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敬雷:从中国人的姓名看文化变迁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9238 次 更新时间:2014-10-01 23:13

进入专题: 姓名   文化变迁   中国社会学  

邓敬雷  


中国人的姓名体现辈分、渊源、传承、期盼、情感、思想,讲出处、有典故、通伦理、求蕴藉,避讳之礼博大深厚,礼义廉耻尽在其中,从特定的角度反映中华民族历史和中国传统文化。通过对某一历史阶段中国人取名的基本方法、择字风尚及忌讳要点等现象的观察、思考与分析,可在探寻当时政治形势、时代精神、社会习俗和文化水准诸方面获得宝贵的启迪和资源。



中华民族的姓名起源可以追溯到母系氏族。母系氏族社会起源的姓遗传下来的姓只有任、姚、姜三姓,其他的不是消失就是人口极少。而父系氏族时的姓却大都保留了下来。据统计到今天我们中国的姓氏已达到了11939个,其中单字姓5313个,双字姓4311个,三字姓1615个,四字姓571个,六字姓22个,七字姓7个,八字姓3个,九字姓1个。
从商代的干支入名,到后来的“不以国,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隐疾,不以牲畜,不以器币”入名的禁忌,由春秋战国时期打破禁忌,好以贱丑隐疾为名,关于中国姓氏的立法起源于秦朝,当时规定所有山川河流,百姓姓名都不能与皇帝姓名重合,而谱名的规定也从那时开始。西汉以后以尊崇圣洁文雅为风尚,王莽篡权,为了强调自己革新的作用,要求百姓全部使用两字名,中国两字名开始兴起。到了唐代谱名才又重新被人们重视,由唐宋时代形成的以辈次命名,再到清乾隆钦定孔子后裔辈次用字三十个,非但组成了绵延不绝的人名历史,也在人名的走向转变中显示了我国历代官风民俗、文学礼仪。
中国人的姓名经数千年积累演变,形成了一整套独特的文化系统,蕴涵着丰厚的人文信息、民俗资源、历史积淀、社会符号、文明指向、思想意趣、家族身份、修养成果。不但影响了其他民族,也辐射至周边地区。五千多个姓氏大多源于上古,几乎都存有自己的起源故事和嬗变历史。从先秦姓与氏的“别婚姻”“别贵贱”,到秦汉的姓氏合一,再到中华民族大家庭内许多民族纷纷采用汉姓,姓名与历史文化密不可分。可惜,姓名文化现今已经明显衰落,原本蕴涵的情怀和格调荡然无存。虽然孔、孟、曾这几大姓迄今仍然严谨地遵循着谱名的要求,但是广大中国人的名字早已没有文化品位,仅仅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符号,而且高度一致、大面积雷同。
中国人的姓名都是姓在前,名在后,名有一个字的,也有两个字的。古代中国人的姓名比现代人的更复杂,除了姓、名以外,还有字、号。有地位、有文化的人还往往以自己的住地或志趣为自己取号,如唐代诗人李白幼年居住在四川的青莲乡,故给自己取号青莲居士。除了字、号,还有学名、小名、诨名。
中国人名字由姓、谱名、名,三个成分构成。谱名有其固定顺序,可以是一首诗,例如江西九江某地的吴姓家族字辈谱排列:“伦常呈瑞家,敦厚作英雄,孝友祯祥集,熙康治理通。书香延祖泽,华耀正兴丰,信义胡钦敬,亲爱东咸雍”,或者是家族老人认为压韵的话语,然后按照辈分,在名字中加入谱名,而最后的名则可自行随意确定。中国人大多按照家谱或族谱来起名字,经常会在名字中用一些方法来区别同一个家族的不同辈分,比如在名字中用一个字表示辈分,而用另一个字表示取名所标示的含义。也有的在名字中用相同的偏旁来表示同一辈分。这类名字突出的是家族纵向血脉传承功能。
中国人的姓名讲究避讳,“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是避讳的基本原则。其中,家讳、内讳是家庭之避讳,国讳、宪讳、圣讳,属于社会之避讳。在避讳中,嫌名,即避字音同或字音近之讳,最为普及。避讳的方法可以改字、空字、缺笔、换音,当然也有嫌名不讳、二名不偏讳、已祧不讳、诗书不讳、临文不讳等不予避讳的规则。家讳显示中华民族伦理道德。直至近几十年,有人专以祖辈父辈的名字为名,才使这一传统彻底消泯。
汉字有多义性、隐喻性、同音异义性的特点,从而使中国人的姓名含意变化万千。有的名字包含着出生时的地点、时间或自然现象,如“京、晨、冬、雪”等。有的名字人示希望具有某种美德,如“忠、义、礼、信”等。有的名字表示希望健康、长寿、幸福,如“健、寿、松、福”等。以《红楼梦》中人物的名字作为例证:开篇和收尾的贾雨村、甄士隐;贾府的四位小姐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原应叹息”);四位小姐的丫鬟抱琴、司棋、侍书、入画(“琴棋书画”)。小说中重要姓氏的来历、取法、隐喻,用心奇巧,取义精妙。清人张新之谈及《红楼梦》人物姓名字号时评价道:“是书名姓,无大无小,无巨无细,皆有寓言。甄士隐、贾雨村自揭出矣,其余令读者自得之。有正用,有反用;有庄言,有戏言;有照应全部,有隐括本回;有即此一事,而信手拈来。从无有随口杂凑者。可谓妙手灵心,指挥如意。”
中国人有很多好名字,比如元济、斯年、相伯、寅恪、平伯、寅初、廷黻、用彤、实秋、语堂、云五、右任,看这些文化名流的名字就可知文化含量以及那个年代的中国人所具备的文化。民国初年“四张”张作霖、张宗昌、张敬尧、张勋都是贫苦出身,上一代也没读过书,但除了勋字以外,其他名字都有一定文化层次。事实上,民国许多绿林出身的行伍将领、军阀,名字都挺有文化内蕴。
再如孟浩然,这个名字大气恢弘,来自《孟子》:“吾养吾浩然之气”的意思。又比如老舍,原来叫舒舍予,那是把舒字拆开了,意思是牺牲自我,有佛家的思想在里面。金庸小说里面有很多很妙的名字,如王语嫣,语笑嫣然,一听就是美女的名字,得了中国文学的神韵。又如郭靖,杨康,是“靖康耻,尤未雪”的意思,寄予了国仇家恨。传说李白7岁能作诗,父亲作一首七绝诗,前两句:“春风送暖等花开,迎春绽金它先来”,他母亲接了一句:“火烧杏林红霞落”,小李马上就接上:“李花怒放一树白”。此即李白名字来由,李花当然是白的。这个名字既富于诗意,又简洁明快,象征着皎洁的人格,还蕴涵了道家空静无为,飘然出世的文化色彩。宋朝有“三苏”—苏洵、苏轼、苏辙。父亲苏洵写文章解释如何给儿子起名。“轼”是古代车上的一个横栏杆,若要登高远望,包括作战时要站立起来,就必须扶着它才能保障安全,所以苏轼字子瞻,即瞻望、望远之意。“辙”是车轮碾出来的印。前有车,后有辙,它如同轨道保证车不颠簸、不偏离,因此苏辙字子由,“由”即有规矩,但是又能行动自由之意。
王朝闻(出自《论语》:“朝闻道,夕死可矣!”)
孟浩然(出自《孟子》:“吾善养吾浩然之气。”)
张中行(出自《论语》:“汪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平!”)
朱自清(出自《楚辞·卜居》:“宁静洁正直以自清乎?”)
郑板桥(出自《杨柳枝》:“春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
周树人(出自《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因为中国传统文化讲究“三纲五常”,有“仁、义、礼、智、信”等道德要求,所以中国人的名字多“仁”(如刘仁、高修仁等)、“义”(如卢俊义、蔡义)、“礼”(如周学礼、王恭礼)、“智”(如王智、贺智慧)、“信”(如李信、李信义)等字,女性名字多含有“贞”、“端”、“惠”、“芳”等,用“德”字的名人如于谦、龚自珍、张自忠、沈德潜等,都体现了中国人的道德向往和追求。



中国人的姓名有非常丰富的文化意义。所谓“未见其人,先闻其名”“名以正体,字以表德”,中国人的名字既是家族血脉传承的符号,表达了父母的愿望,承载着长辈的期许,是中国人理想志向、审美情趣、信仰观念的具体化,是中国人利用汉字形音义的韵味传承中华文化的独特方式,同时也是社会发展和时代变迁的记录仪,与时代和政治紧密相关,留存着鲜明的时代烙印。从带有明显时代特征的名字中大致可以做出年龄判断。
在中国广大乡村,人们认为名字越随便孩子越好养,狗娃、狗子这种名字常见,孩子的名字常常与生活有关,比如富贵、有才、招弟,乡土气息浓郁的名字也不少见,水生、根发、满囤、来旺、春妮、银翠等。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后,人名与当时中国的政治形势有关。一家四姐弟,老大叫卫国、老二叫国庆、老三叫新华、老四叫光荣,这些名字都有政治意义,抗生、解放、建国、援朝、跃进、向东、继红……叫建国、国昌、国强、建华的孩子,大多出生于新中国成立初期,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叫张建国、李建国、王建国分别有7万多人;叫张国强、李国强的也各有4万多人;叫抗美、援朝、反帝、卫国的人与抗美援朝有着直接联系,有近千上万的人;叫红、专、跃进、卫星、卫红、卫兵、文革、卫东、继红的人大多出生于1966年之后的“文化大革命”时期。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以后,名字开始更多地表达个人的感情和希望。家长们越来越多地给孩子起两个字的名字,男孩子常叫勇、伟、飞、鹏等,女孩子常叫娜、丽、雪、佳等,这些名字都极有男性或女性色彩。仿照英文名字发音起名开始在城市流行,出现了查理、文迪、罗斯、安妮等一批带着洋味儿的名字。
二十世纪末,读着金庸、琼瑶的小说长大的一代人成为父母,给孩子起依云、雨寒、若宣、紫君等名字。有些还喜欢用一些既不常见又难读的字,像鑫、淼等,依琳、文博、天逸、嘉怡、梦洁、睿聪、珺瑶、昊天……这些充满美好寓意和鲜明个性的名字越来越多地出现在“80后”、“90后”、“00后”身上。
二十一世纪初,我国实行计划生育国策后出生的独生子女陆续进入婚育年龄,成为父母,为了让自己孩子的名字和别人不同,给孩子起四、五个字的名字。孩子名字常常由父母双方的姓再加上两个字构成,比如田陆浩宇、陈康一铭、马李文博、孙富亚雄、杨吴依雪等,既体现男女平等,也彰显个性。甚至“@”这种符号也开始出现在名字中,让人觉得越来越不像中国人的名字。
据统计,中国人常用的名字当中6个字,1949年9月30号以前是:英、秀、玉、珍、华、兰;1949年10月至1966年5月是:华、英、玉、明、秀;1966年6月到1976年文革十年是:红、华、军、文、英和明;1976年11月至1982年6月是:华、丽、春、小、燕、红。
中国人的名字具有地域特点,江苏人比较喜欢多用英,比如秀英、贵英、凤英;北京人喜欢用荣;上海人比较喜欢用宝、妹;辽宁人喜欢用树、凤、珍;陕西人喜欢用剑、军;四川人则喜欢起青、琼、德、成;广东人喜欢用雅;福建人喜欢用志、美、水等。
有媒体进行“姓名与时代”的调查,共有1075人参加调查。在“你是否满意自己的姓名”问题项中,642人选择了“不满意”,占59.72%。近六成人不满意自己的名字,有453人认为自己的名字“俗气”,人数比例占到42.14%,其他原因依次为:
一、重名重姓现象严重(32.56%)。根据粗略统计,中国叫刘波的最多,达到130余万人,叫李刚的排名第二,有105万人,叫李海的有90万人,叫张勇的有81万人,其后的王军、王勇、张伟、刘伟、王伟、李伟也都各达70余万人。重复最多的名字应是“王涛”,10万王涛中不乏名人。乒乓世界冠军当然声名远播,足球界还有大小王涛。同是艺术家,有书法王涛,画家王涛和摄影师王涛。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涛是一女性,为林业专家。宁夏的一位王涛是舍己救人的小英雄。湖北还有一位“专家型工人”。一位1925年入党的33岁新四军烈士也叫王涛。
二、使用冷僻字起名字(45.49%)。不少人喜欢在名字中用生僻字、异体字,甚至是废弃字,如公式、緈、砀、蓪等字,常被念错、难听、有歧义,给自己和他人带来麻烦。首先,因为电脑字库里没有这些冷僻字、异体字、废弃字,在户口登记、身份证输入、银行开户时会大费周折;其次,孩子上学后首先要学会写自己的名字,而冷僻字、异体字、废弃字往往笔画繁多,孩子掌握起来十分困难;第三,别人读不出或读不对自己的名字,造成双方的尴尬。
三、缺少文化内涵和底蕴(20.09%)。单字叫青、丹、维、云、聪、方、宁、平、江、琴、洋;或者辉、燕、梅、华、阳、纲、东、庆、明、英、健;或者军、红、兵、斌。双字也是国庆、卫华、建国、建军、胜利、卫星、跃进、四清、文革、红卫、治国,或者里面加个小字,小纲、小军、小伟、小华、小红、小东、小庆,文雅点的不过是将小改为晓而已。还有反其道而行之加个大字,即大庆、大军、大明。一个简单的字再重叠,什么冬冬、方方、亭亭、圆圆,现在大学教授、校长、作家、名流,也是兵、军、钢、明、国庆、胜利。只有当文化丧失,当父母的根本没有文化,名字才高度一致,看不见有什么文化意韵和内涵。



中国人的名字涵蕴丰富,颇有讲究,在某种意义上,名字之于中国人除了标识与符号的价值之外,更被寄予了深厚的文化意义,体现了一种文化修养,起名字是一门学问。
一、数理选择:1、避开凶数。2、排出取名者的八字,找出五行喜忌,取名时要补偏救弊。
二、字音选择:1、避免姓和名的声母、韵母相同,如“汪文微”,“包波邦”。2、避免姓名的字音与不雅之词语谐音。如李思、韩渊、史诗、杜子达等名字,看字义都很文雅,但容易在口语里读成你死、喊冤、死尸、肚子大等。3、避免姓名的四声相同,如“柳景选”,全是三声,“张湘霜”,全是一声,读起来不顺口。
三、字义选择:1、不要用太俗的字,如“李二”,“胡平娃”等。2、不要取太洋化的名字,如“玛利”,“亨利”,“约翰”等。3、不要用太冷僻的字,“周鞫”。
四、字形选择:1、笔画不宜太多。2、名字的部首、偏旁要避免相同,如“江波澜”,“佟信修”。3、注意字型的肥、瘦、长、短、强、弱、虚、实。
肥:施、圆、丰、赐、态、备等。
瘦:七、小、干、卜、子、于、卡、千。
长:草、芥、申、奇、平、辛、竹、芽。
短:四、土、正、也、山、丘、生、女。
强:奋、成、泰、威、兴、猛、武、飞。
弱:穿、意、美、梦、花、苗、姿。
虚:幽、亢、已、门、口、空。
实:国、福、昌、室、宜、凤、凰、尊。
字同人一样,也可以分为强壮型、瘦弱型、实在型、虚弱型等种类。如炎、成、威、豪、容等字,给人的感觉是强壮、向上、旺盛的,富有生气和活力。而斗、平、年、市、帛、科等字却像是瘦弱的孩子,给人轻柔、消极、少决断的印象。
强壮型的字如同青壮年男子一般结实丰厚、坚强有力并且咄咄逼人,如衢、露、穗、凤、基、泰。虚弱型的字给人的感觉是空洞、空虚,甚至还有说不清的神秘色彩。这些字有时显得象骨格清新的林黛玉一样给人奇妙的感觉,如几、口、门、方、行、弓。
起名时要注意强、弱、实、虚型字的搭配。如“成威豪”、“午平科”、“傅基泰”、“门几田”这些名字,或是由三个强壮字连在一起,显得过于丰满;或是三个瘦弱字或虚弱字连在一起,显得先天不足,虚张声势或过于空洞在起名时应尽力避免。
起名讲究字形包括两方面的含义:其一,名字写出来要好认,如前所述,尽量不用那些生僻字;其二,名字要讲究结构,写出来好看。
姓名的整体结构和形体,不仅要从字的笔划入手,还要着眼于字形的变化,要注意字形的协调与美观。姓名中的每个字的笔划应该相对均等,这样才能给人以稳定感和平衡感。否则,就会看起来不美,写起来不舒服,姓名整体上应该讲求一些“建筑美”。
如,“来”字是一个穿插结构的字。如果取名为“来申吾”。单就字形讲,其整体结构和形体看起来尚可,不足的是姓与名的三个字,从整体来看过于一致,显得单调。
“丁”是一个独体结构的字,笔划少。这就要求与之配合的名字,最好也是笔划比较少的。如:丁小兰,从整体来看,给人的感觉比较匀整、和谐、舒服;丁繁森,就会给人以头小身子重的感觉,不和谐;丁一微,则给人前轻后重的感觉,不和谐。
“燕”字笔划较多,与之配合的字最好也是笔划较多的。如:燕紫蕾,比较匀称;燕一乎,就显得头重脚轻;燕紫一,则使人感觉失衡。燕一赢,感觉像是一条担子挑两只筐,左右乎稳,看上去协调。
如“国团圆”这个名字,三个字都是全包围结构,且不说语音如何,仅从字形讲,给人的感觉是单调缺变化,完全是封闭式的。这就是名字的整体不协调带给人的不良印象。
再如“丁一一”这个看起来很朴素的名字。先不说语音,仅从字形讲,给人的感觉也是孤零零、太苍白,不但单调,而且缺乏想象力。
单字名也如此。如“丁平”,整体结构和形体和谐;“燕紫”,整体结构匀称,形体饱满;而“丁赢”,却头小身子重,“燕一”则头重脚轻。
每个汉字都蕴涵着不同的含义,不止字面上,还有非字面的五行属相等含义。姓与名组成的字意、词意含有独特的义理解释,还需要字意、音韵、字形结构等诸多方面配合,要起个特殊、响亮、出色、好写、好听、好记、有所寓意而又符合中国文化的好名字,确实很不容易,这与个体文化水平休戚相关。

    进入专题: 姓名   文化变迁   中国社会学  

本文责编:chenhaocheng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社会学 > 人类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76588.html
文章来源:爱思想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