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证明,并非在任何经济形势和条件下,经济增长率都会带来就业机会的增长。
比如我们假定经济增长是靠技术创新推动的,在经济增长中会增加一些劳动力,但由于技术创新而精简下来的、技术跟不上新要求的劳动力可能更多,他们就会成为失业者,则经济增长反而减少了就业机会,这种案例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并不罕见,也体现出了经济增长和企业就业增长的不对称性。
从产业角度来看,投资增长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但经济增长的持久性和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有密切联系。投资增长可能会带来某些产业产能过剩,产能过剩一旦出现,某些产业势必会关停并转,裁员也将不可避免。
另外,从社会购买力的角度看,就业是否增长,归根到底取决于社会购买力的增加,如果投资上升而社会购买力不变,或者居民消费倾向不变,就业依然不会有所增长。
由此,有两个结论已经可以得出:第一,“新增的就业机会总是在经济增长中出现的”这句话不一定普遍适用。在经济粗放型增长中可以有较高的就业率,但这是暂时的。在经济转型中,经济的高增长率不一定能促成高就业,甚至可能误导,即拼命拉高经济增长率,比如扩大投资规模、制定和硬性贯彻高增长率指标,结果反而会造成就业人数下降;第二,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是结构问题,而非单纯的总量问题,结构合理也包括人力资源供求结构的合理,这比单纯拉高经济增长率更有助于提高就业率。
现阶段,我国应如何稳步提高就业率?首先要鼓励民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民企了解市场情况,只要坚持知识产权保护,降低企业融资成本,适当减轻企业税费负担,是可以增加就业的。
其次,应进一步扶持小微企业发展,鼓励自行创业,家庭农场也是有效增加就业的方式之一;还应加强职业教育培训工作,使人力资源供求结构趋向合理;在增加投资的过程中,注意防止产能过剩,否则既浪费资源,又增加失业;同时,要设法提高社会购买力和增强居民消费倾向,要让居民感到有新商品可买,要增加对居民的生活服务项目。
另外,要让经济增长率回归到正常状态,只要增长质量有提高,现阶段和今后一个阶段,中国经济即使维持在7%左右,就算是中高速经济增长。
来源:《广东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