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麒麟:弱政党政治:西方政党体制的一种分析框架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276 次 更新时间:2013-09-28 11:03

进入专题: 弱政党政治  

叶麒麟  

 

在西方民主政治过程中,政党通过利益综合、利益表达、组织竞选和政府治理等基本功能的发挥,并借助政党间的竞争与合作,成为西方政治发展的核心载体。然而,自20世纪下半叶以来,西方政党政治出现了“政治衰朽”趋势。这主要体现在政党意识形态淡化、政党依附于行政国家、政党内部民主受阻、新社会运动、利益集团和媒体的发展壮大,这些变化不断挑战着政党在民主政治生活中的主体地位。据此,西方学术界出现了“政党政治过时论”,甚至是“政党政治终结论”。政党政治是否真的过时呢?当然没有。现代政党政治适应西方民主政治发展的需要而产生,它契合于代议民主,且并非直接民主。代议民主作为当代主流民主政体形式,必然需要代议主体,政党政治事实上发挥着当代代议民主政体运行的核心政治作用。

尽管政党政治并未终结,但不可否认,当代政党政治尤其是传统民主国家的政党政治确实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衰弱,这种衰弱大部分体现在政党政治承担民主功能力的衰弱上。另外,二战后许多第三世界国家照搬西方国家的自由民主模式,政党政治无法控制国内局势,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动荡、经济衰败。所有这些竞争性民主死锁带来的体制性的结果,促使西方学者开始从制度化视角分析与评判政党政治的强、弱问题。

政党政治的制度化程度成为评判政党政治强弱的关键。政党政治制度化可从政党的社会根基、政党组织结构、政党间关系模式以及政党与国家之间关系等四个维度加以考察。这四个考察维度是制度化政党政治即强政党政治的必要因素,它们共同构成政党政治的性质和运行模式。强政党政治要求这四个维度的体制性共存。反之,某一维度缺失或者严重缺陷,就可判定为弱政党政治。换言之,弱政党政治意味着政党政治制度化程度低下,在这种政党政治生活中,便至少会存在如下某一现象:政党社会根基不稳固,合法性不强;政党组织结构不完善,缺乏自主性和内聚性;政党间关系模式不稳定,存在巨大变动性;宪政体制完备程度不高,政党功能性作用的发挥受限。于是,弱政党政治过程实施竞争性选举,在初步完成民主转型的国家中,将会呈现如下政治运行形态。

人格政治

在西方民主政治过程中,选举主要是通过政党组织渠道实现的。若政党政治制度化程度低下,政党组织建设滞后,无法组织竞选或者政党组织自主性低、沦为个人的工具,那么个体政治就会大肆盛行,民主选举过程将呈现出鲜明的人格政治特征。具体而言,就是候选人以和蔼可亲、悲天悯人、口齿伶俐、漂亮、智慧和精干等种种人格特征吸引选民关注,从而煽动选民、营造个人崇拜、形成魅力型统治以促成选举成功。在传统的政党博弈背景下,普通大众往往会因所谓人格魅力的政治效应形成的非理性、情绪性因素影响,盲目放弃从社会、国家的实际问题出发来考虑自身和国家的重大现实问题。由此所进行的一系列政治演进,很可能会被政治精英利用和操纵,从而造成民粹主义、权威主义甚至是专制主义。可见,若一国家政党政治制度化程度低下,将会呈现出鲜明的人格政治,极易诱发民主政治的畸形发展。

庇护政治

在弱政党政治国家中,由于政党政治制度化程度低下,还极有可能出现鲜明的庇护政治。庇护政治是指政治生活中存在着庇护主义,即恩惠—庇护的特殊双边关系。政党(party)源起于“派系”(faction)一词,作为西方民主政治运转的轴承,政党政治天生就具有“派系”本性,由此政党政治从诞生时就与庇护主义有着密切的联系。19世纪末美国的“政党分肥”现象就是一个证明。对于政党政治中的庇护主义而言,虽然政党的“派系”天性无法根除,但从制度层面着手,利用政党自身的组织建设和密切政党间的合作来加以控制,无疑是具有建设性意义的。倘若政党政治制度化程度低下,政党控制力薄弱,个体化政治庇护主义必将泛滥成灾,极易造成选民与政客之间形成私人恩惠—庇护关系,议会斗争也就极易由个人之间的结盟取代政党合作,成为维护和实现私人利益的政治附庸,以自由、民主为荣的西方自由民主政治体制也就堕落为侵吞社会公共利益、骗取民众信任的荒唐政体。


集团政治

现代政党政治最显著的功能在于实现社会的制度化整合。如若政党政治非常脆弱,无法对整个国家进行制度化的利益整合,那么社会个体将更多地以人的自然属性作为身份认同和利益共享的标识。在选举过程中,公众倾向于选举那些跟自己很相像(包括同乡、同种族和同性别等)的人,而被选举出来的这些政客则倾向于照顾选举他的群体利益,由此形成典型的集团政治。另外,在制度化的政党政治中,利益集团很大程度上通过政党来达到接近政府的目的,若政党政治制度化低下,无法承担起利益集团接近政府的通道功能时,利益集团只能直接接近政府。此时,各种集团的利益直接充斥于政府的决策端,从而使得集团政治斗争更加严重。此外,如果政党政治制度化和政党组织自身的制度化程度都相对低下,身份认同和利益共享容易滋生派系政治,政党的“派系”天性将暴露无遗。各政党很可能成为某个社会集团的专职代表,从而成为组织化的派系。派系一旦以政党形态演进,必然趋近集团化,社会既有的分歧必然加重,从而加深社会矛盾,进而导致社会分裂。

运动政治

若政党政治制度化程度低而且十分脆弱,社会的各种利益诉求无法通过政党政治这一制度化渠道进行表达,除了会出现鲜明的集团政治外,还会出现鲜明的运动政治。运动政治就是西方政治生活中常见的示威、街头游行、特殊利益组织形成、公共集会、请愿等各种社会运动,它是个体规模化参与并且高度组织化,以寻求政策改变或社会改革的非制度化政治行为。不可否认,与集团政治一样,适度的社会运动有助于提升民主政治的品质,从而促进政治发展。但是,政党政治的利益整合渠道若失效,社会各种群体利益无从表达,则很有可能出现大规模的社会运动,且社会运动容易升级为暴力冲突乃至政治革命,从而严重威胁政权的持续与稳定。

总体来看,在初步完成民主转型的国家中,简单盲目移植西方政党政治模式,未能创设具有本国特色的政党体制,政党政治制度化程度低下且十分脆弱,极易导致上述弱政党政治现象的发生,给民主政体带来致命冲击。在政党政治主导的现代政治体制下,政党执行政党政治制度的能力的强弱,决定着该国政治体制的强与弱,从而决定着政权与国家的稳定。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进入专题: 弱政党政治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比较政治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68063.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