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佐军:中国正处于迈向新常态过程中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475 次 更新时间:2014-09-03 09:41

进入专题: 新常态  

李佐军 (进入专栏)  

 

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时指出,目前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这是中央领导首次以“新常态”描述新周期中的中国经济。 “新常态”无疑已经成为描述中国经济发展现阶段特征、前瞻未来发展走向的头号热词。可以预见,将“新常态”上升到经济战略的高度,势必对中国未来宏观经济政策的选择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新常态”的提法非常重要,中国目前正处于迈向新常态的过程中,有许多重要的工作要做。

 

一、正确理解“新常态”

从字面上看,“新”就是“有异于旧质”;“常态”就是相对稳定的状态。“新常态”就是不同以往的、相对稳定的状态。这是一种趋势性、不可逆的发展状态,意味着中国经济已进入到一个与过去30多年高速增长期有所不同的新阶段。

经济新常态是一个含义丰富、具有深意的重要表述。我理解,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最核心的是对经济增速下滑不必过分惊慌,要认清其必然性,要在尊重规律中顺势而为,不要动辄进行过度干预。未来的政策不应频繁变动,而应保持相对稳定,给企业和社会稳定的预期。也就是说,经济增速的适度放缓和合理波动,已被决策层所认可。政府的更多注意力将放在体制改革与结构调整上,而不再像以往那样动辄下猛药来维持高增长。

需要说明的是,西方也存在“新常态”,它被西方舆论普遍形容为危机之后经济缓慢而痛苦恢复的过程,反映了西方经济存在周期性波动乃至周期性危机的现实。而习总书记所说的“新常态”显然不是从危机角度来说的,而是从中国经济发展阶段的变化、经济结构的变化、经济制度环境的变化等角度来说的。

 

二、“经济新常态”的四大特征

首先,经济增速回落是“新常态”最基本的特征。过去三十多年,中国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然而,这一趋势已难以为继。目前,中国经济增速已从过去三十多年的9.8%左右下降为7%至8%,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年均增速,更是从1998-2008年高达35.6%降至2013年的12.2%,以及今年前5个月的5.8%。进入新阶段后,经济增速将在6%-8%的区间中运行,长远看,经济增速可能更低。我认为,2015年到2020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速将表现为6%-8%之间的中速增长或中高速增长;2020年到2030年,将表现为4%-6%之间的中低速增长;2030年以后,将表现为2%-4%之间的低速增长。按照普遍的国际经验,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入新阶段,中国经济也将呈现出一个逐级下行的过程。“十三五”期间,6%-8%的经济增速可能性较大。如果中间出现经济大调整,不排除个别年份出现6%以下经济增速的可能性。

而环顾世界,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经历了一段时间的高速增长后,都会出现增速“换挡”现象:1950年—1972年,日本GDP年均增速为9.7%,1973年—1990年期间回落至4.26%,1991年—2012年期间更是降至0.86%;1961年—1996年期间,韩国GDP年均增速为8.02%,1997年—2012年期间仅为4.07%;1952年—1994年期间,我国台湾地区GDP年均增长8.62%,1995年—2013年期间下调至4.15%。

总的趋势就是经济增速放缓,我们必须逐步适应这一新的趋势。我认为,经济增速放缓并非坏事,只有当经济增速与潜在经济增长率相适应时,经济增长才是健康、可持续的。

第二,经济结构出现了新的变化。首先是三产结构的变化。长期以来,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而从2013年开始,数据发生了变化,第二产业只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3.9%,而第三产业比重高达46.1%,第三产业占比历史性地首次超过了第二产业占比。从今年前两个季度来看,这一趋势还在进一步发展,也许不需要太长的时间,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将超过50%,也就是说超过第一、第二产业占比的总和,这意味着中国经济结构开始出现了重大的变化。

从轻重工业的比重来看,过去十多年,重化工业高速发展,自2000年前后开始,我国进入到重化工业阶段。目前,我国重化工业阶段还没有完全结束。重化工业阶段的结束,意味着中国整个工业化阶段的结束。根据我们的研究,整个工业化阶段的结束,还要十年左右,也就是到2025年前后。重化工业阶段又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重化工业量的扩张阶段,过去十多年就是,其主要表现是煤炭、石油、石化、钢铁等资源能源密集型重工业高歌猛进;第二个阶段是重化工业质的提高阶段,主要表现为交通装备、信息设备等知识或技术密集型重工业快速发展,这也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进入新阶段的具体表现之一。另外,绿色低碳产业的比重也将稳步提高。

第三,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发生了变化。过去十多年,中国经济增长高度依赖需求边的“三驾马车”(投资、出口、消费),而“三驾马车”又主要依靠政府的财税货币政策来拉动,容易产生后遗症和副作用,具有不可持续性。今后,则要更多地从经济增长供给边的“三大发动机”(制度变革、结构优化和要素升级)上寻找新出路。具体说来,要全面推进改革,释放改革红利;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积极稳妥推动新型城镇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实施创新驱动,培育可持续的竞争力。归根结底,在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将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另一方面,从需求边的“三驾马车”内部结构来看,也要发生新变化,即由过去的主要依靠外需拉动变为主要依靠内需拉动,由主要依靠投资拉动变为主要依靠消费拉动,由主要依靠政府投资拉动变为主要依靠社会投资(民间投资)拉动,这是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在新常态下的表现。

最后,经济的制度环境发生了变化。过去多年来,中国经济政府主导色彩非常明显,政府直接投资、建设政府融资平台、项目建设、大规模招商引资等成为许多地方政府的主要工作,干部考核主要是考核GDP、工业增加值和财政收入等。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干部考核制度改革等改革都在抓紧向前推进,这都意味着经济制度环境正在发生重大变化。

 

三、迎接新常态过渡期的挑战

近年来,楼市风险、地方债风险、金融风险、产能过剩风险等潜在风险渐渐浮出水面,这些风险因素相互关联,有时一个点的爆发可能引起连锁反应,特别是像浙江这样的省份已经进入高风险状态之中,但是,这不代表中国整体经济已进入高风险状态之中。到目前为止,我国经济增长仍然保持在7%—8%的区间,而且已经持续两年多了。这是观察经济新常态的一个重要立足点。中国经济之所以还能以较高的速度增长,其主要原因有二:一是,中国是一个人口和区域大国,各地发展不平衡,工业化城镇化所处阶段不一致,当部分地区进入中速发展阶段后,另一部分地区还可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二是,中国实行的是一个政府主导型的经济体制,各级政府凭借自身强有力的资源整合能力和调控能力,可以在一定时期内维持超出一般经济体的经济增速,当然这样做是有代价的,但有些代价不一定在眼前显示出来。

严格说来,目前的中国经济属于非常态,而非已处于新常态,而是处于向新常态过渡的过程中。目前更准确的阶段判断是处于经济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时期,只有当度过这一时期后,经济才真正进入新常态时期。经济增速大换挡、结构调整大变动,都不是一种稳定的常态。只有当“三期叠加期”走完之后,高房价问题、地方债和企业债问题、产能过剩问题、金融风险问题等问题解决后,新的经济制度环境形成后,经济才进入较稳定的新常态。真正转入新常态可能要两三年之后。在向新常态过渡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应对很多挑战,浙江等省就正在面对和应对诸多挑战。

全面改革是推进经济向新常态过渡的基本途径。目前的主要任务不是保证在新常态下如何推进改革的问题,而是保证坚持全面改革以实现经济向新常态过渡的问题。至于如何顺利推进全面改革,关键是将顶层设计与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结合起来,按照依法治国的思路和方向,推进全面改革。

为了有利于经济向新常态过渡,宏观调控应更多地顺增长,按照经济内在规律进行宏观调控,指标数字设计要更多地尊重市场,更多地设计指导性目标数字,更多地提出区间数字指标。同时,要从经济增长供给边“三大发动机”上寻找新出路。

 

来源:时代周报


进入 李佐军 的专栏     进入专题: 新常态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经济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77518.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