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中国以改革促发展又迈出了新的一步。6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政策措施,首次提出探索设立民间资本发起的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一时间各大媒体纷纷发表评论,称之为“破冰之旅”、“金融新起点”。在笔者看来,这是新一届政府领导传达出的通过改革引导资金流向,从另一个角度刺激经济增长的新举措。
回想起今年初,工信部发布的《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试点方案》里,也明确提出“在试点的2年时间里,对满足条件的中资民营公司,允许其经营移动通信转售业务,以鼓励、支持和引导民间资本进一步进入电信业”。如此看来,以市场手段、以改革红利,而不是以刺激政策促发展,是中央今年一再释放的宏观调控新信号。
中国经济从2011年初到现在出现连续七个季度经济增长速度的下滑,这也是最近这十几年来第一次出现的情形。中国经济面临着诸如外贸增速下滑、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滑、PPI连续负增长等不利局面。与此同时,经济结构失衡,产能过剩问题严重,而新兴行业和民营企业多年的融资难问题却已成痼疾。
另一方面,巨额民间资本投资渠道狭窄,越来越多的资金出走,留下的则投机性较强。这些资金进入房产市场,则房产市场高烧不退;进入虚拟市场,则虚拟市场跌宕起伏。而与之相对比的是,很多行业(如金融、能源、电信等领域)政策壁垒高筑。垄断企业凭借政策优势,轻易赚取高额利润,屡屡遭人诟病。
面对如此“颠簸”的中国宏观经济大环境,如何破局?新一届政府的执政理念和改革决心面临考验。前提是4万亿之局不能再重演,即以国家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旧有“救市”模式不能再重复。这一点从习主席访美与奥巴马的谈话中可窥一斑,习主席说:“我们其实是可以让经济增长得更快的,但是我们把增长目标调低了,因为我们希望通过压低增长率来实现经济的转型升级”。
这应该代表了新一届政府的共识。不进行旨在提高长期竞争力的结构性改革,任何短期的经济援助措施就会像吃止痛药一样,虽说能够缓解一段时间,但同样的问题还会再来。
此届政府选择了以改革促进经济发展的尝试。首先,打破政策壁垒,逐步放开管制行业,激发民营资本能量。在原来以加工制造业为引擎的思路下,将巨额资本导入逐步被打破的垄断行业(如金融、电信),在充分的市场竞争下,提高行业经济活力,最终由单引擎变双引擎,拉动经济增长。
其次,通过引导民营资本进入高利润行业,进一步刺激人才的合理流动,有助于充分就业。在原有竞争格局下,大量的优秀人才徘徊在大企业门口,却不得门而入。而真正需要人才的地方,很多却被非专业人士充斥,这不但是很多大型国企的悲哀,也是国家人力资源的浪费。而行业的开放,可以让这一现象得到根本性扭转。在市场竞争充分的条件下,人才将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人才的合理流动,不但提高了生产效率,也有利于提高就业率。
最后,垄断行业的开放,市场的充分竞争,社会就业率的提高,必然带来国民收入的提升,进而拉动消费,最终实现经济的良性循环。
大道至简,回头再看这则新闻,仍然充分地体现了“三驾马车”驱动经济的经典理论。在出口增量不可持续,消费很难由政府主导的情况下,破局之笔仍来自于投资,只不过由原来直接的政府投资,改为了开放壁垒市场、引导市场资金和民间资金的方式。最后要说的是,打破垄断的改革必将触碰一些既得利益者的蛋糕,未来,恐将任重而道远。
来源:人民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