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aig Stephen:如何从中国经济再平衡中获益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955 次 更新时间:2013-12-09 23:15

进入专题: 中国经济再平衡  

Craig   Stephen  

 

针对中国经济是否能实现再平衡以及经济增长目标会被下调多少的问题,目前还存在诸多辩论。但经济大部分领域确实正在发生变化,这也演变成新的增长点。投资者和企业需要对此予以关注。

在现有产业发生变革、新产业涌现之际,如果只看国内生产总值(GDP)数据会忽略很多东西。不过其他一些指标可以体现出具体情况,如价格变化和具体行业的增长速度。

一个广泛的趋势是,中国经济增长对其工业机器的依赖程度降低,对居民消费的依赖程度增加。在发生这一变化之际,你需要领先一步。经验告诉我们,当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开始消费时,物价会被抬高,各个产业的财富会增加。

中国经济面临的一些增长阵痛意味着,随着政府之前对经济的主导优势不断减弱,市场力量目前在经济再平衡中发挥的作用和政府相当了。

中国不再是全球最廉价的制造中心,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已经在减少。其结果是,许多低端产业正在重新迁往越南等成本更低的亚洲目的地。

尽管中国的工业基础不会消失,但经济增长将不再受钢铁、水泥或化学品等能源密集型领域推动。明显受到影响的是煤炭价格,中国供电80%靠煤炭。亚洲动力煤价格已经较2011年峰值下跌了40%。

经济再平衡的另外一面是消费增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预计新的消费习惯将推动经济增长,其中包括旅游、网购、娱乐和医疗保健。

中国2.2亿外出务工人员的收入在增加,随着他们发展成为重要的消费群体,他们也变成了商家垂涎的对象。自过去10年工资水平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后,一些人估计这个群体的月平均收入接近500美元,相当于印尼平均家庭收入的1.5倍。

这或许解释了一些外资企业在中国市场上的表现。

百胜餐饮集团(Yum Brands)旗下的肯德基(KFC)今年在中国遇到了一些麻烦,但该公司在中国的快餐收入仍超过美国。此外,中国也是星巴克(Starbucks)在美国以外最大的市场,也是该公司最赚钱的市场。

尽管中国经济再平衡意味着“硬商品”前景疲软,但随着中国消费者增加上升之后需求增大,软性商品则是另一番景象。目前中国每年的肉类消费量约7,100万吨,已占到全球供应量的四分之一。

如果这种趋势持续下去,中国的食品进口需求可能会大幅增加。毕竟,中国的国土面积和美国相当,但人口却是美国的四倍,而且中国国土面积只有14%适于耕种。有鉴于此,预计食品价格将面临上行压力。

随着中国经济走向成熟,今后我们可能还会经常看到,中国需求将推动更多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上涨。坊间已有迹象显示,中国买家正在推高从香港到温哥华的房地产价格,上好红酒、艺术品及其他奢侈品也因为中国需求一并走高。

未来中国需求可能还会推升度假消费的价格。据波士顿咨询公司(Boston Consulting Group)的最新调查显示,中国游客越来越喜欢跨出国门做长途旅行。他们预计,2012年至2030年,中国旅游市场的复合增长率为11%。今后沙滩景点可能更加拥挤,但这对于酒店集团、赌场运营商和邮轮旅游公司来说是个好消息。

另一方面,就算经济再平衡可能意味着中国制造业对机械产品的需求下降,但对飞机的需求将会增加。研究报告显示,未来十年,波音公司(Boeing)每生产5架飞机,就有1架交付给中国。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新兴消费增长点就是在线购物,随着智能手机的迅速普及,今年网络购物一直在迅猛增长。根据国际数据公司(IDC)的数据,今年中国大约售出了3.6亿部智能手机,预计明年还将售出4.5亿部。

这让腾讯(Tencent)、百度(Baidu)和阿里巴巴(Alibaba)等三大互联网巨头从中受益。

仅仅在两年之内,腾讯旗下微信业务的用户就达到4亿。阿里巴巴上月“光棍节”网上销售额达到59.5亿美元。贝恩公司(Bain & Co)预计到2015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的规模有望达到5,140亿美元,较美国当下市场规模高出一倍。对于电子商务公司来说这些当然都是好消息,但传统零售商却有苦难言。

要想实现中国经济再平衡,中国政府可能还面临一些巨大挑战。但对于中国经济的某些领域而言,具体的过程都是相似的,那就是巨大的需求将推动增长加快、价格上涨。

(本文译自MarketWatch)

    进入专题: 中国经济再平衡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经济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70312.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