晚婚晚育,使得台湾人口呈现负成长,老龄化严重,整个经济的活力因此减退,加上这一代人成熟晚、不耐压,造成台湾经济活力的雪上加霜。

当然这些都是从负面的角度来看在富裕环境中长大的一代孩子,其实事有阴阳,有劣势就也有其优势。这一代人尊从自己内心的声音,早早的就“自我寻找”过,“游于艺”过,见多也识广,如果三十岁前找到自己的方向,则主动性、积极性、自觉自发性都变得特别好。相对的,那些一路听权威、一路没选择、一路只顾眼前过关的年轻人,可能早期很快进入“战斗状态”,但有的很快就累了、厌了,有的找不到人生目标而有了中年危机,有的发觉自已人生的单一、枯燥,反而“出轨”了,人生的持续性因此受挫。

所以好好地培养这样一代人的兴趣,适当的导引,适度的压力,较有耐性地等其成熟,我们会有机会收获特别有主动性、自觉性的新时代主人翁。只是中国的教育环境却往往适得其反地造就出“草莓族”、“月光族”以及“啃老族”。

我曾经半开玩笑地说,“中国式父母加上民主政治”会是一个可怕灾难,指的就是这一代小孩在台湾又刚好遇上威权逐渐解体的日子,个人权利意识抬头,所以“我的自由”、“我的兴趣”、“我的理想”变得神圣不可侵犯。整个社会,包括他们的父母都十分接受,但中国父母又改变不了包办式、溺爱式的教育,从而使得摊用个人权利的这一代完全没有相应的个人责任意识。在这样有权利无责任的环境中,只有那些少数最优秀的孩子,能在人生追悔莫及之前找到兴趣,产生自觉自发性,其他大多数的人可能都变得很难承受压力,也很难造就。

在大陆,情况当然会有些不一样,毕竟大陆太大了,现在富裕起来的只有一、二线城市,还有很多三、四线城市,乡下、大西部长大的孩子还很有拼劲。相对的,他们自觉自发的人会少一些,但在想混学位、混日子的人中,只要好好教,给一定的压力,大多数还是可以救得回来,所以相对能成才的还是多一些。他们成长环境不一样,形成很强的竞争力,会给富裕中长大的城市九零后一定的压力。

不要误解,我不是想拐弯抹角说“民主”不适合中国,而是说社会富裕了,中产阶级多了,个人权利、意识觉醒了,对威权不再顺服了,这是不可挡的趋势。九零后来了,就是最好的说明,他们自我意识抬头,懂得反抗权威,正好注解了中国社会转型的不可挡趋势。但在这个社会转型过程中,我怕最不配套的就是中国父母的包办式、溺爱式教育,会养出一堆永远长不大的小孩,打着“自由”、“权利”、“兴趣”、“理想”的口号,却承担不了个人的责任,更承担不了社会的责任。想想今天我们受不了的“富二代”、“官二代”、“星二代”,到中国民主化成熟时,五、六成人口都是中产阶级,如果五、六成的小孩都是“富二代”、“官二代”,中国的未来会是什么样子?

在未来中国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家庭教育才是关键,是一个比学校教育更关系于中国转型的因素。

    进入专题: 转型社会   学校教育  

本文责编:chenhaocheng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社会学 > 社会学专栏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78989.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社会学吧,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