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梦”,“英国病”,“日本热”——在逐渐远去的20世纪后半叶,这些词汇一度流行在西方社会,如今只剩下“美国梦”仍在西方价值体系中虎踞龙盘。但在近日,一个新鲜的词汇不断被中国新一代领导人提及:这就是“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既深深体现了今天中国人的理想,也深深反映了我们先人们不懈奋斗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习近平语)。无独有偶,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多次演讲都在重复着“美国梦”——每个人都有追求个人幸福权利的这一信念。在中美两国逐渐形成世界的基本权力格局之际,两国在价值观上的自由竞争也日趋凸显。
“中国梦”:不仅改变自己,也在影响世界
古往今来,中华民族一直没有停止过追寻梦想的脚步。老子的“无为梦”和孔子的“大同梦”可能是最早的“中国梦”。这是和平(人与自然和世界的关系)、和睦(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谐(个人身心内外的关系)的梦,“和”是“中国梦”的精髓。
鸦片战争一声炮响,中国国门洞开,古老的中国梦随着“天朝美梦”一起被打碎,中华民族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噩梦”。自此百年,涌现出无数仁人志士,他们怀揣着“救亡图存”的“中国梦”,不懈探索奋斗,希望唤醒“噩梦”中的中华民族。1843年,魏源认识到“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1861年,洋务派掀起“师夷长技”、自强、求富的改良运动;1898年,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主张兴民权,倡西学,废科举,建学堂,发展近代工商业,实行君主立宪制;1905年,孙中山等成立同盟会,希图“创立民国,平均地权”,这些仁人志士寻求从国外获取“救亡图存”的新动力。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自此建立一个独立、富强、民主的新中国成为中国人民期待的,顺应历史的“中国梦”。1949年后,中国共产党开始领导中国人民追寻新的“中国梦”。1954年,党第一次提出了“四个现代化”的目标,1964年,周恩来提出了分两步走在20世纪末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目标,显然这段时期中国并未完全融入国际社会,“中国梦”的内向性质十分突出。
1978年后,邓小平提出了“三步走”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掀起了“图强求富”的“中国梦”。这个时期的“中国梦”强调同国际社会的互利共赢。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梦”的内涵越来越丰富。如今的“中国梦”也不再只是寻求国富民强,而是要拥有国际话语权和普世价值的定义权,增强设置国际议题和制定国际规则的能力;展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寻求价值共识和国际影响力;树立负责任大国形象,增强中国同国际社会的彼此欣赏;提升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此时的“中国梦”不是“孤芳自赏”或“自娱自乐”,“中国梦”不仅改变自己,也正在影响世界。
对此,《欧洲时报》在一篇社论中说,“中国梦”的承载既高远也实在,既厚重也轻盈,既深邃也朴实。她既是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的整体目标,也是每一个人的具体愿望;她是实现之日的荣耀,也是走在路上的艰辛;任何梦想,都需身体力行,锲而不舍,攻坚克难。
“美国梦”:美国软实力的载体
1620年,当英格兰移民乘坐着“五月花”号横穿大西洋来到马里兰,寻求清教徒能居住的“净土”时,“美国梦”已经萌芽——美国能够给全世界每一个人均等的成功机会,成功取决于才能和努力,而不是家世和背景,人人都有平等的权利,人人都有信仰的自由。
从17世纪中期开始,大量欧洲移民涌入美国。北美广袤的土地极大地满足了移民者对于财富和土地的需求,饱受迫害的欧洲清教徒,在这片无主的丰富资源和恶劣的广阔环境中寻找到自由民主。家庭背景、社会地位都没有实际意义,靠个人奋斗而取得成功成为人们遵循的法则。清教徒们受到上帝的“感召”,拼命工作,勤俭节约,严于律己,梦想建立一个“山巅之城”,清教主义深深影响了美国价值观,为“美国梦”提供了思想和宗教基础。有史家指出,“不了解清教主义,就不能真正地了解美国文化,同样也就不能真正了解美国梦。”
18世纪中期北美殖民地掀起“大觉醒运动”,这场运动扩大了宗教信仰自由,促进了殖民地的民主进程,推动了美利坚民族意识的形成,也孕育出美国式的民主理想。使“美国梦”的哲学基础深深地烙上了欧洲启蒙主义和人文主义的印记。
《独立宣言》的发表和独立的实现,使“美国梦”有了现实和法律基础。《独立宣言》写到:“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力。”《独立宣言》给“美国梦”插上了翅膀。
独立后,美国兴起了大规模群众性的“西进运动”,不仅开发了广袤的西部土地,更是滋生了美国人的流动性,培育了美国人的民主意识,铸就了美国人实用主义观念,增强了个人主义思想,“美国梦”在这一过程中被进一步发展,被赋予了开拓冒险精神。
南北战争后,“美国梦”的内涵得到深化。工业化的美国,涌现出许多白手起家的商业巨子,摩根、福特、洛克菲勒等通过自身奋斗创建了自己的庞大事业,“美国梦”在工业化浪潮中进一步深化了只要有才能、愿意努力都能取得成功的内涵。
20世纪的美国在风雨变幻的国际社会中脱颖而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国的参战对协约国的胜利是一个关键性的支持,1918年,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十四点”,它标志着美国要向世界表明,美国要以它的价值观念、道德标准来设计世界秩序,主宰世界事务。此后,“美国梦”的外延在不断扩大。第二次世界大战,以美国为主的反法西斯同盟取得胜利,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取得了至高无上的地位,成为真正的全球性超级大国,从美苏冷战到苏联解体,美国逐渐实现对世界的控制,建立起世界霸权,这个过程中“美国梦”充当前哨,向世界输出美国式的自由民主价值观。
到了21世纪,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微软的比尔·盖茨、苹果的乔布斯、“脸谱”创始人扎克伯格以及谷歌创始人拉里·佩奇等,凭借自己的智慧,积累了庞大的资产,成了当今“美国梦”的新偶像。
现任美国总统奥巴马,一个草根出身的非裔美国人,用他独特的传奇经历、非凡口才、坚韧毅力和竞选中所取得的不俗战绩,向美国民众全情演绎了一个现实版的“美国梦”。在他的身上,人们看到了希望的伟大、梦想的力量,而且这一切可以超越种族与肤色。正如奥巴马在赢得美国总统大选后所说:“如果还有人仍在怀疑美国是一个一切皆有可能的地方,仍有人不知道我们的缔造者的梦想在我们这个时代依然鲜活,仍有人怀疑我们的民主力量,那么今晚就是给你们的答案。”
无疑,“美国梦”代表着最大化的个人自由,最先进的物质进步和最丰富尤其是最平等的成功机会。美国梦的精神实质就是,人人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而获得个人成功。“美国梦”成为美国崛起的文化动力,成为美国影响世界的软实力。
“中国梦”、“美国梦”,梦境各不同
“中国梦”和“美国梦”是当今世界经济最强大的两国人民各自的梦想和愿望。笔者认为,“中国梦”和“美国梦”不仅仅只是地缘上的区别,而是两国处在不同时空,秉持不同的思维方式与生存方式的体现。
思想基础不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一个新高度,这一高度体现在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三位一体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着“中国梦”的实现。而“美国梦”以洛克关于保护私有财产才是保护个人自由权利的第一基础为核心,这种物质个人主义理论在美国深得人心。
本质内涵不同。“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亚当斯在1931年写的《美国史诗》中写到“美国梦”就是“对这样一个国度的憧憬,在那里每个人都可以生活得更好,更富足,更充实,每个人都有依照自己的能力实现目标的机会”。简而言之,“美国梦”即美国给所有有梦想的人提供机会,每个人在这里都可以通过奋斗达到成功。“美国梦”突出个人,强调个人成功和奋斗,而“中国梦”强调国家和个人命运休戚相关,不能割裂,紧密相连。
社会经济类型不同。“美国梦”基于经典的市场经济,共同利益的提高是通过每一个人追求自身利益的结果来实现,而“中国梦”基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强调通过每一个人为他人做出贡献,实现更广泛的共同体的利益最大化,从而也提供个人的福利,就是互利双赢。推而论之,“美国梦”是基于一己之私的追求,“中国梦”追求较大范围的共同利益;“美国梦”是通过和其他人在竞争性的市场框架里公平竞争以确保财产,“中国梦”强调成功来源于共享的关系,而非孤立奋斗。
文化背景不同。“中国梦”根源于悠久的中华文明,“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中国人民始终将国家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无论面对多大困难和挑战,都能以国家民族的兴衰荣辱为最高目标。“美国梦”是二百多年的资本主义和西方文化滋养的产物,它体现的是移民文化,是一个移民国家每个人都有的淘金梦想,而随着新自由主义以及其他各种思潮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美国的流行,“美国梦”的内涵和目标也在发生变化,而追求财富、追求物质利益和享受也是其重要的目标。
历史境遇不同。中国从鸦片战争开始遭受了百年耻辱,从中体会了国家的毁灭之痛,“中国梦”因此更加坚守和平主义、合作策略和沟通对话;而美国在近百年间体会到的是光荣与梦想、成功与辉煌、领导与主宰,因此“美国梦”更多强化霸权主义、单边主义和竞争策略。
政治文化不同。“美国梦”主要围绕着占有、分配资本及保护私人财产权利展开,民权、政治权利和社会权利都以各自的方式被设计为使财产利益增值,自由被定义为不依靠他人。而“中国梦”围绕着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观念,以人为本,维护个人进入周边环境的权利,获得自由意味着更深地陷入与他人之间彼此依赖的关系,在集体中越有可能实现个人价值。
实现途径不同。美国从西进运动到1898年的美西战争,再到21世纪对南联盟、伊拉克、利比亚以及国际恐怖主义的军事打击,“美国梦”的实现途径总是通过一定的对外扩张和霸权主义。而中国自古都以睦邻友好为原则,新中国成立后更是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中国梦”的实现靠的是中国的和平崛起。由此,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发展的和谐世界成为实现“中国梦”的国际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