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佐军:从“三驾马车”到“三大发动机”

——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361 次 更新时间:2014-04-18 20:01

进入专题: 经济增长  

李佐军 (进入专栏)  

 

经济下行对经济结构优化会起到促进作用。2014年经济结构会在过去的基础上继续优化,其中,经济增长动力结构由原来主要依靠需求边的“三驾马车”——出口、投资、消费,开始更多地向供给边的“三大发动机”——制度变革、结构优化、要素升级转化。

通过供给边力量来拉动经济增长一般是可持续的、健康的。但这“三大发动机”真正发挥有效的作用,还有赖于一系列深层次改革的推进,而这不是在短期内能很快做到的。同时,经济结构的优化,尤其是落后产能的淘汰、新兴产业的成长也需要一个过程。技术进步、人力资本的增加等也不会在短期内很快取得效果。

2014年中国经济将面临较大下行压力,主要原因是目前处于经济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时期。另外,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出口、投资和消费中,投资和消费可能不太给力,出口由于国际经济形势好转,可能比去年稍好。

客观地说,现在推进改革的经济社会环境并不太理想,如在经济泡沫没有挤出的情况下推进改革会面临一些特殊的难题。因此,2014年的改革要把握好力度,掌握好各方面的平衡,要选择那些震动比较小、条件相对比较具备的改革率先推进,有些震动较大的改革则可以往后放一放。

2014年,中国仍面临错综复杂的形势,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并存,尤其是国际经济形势还存在一些不确定性,中国经济进入结构调整阵痛期和经济增速换挡期,经济整体面临下行压力。如何判断2014年经济形势?记者日前专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

 

外部环境三喜三忧

上海证券报:美国经济在持续复苏,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继续退出。您如何看待2014年中国经济面临的外部环境?

李佐军: 2014年中国面临的国际经济环境喜忧参半。

喜的有三个方面:第一,美国经济继续复苏,美国经济经过前几年的调整之后,现在开始逐步走出来,美国经济仍然是世界经济的龙头,所以美国经济复苏会带动整个世界经济的复苏,这对中国的出口是有利的。第二,欧洲经济经过几年的调整,现在也开始触底反弹,也就是说最坏的情况过去了,部分国家开始呈现较好的增长态势。当然,它们的增长还有一些不确定性。第三,日本经济在持续20多年的低迷增长之后,也开始摆脱长期零增长、负增长的局面,在“安倍经济学”的引导之下,开始取得2%-3%的增长。但日本经济也还存在一些不确定性。世界三大主要经济体2014年的表现可能比2013年稍好一些,这对我国的出口是一个利好。

忧的也有三个方面:第一,美国开始逐步退出或者缩减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这意味着美元要升值,人民币等其他货币面临贬值的压力。事实上,最近人民币已经开始贬值了。在此情况下,热钱外流对中国的资金链会产生压力,对房价产生压力,对中国整个经济产生压力。第二,新兴经济体经济出现震荡。半年来,由于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巴西、阿根廷、印度尼西亚、印度、南非、土耳其、俄罗斯等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大国的经济金融出现了一些动荡,表现为股市大跌、货币贬值等,这对我国的经济也带来了一些影响。第三,周边局势不太稳定。钓鱼岛问题、南海问题、朝鲜问题等,都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或多或少的不利影响。

上海证券报:2014年中国经济总的态势,按照中央的说法,经济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那么,这是否意味着2014年中国经济态势是震荡下行?

李佐军:2014年中国经济确实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

四个季度可能的表现是:第一季度的经济增长可能比去年第四季度小幅下降。去年第四季度GDP增长7.7%,今年第一季度可能低于7.5%。事实上,今年前两个月已经出炉的一系列数据表明,2014年经济开局不太理想。

第二季度,如果我们在一季度末或二季度初不采取新一轮稳增长措施,二季度经济增长很可能继续下行。如果采取新一轮稳增长措施,则二季度经济有可能小幅反弹或者与一季度大致持平。事实上,最近国务院已开始采取稳增长措施。最终结果如何还要看稳增长措施的实施力度。

第三季度要看这一轮稳增长措施实施时间的长短,如果延续时间较长,则三季度可能出现小幅反弹,反之则经济增速将小幅下滑。

第四季度则面临与去年相似的情况,在稳增长措施实施效果递减后,又将面临经济下行的压力。

 

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四个原因

上海证券报:2014年中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原因何在?

李佐军:2014年中国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有四个方面原因。

第一,中国经济目前处于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时期。尤其是处于经济增速换挡期,意味着中国经济开始由原来的平均9.8%左右的高速增长,开始向6%到8%的中高速增长阶段转换。在增速转换时期,经济自然面临下行压力。

第二,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出口、投资和消费,其中投资和消费2014年可能不太给力。出口由于国际经济形势好转,2014年可能比2013年稍好。而2014年的投资可能比2013年小幅下滑。

投资分为三大块:制造业投资、房地产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这三方面投资2014年都可能遇到一些问题或者困难。如制造业投资,由于钢铁、水泥、建材、玻璃、造船等制造业存在严重的产能过剩,大规模投资无疑会受到限制。

房地产投资也遇到了新的难题,最主要的难题是房价不像过去那样高歌猛进了,甚至部分城市的房地产销售量大幅下滑或房价开始下行。其原因有多方面,其中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强调逐步建立房地产调控长效机制,已开始对房地产价格产生抑制作用。在房价不涨的情况下,房地产投资会更趋谨慎。

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014年也遇到了新的困难,主要表现为防控地方债务风险、抑制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在地方债务面临较大风险的情况下,2013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强调,把防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作为2014年经济六大工作之一。要防控债务风险,很多地方再进行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就受到了限制。

消费这驾马车近几年虽然比较稳定,但总的趋势还在往下走,这还是在我们不断强调扩大内需的大背景下出现的。消费受制于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和福利保障制度改革,而这两项改革在短期内,尤其在2014年内还难以到位,这会影响消费的增长。

第三,经济增长供给边的“三大发动机”(制度变革、结构优化、要素升级,对应着中央强调的释放改革红利、推进结构升级、促进创新驱动)短期内还难以发挥期望的效果。供给边的“三大发动机”是促进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动力,2014年我们更多地要靠它们来拉动经济增长。但这“三大发动机”真正发挥有效的作用,还有赖于一系列深层次改革的推进,而这不是在短期内能很快做到。同时,经济结构的优化,尤其是落后产能的淘汰、新兴产业的成长也需要一个过程。技术进步、人力资本的增加等也不是在短期内能很快取得效果。还有供给边的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加大,也对经济增长形成约束。

第四,改革一方面会释放红利,但另一方面也会产生部分抑制经济增长的效果。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要求,必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改革政府的考核导向,提高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科技创新、安全生产、产能过剩、新增债务等指标的考核权重,不再以GDP论英雄。按照新的考核导向,地方政府可能不再像以前那样以追求GDP的增长为主要目标,这对经济增长会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

同时,部分改革会产生一定的挤泡沫效应。中国经济存在一些泡沫,集中体现在高房价上。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的几项改革会对高房价形成抑制作用。如允许集体土地同等入市,同地同权同价,这意味着土地供应主体的增加,意味着不同供应主体之间会出现竞争,意味着城区土地稀缺性的相对下降,这会增加土地供应抑制房价。政府加大建设保障房和廉租房的供应力度,这会对商品房供给形成挤出效应。推进房产税立法和改革、建立不动产登记系统,对投机或投资性房地产需求会形成抑制。房价受到抑制,会对整个经济增长带来影响。

 

今年仍需对通胀保持警惕

上海证券报:近两年来,通胀似乎不是人们谈论的焦点,这是否意味着我们没有通胀压力?

李佐军:2014年物价总体平稳,但仍然面临一定的通货膨胀压力,我们必须对通货膨胀保持警惕。

一般情况下,经济增长与物价变化是同方向变化,但2014年有朝不同方向发展的可能,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存在深层次问题亟待解决。

为什么物价在经济下行压力下还面临一定的上行压力?下面强调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要求,我们要尽快推进价格改革,凡是能由市场决定的价格都要交给市场。而过去很多重要资源能源的价格被人为压低了,一旦要放开价格,就意味着价格要上涨,重要资源能源价格上涨会对整个物价上涨带来压力。

二是,2014年我们仍然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事实上,按照今年全国两会的报告,在实施稳健货币政策的同时,还要根据实际情况满足各方面对资金的合理需求,也就是说货币政策还要保持某种灵活性。因为中国经济现在面临一些风险,而我们要严守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当某些环节、某些领域出现资金链问题或者钱荒的时候,就必须及时释放流动性,钱荒今年还可能来袭,在不断满足流动性需求的同时会增加通胀的压力。所以,今年全国两会报告强调2014年还要对通货膨胀保持警惕。

 

经济下行促进优化经济结构

上海证券报:在经济下行压力下,经济结构如何演化?

李佐军:经济下行对经济结构优化会起到促进作用。2014年经济结构会在过去的基础上继续优化。经济结构优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经济增长动力结构继续优化。经济增长动力结构由原来主要依靠需求边的“三驾马车”——出口、投资、消费,开始更多地向供给边的“三大发动机”——制度变革、结构优化、要素升级转化。事实上,过去一年多来,本届政府就开始着力朝这方面转变,2014年将会继续。通过供给边力量来拉动经济增长一般是可持续的、健康的。

二是产业结构继续优化。2013年的三产结构已出现了明显的优化,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达到了46.1%,第一次超过了第二产业的比重,第二产业的比重是43.9%,第一产业的比重是10%。2014年的产业结构有可能进一步优化。同时“三高行业”(即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产业)在整个产业中的比重会相对下降,因为加大环境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力度,会对“三高行业”形成抑制。

三是区域结构优化。过去几年来,中西部地区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明显上升。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要求,我们要逐步建立全国统一市场,推进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改革,这会进一步促进全国的公平发展,中西部地区、部分新兴农村和城镇地区会出现一些新的机会和亮点。

上海证券报:环境恶化的趋势能否得到根本的遏制?

李佐军:总的说来,2014年我们仍然面临较大的资源环境压力。尽管2014年我们要采取向污染宣战的一系列环境保护举措,但由于环境问题积重难返,加之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真正有利于环境保护的长效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所以指望在2014年扭转环境恶化的趋势还不现实。

确实,环境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因为它直接影响到很多人的身体健康乃至生命安全。所以我们要痛下决心解决它,但在短期内主要能做到的是进行污染增量控制。解决污染存量问题,还需要很大的投入,需要进行长期艰苦的努力。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要将已经污染的空气、水、土壤恢复到以前的状态,绝非小投入可以做到,甚至可以说把过去挣的钱都拿出来治理都不一定够。所以,我们要有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

上海证券报: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您预计改革将如何向前推进?

李佐军:2014年的全面深化改革会积极稳妥地向前推进。一方面要积极推进改革。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要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今年全国两会的要求,对新一轮改革做全面具体的部署,并按照已经部署的方方面面积极地推进各项改革。另一方面要强调稳妥地推进改革。因为改革涉及的面很宽,遇到的阻力会比较大,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而且还要考虑改革面临的经济社会环境。客观地说,现在推进改革的经济社会环境并不太理想,如在经济泡沫没有挤出的情况下推进改革会面临一些特殊的难题。因此,2014年的改革要把握好力度,掌握好各方面的平衡,要选择那些震动比较小、条件相对比较具备的改革率先推进,有些震动较大的改革则可以往后放一放。

 

推进京津冀一体化是解决雾霾等问题的现实选择

上海证券报:目前股市上最热的板块之一是京津冀一体化,您如何看待?

李佐军:为什么要强调推动京津冀一体化?有两个理由。一是雾霾等环境保护问题要求推进京津冀一体化。京津冀一体化并不是现在才开始讲的,已经讲了许多年,但为什么现在变得这么迫切,主要是因为雾霾非常严重,环境污染非常严重。空气污染、水污染等环境污染是可以在不同区域流动的,仅在北京搞环境治理达不到预期效果,必须要在京津冀地区实行联防联控,甚至在全国实行联防联控,才能达到期望效果。因此,中央领导将加快推进京津冀一体化提上了议事日程。

二是京津冀一体化可以实现各方共赢。所谓区域一体化是指区域内不同城市、不同地区分工协作不断深化的过程,而分工协作是提高效率的源泉。亚当.斯密的理论看起来很复杂,我可以用发展、效率、分工、制度四个词来概括它,发展取决于效率的提高,效率的提高取决于分工的深化,分工的深化取决于好的制度安排,而区域经济一体化就是分工协作的体现,可以极大地提高效率。因此,推进京津冀一体化,可以提高整个大区域的经济运行效率,实现各区域共赢。

那么,如何推进京津冀一体化呢?为此要做到九个“一体化”:

第一,思想认识一体化。任何行动都受思想意识的影响和支配,如果京津冀各个地区没有形成统一的思想认识,各唱各的调,一体化就没法往前推进。

第二,组织一体化。要推进京津冀一体化,就必须建立能够促进京津冀一体化的组织机构,就像全面深化改革要建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一样。必须要有跨越三个省市之上的更高层面、更有权威的机构,至少要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京津冀一体化才能顺利向前推进。

第三,政策一体化。要推进京津冀一体化,就必须使三个省市在土地政策、人才政策、财税金融政策等重要政策上相衔接,以促进人口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

随后依次是规划一体化、建设一体化、产业发展一体化、市场一体化、科教一体化、品牌一体化。

以上九个方面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必须涵盖的基本内容。因此,区域一体化并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而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各个方面做扎实的工作。有些利益各方要有所放弃,要有所谦让,若每个地区都只想占便宜,一体化就很难推进。过去多年来,之所以京津冀一体化推不动,就因为各方只想着自己单方面的利益,捏不到一块。

 

来源:上海证券报


进入 李佐军 的专栏     进入专题: 经济增长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经济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74060.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