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传来消息,中国即将取代美国成为世界头号经济体。鉴于1870年代初以来,美国一直被认为是全球第一经济体,如今我们迎来了重要节点。但是,众人的恐慌或乐观情绪则有点儿过度解读。
我们先从计算方式讲起:世界银行(World Bank)主持已久的国际比较项目(international comparisons project, ICP)究竟有何意味。该项目试图比较国与国之间的生活水准。2011年,按市场汇率计算,中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仅为美国的11%。但是,一旦将中国诸多相对廉价的非贸易商品和服务纳入考虑范围,那么中国的人均购买力是美国的1/5。
尽管如此,中国依然是一个穷国: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人均GDP仅列世界第99名。既然中国近半生产总值源于投资,其人均消费就更低了。
中国毕竟是个泱泱大国,2011年人口总量已经达到13.4亿。与之相比,3.12亿人的美国简直是小巫见大巫。因此,哪怕穷得多,2011年中国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GDP总额就已经达到美国的87%。现在中国应该已经超过美国了。
大家尽可以去争论新数据的准确性。但答案很明显,数据很合理。更为重要的是,从这些数据能得出什么结论。至少有一点可以排除,即中国已然是世界第一经济大国。
中国是个贸易大国。去年,中国出口商品总值比美国高14%,但进口商品总值却比美国低31%。然而正是一个国家的市场规模决定了它在全球交易中的影响力。中国尚未成为世界第一进口大国。随着经济相对持续快速增长,中国离第一并不遥远。
另一个评价经济实力的指标是外汇储备。截至2014年3月,中国外汇储备达到惊人的4万亿美元。但这既是中国力量的源泉,也是中国弱点所在。她花费数年积累的资产,西方央行只需在瞬息之间按几个键就可以做到。没错,中国能抛售这些外汇储备。但她也将成为最大的输家。在这个储蓄过剩的世界里,美国随时能找到其它买家。
美国金融市场和金融公司处在全球金融系统运行的中心。这赋予美国在全球金融规模和全球监管细节上超乎想象的能量。这种地位基本上可以维持很长一段时间,原因之一是,中国金融体系难以从巨大的信贷扩张中脱身。
考量全球经济影响力的另一个指标是科技。中国经济的平均生产力远远落后,仅为美国的五分之一。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公司缺少世界一流技术团队(华为公司例外)。相比之下,美国拥有许多世界领先的公司。
美国将先进技术大规模投资国防事业,保证美军具备全球投送兵力强大的军事力量。这种局面似乎短时间内不会改变。美国其实就是个大岛,南北邻居相对羸弱,且对美态度友善。中国就不一样,周围满是强大而贪婪的邻国。美国一直还有强大的同盟建设体系。在这一点上,中国难以企及。
美国还具备“软实力”优势:影响力巨大的流行文化;世界顶级的高等学府;无与伦比的科研基础;世界许多地方仍然向往美国对自由和民主理念的承诺,虽然后者常常言行不一。中国的政治制度对外界缺乏吸引力,其历史文化也比美国来得陌生。
我们可以稳健地预测,中国经济未来将持续增长。中国的科技水平与军事实力也引人期待。但如果美国治理得当,中国这个崛起中的大国想要像美国那样影响世界,那还得等待很长一段时间。
诚然,我们正迈入必须承认和适应中国实力和影响力崛起的时代,特别是在全球性治理的时代。权势转换殊为不易。
鉴于两国差异巨大,整个转换过程可能异常棘手。本周发布的报告仅仅是一段小插曲,眼前的道路漫长而曲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