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剑梅:美国向印度大送秋波的背后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024 次 更新时间:2014-08-04 15:51

进入专题: 美印关系  

徐剑梅  

 

自打冷战时期印度与苏联签署友好协议,美印关系就疙疙瘩瘩、磕磕绊绊。美国投给印度的冷眼、白眼,可不算少。现在,印度换了新总理,还是一位曾遭美国拒发签证的领导人,白宫却换上殷勤脸色,大送秋波,所为何来?

7月30日,美国国务卿约翰·克里飞抵新德里展开为期3天的正式访问,31日出席第五次美印战略对话,8月1日会晤印度总理莫迪。在克里之前,美国商务部长佩妮·普利兹克已在印度;继克里之后,美国防长哈格尔8月也将访问新德里。鉴于美国总统奥巴马已邀请莫迪9月底访美,三大股肱之臣连踵访印,足证白宫为给元首会晤营造气氛、谋取突破,当真是不遗余力。

从克里行前讲话看,他也果然使劲在向莫迪政府送秋波,极力传递白宫期望与印度新政府交好、修补并升级美印关系的政治信号。为此,他不惜使用“将要发生历史性转变”“缔造共享繁荣和安全的新时代”这样堂而皇之的修辞,宣称:“这是把我们(美国和印度)的战略伙伴关系变成历史性伙伴关系的时刻。”

白宫欲重塑美印关系,其战略考量决不仅仅限于服务亚太再平衡的大战略。当然,作为印度最大邻国,中国一词不用说,都被认为是最具存在感的因素。法新社的相关报道,导语里就说克里寻求重振的美印关系,“被视为针对崛起中国的一道防波堤”。

但是,在美国对美印关系的考量里,俄罗斯、中亚、南亚等地缘政治安全因素也同样不容忽略。更何况,巴西峰会上金砖机制的实质性突破,使得美国必须重估新兴大国集体争取国际政经话语权的努力。当前,美国正在大力联手欧洲制裁和孤立俄罗斯,提升美印关系对冲俄印传统友好,同样会被白宫视为要务。

白宫也在谋求扩大美印经济利益的契合点。小布什2006年访印时,美印贸易额仅250亿美元,如今增加了4倍,达到1000亿美元,但和中美贸易额相比,显然是小case。奥巴马政府已经筹划在不久的将来,使美印贸易额再增加五倍,达到5000亿美元。

虽如此,重振美印关系,可不是给电脑打打补丁、升级个新版本那么简单的技术活,而是一项繁复、纠结的系统工程,又因为印美关系中没有理顺的地方比比皆是,格外增加了难度。

不说别的,莫迪本人,就曾遭受美国的白眼逾十年之久。2002年,因他主政的古吉拉特邦骚乱导致数百人死亡,美国严词指责莫迪,抵制他长达10年之久。哪里料想到,山不转水转,莫迪当上了印度总理。实际上,直到今年2月,眼见莫迪胜选之势难以逆转,美国驻印大使才主动转圜见了莫迪。

公是公,私是私。个人恩怨倒也罢了,何况莫迪向来以实用主义者和实干家著称。但印度与当年苏联和今日俄罗斯长期交好,一直令美国心头不快。1998年印度的核试验,直接引发美国制裁。两国关系真正回暖,是在小布什时期,但随后又失去了动力。去年底,因印度女外交官在美被逼脱衣检查,两国闹了一场很伤感情的外交风波,被很多印度人解读为美印关系恶化的表现。

就在克里访问前夕,美印之间仍龃龉不断。斯诺登“棱镜门”曝光了美国对莫迪领导的人民党高层的监听,余波至今未息。世贸组织去年底达成价值万亿美元的贸易便利化新协议,7月31日是其正式纳入世贸规则体系并产生法定效力的最后截止日期。但莫迪政府上台后,要求世贸组织同意印度关于粮食储备和粮农补贴政策,否则对协议不予批准,遭到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猛烈批评。

在美国,有300万印度裔美国人。多年来,美印关系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民间交往相对较热,政府交往相对较冷。而综观当前的美印经贸关系,还存在市场准入、国防产业外来投资、知识产权、社会安全税、印度赴美临时工作签证受限等诸多分歧。在地缘安全层面,美国和北约今年底将从阿富汗撤军,留下可观的安全真空,塔利班武装、哈克尼网络和虔诚军等极端组织有更加活跃之势,使得印度对未来遭受恐袭风险的担忧大为增加。

当前,世界格局之变正在提速,发达大国和新兴大国都在加紧新的外交布局,而国际政治、经济、安全领域里,各种趋势相互作用,明流与暗流交织。世事如棋,但没有任何国家会甘心情愿做其他国家的棋子,更别说充当防波堤或者马前卒。莫迪在今年5月底的就职典礼上就已信誓旦旦,决心让印度成为世界舞台上重要角色,而他的执政重心在于经济和善政,为印度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对他来说比什么都重要。

因此,美国虽然大送秋波,但印度政府不见兔子未必撒鹰。历史冷眼与现实分歧,决定了美印关系的重振,不会那么容易,并且存在种种变数。

    进入专题: 美印关系  

本文责编:zhongshengyua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国际关系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76802.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