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国防部宣布东海防空识别区以来,地区局势陷入新一轮紧张,各种口水与空中行动齐飞。中国传统媒体的论述强调中国有设空识区的权利、能力与决心。实际上这些都不是问题的焦点,更不是事情的全部,有些“误区”需要讨论。
设空识区是冷战中美国及其盟友率先搞起来的,目的是在美苏全球对抗中确保其本土安全,具体说一是督促本国武装力量善尽职守,确保领土领空不受侵犯;二是威慑苏联不要过度靠近其核心安全地带。这实际上反映了两个关键要素:安全和战略威望。就事论事,这提供了衡量设区决定之利弊得失的潜在标准。
时至冷战结束22年之今日,设空识区已同全球战略竞争无关,只同具体国家对其处境的评估有关,即领土领空是否面临达到某种程度的威胁。东亚国家因有岛屿归属纠纷,设空识区的功能被扩大为宣示主权和解决岛屿纠纷的手段。在中国,还有人将此视为崛起的象征。随着决策过程逐步披露,可能还会发现更复杂的政治因素卷入其中,现在很多判断将必须修改,这是长期做历史研究的经验之谈。
对设区国来说,有比最近口水仗中谁得了面子更复杂的衡量标准。大致包括:是否使国家更安全以及地区更稳定了;维护领海领空的实际能力是否有相应提升,至少没付出更多维安成本;国家战略威望和形象是提升了,还是受到损害,甚至到了长期难以补偿的程度;更宏观一些看,是否有利国家大战略的顺利实施,等等。做出结论还需要时间。
进一步说,中国已经深深卷入全球化进程,必须(不得不)承担越来越多的国际责任,包括维护地区稳定与和平,促进地区发展与繁荣,等等。这是国际社会的期待和中国的核心利益所在。就设空识区而言,中国政府在提出权利主张时,有必要增加决策透明度,使本国公众和国际社会事前对其动机和行为规则及其与国际法的关系等,有更多了解。同时必须清楚,设区也意味着更大的责任。可以设想,会有越来越多民用航空器提前报备后飞经空识区,中国不得不为其安全与自由通过承担更多的责任,大幅增加军事行动时不能误打误撞。1954年因护航误击英国民航班机是前车之鉴,教训惨痛,不能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