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负债15万亿财政承压 土地收入大幅减少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147 次 更新时间:2013-04-28 22:38

进入专题: 地方债  

杜涛  

焦虑感包围着刘局长。这位“财神爷”——一个北方副省级城市的财政局局长很是挠头,当地的财政收入增幅在下降,但是刚性的财政支付却在不断增长。

去年他所在的这个城市,仅土地出让收入就少了80亿,占当年财政收入的近一半,今年他盘算着要向财政部多要些转移支付。事实上,这种焦虑侵袭着中国很多地方财政局局长。财政部上周召开的一个内部会议上,参会的地方财政局长都在大倒苦水。

经济观察报从参会的一位人士处了解,甚至财政部的一位副部长也用“风景这边独好,山雨欲来风满楼”这两句诗来表达中国经济相对欧美的良好势头以 及中国财政支出正面临的处境。要知道,2008年10月至2009年4月的国际金融危机期间,中央财政收入曾连续七个月负增长。

“虽然今年部里的预算增加了点,可资金的盘子就那么大,各地的竞争激烈是不可避免的了。”刘局长半开玩笑地说,如果转移支付不够市里的支出,那就只好去财政部门口“要饭”了。

“要饭”也未必能解决他的问题。因为中央财政也“没有余粮”啊。财政部刚刚公布的2013年第一季度财政数据显示,全国公共财政收入增速比去年 同期回落了一半多。其中,中央财政收入同比负增长0.2%。尤其是3月,负增长达到5.2%,接近去年8月负增长最高值6.7%的水平。

2013年的各级政府财政状况还不是一季度财政收入数据反映的那么简单。因为地方债务在2003年到期总额将近3万亿,占地方财政总收入的50%。而对于地方债务的总规模,有券商的报告已经调整到预测界定为12万亿到15万亿元的区间。

收入压力

西藏自治区今年拿到的一个大礼包,让各地的财政局长艳羡不已。

西藏2013年一季度的财政收入表中,一家上市公司限售股解禁转让,缴纳的所得税及其他税收收入达到了4亿,带动该地区的税收收入同比增加百分之一千多,近10倍的税收增幅。2009年一季度西藏自治区完成财政收入5.69亿元,相比之下,4亿元可是一笔不小的财富。

这只是偶然的幸福。2013年第一季度中国大多数地方的财政收入虽然总体增加,但增幅在下降,其中地方本级财政收入比去年同期下降4.6个百分点,财政收入中的税收收入比去年同期下降3.7个百分点。

经济观察报获得的一份数据显示:陕西省2013年1-2月份的企业所得税下降了12.03%,主要是企业利润增速回落。

山西省一季度税收完成同比下降3.5%,减收22.3亿元,其中国税收入同比下降16%,地税收入同比增长13.3%,非税收入更是同比增长了57.5%。甘肃省陇南市2013年第一季度的收入也是在非税收入的拉动下保持了较大增长。

东部一个经济排名在全国前几位省份的国税局局长表示,今年第一季度的税收收入任务根本没有完成,差额还不少,工厂有一半没有开工,地税反而没有受到多大影响,“今年是任务最艰巨的一年,比较被动”。

财政部的公开消息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属于中央的收入下降比较明显,而地方税收今年第一季度的增幅要超过中央税收收入的增幅,土地出让金更是有了非常大的增幅。反映经济发展形势的主要还是中央收入,比如由进出口税收、增值税收来判断,这些数据一季度不是很乐观。

在2013年第一季度,增值税同比只增长了0.4%,企业所得税同比增长2.6%。但是,工业企业所得税同比下降7%。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同比下降了28.7%,关税同比下降了27.5%,出口退税同比下降0.6%。

财政部财科所副所长王朝才告诉经济观察报,国税中包括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这些是与经济发展同步,与制造业、流通业等息息相关的税目。2012年下半年财政收入开始进入低速增长期,主要是因为经济发展减速、进出口下滑,国内大型企业比如钢铁水泥业的不景气等造成的。

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教授冯俏彬也表示,现在的收入状况可能是去年经济形势的一个延续表现,顺延2012年的形势惯性下来,还有前期的一些财政 改革在后期的一些效果反应。对于2013年的财政收入,她认为压力会非常大,财政收入放缓与刚性支出不断加大的矛盾会凸显得非常厉害。

新增债务

上述那个北方副省级城市的刘局长告诉经济观察报,2012年该市本级财政收入不到200个亿,每年从中央拿到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接近200 个亿。但是这个收入相对于该市发展所需要的资金,缺口依然达到了200亿~300亿元,资金对于处于发展时期的中国来说,是永远不够用的,不论是东部还是 西部省份都一样。“我们本级政府的收入每年也就刚刚足够人头费用、办公费用等,其他刚性支出比如民生、教育等支出只能靠转移支付,而其他的发展资金就用项 目去部里申请钱。”刘局长说,当配套资金不够的时候,只能再去借债,有的去银行贷款,但是现在也不好贷了,也有的去走其他融资手段。

东北一位财政系统人士表示,现在地方政府的收入放缓,在教育、养老、医疗等刚性支出不断增长的情况下,政府肯定会想多条渠道去找钱,发债融资肯 定是其中的渠道之一。与此同时,未来城镇化的投资继续加大,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也会加大,但在政府收入放缓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只能去想更多的解决办法。

至于这会不会推高地方的债务,一位财政专家告诉经济观察报,许多负债发展的国家都是借新债还旧债,在面临产业升级、城镇化提速等关键时期,中国 也会经历这个阶段。但是地方债务到现在也没有一个新的准确数字统计,每年、每轮新债偿还旧债和不断增加新的债务规模多大还难以定论。

2011年6月,国家审计署发布了有史以来最权威的一份地方债务统计报告,据其披露,截至2010年末我国地方债余额为10.7万亿元。东方证券预计,2013年地方融资平台债务的总规模将增至12.77万亿元。而在华泰证券 看来,2012年地方债务预估将达到15.3万亿,这些数据还只是省市县的地方债务。

一位广东财政系统人士分析称,2009年扩张信贷增加投资的行为到2010年经历收缩,地方政府的一些融资平台借债被逼走向了信托、债券、银行业内部影子银行等其他形式,而且存量债务还必须滚动,不然债务链会直接断裂。

浦发银行 对公业务部的一位人士直言,今年对于地方政府的贷款很少,一方面由于监管部门要求收缩对于政府的融资,防范风险;另一方面,地方政府确实没有大的、优质的项目可做贷款,“地方政府应该学会节约过日子,不能没钱就找银行。”

今年的博鳌亚洲论坛上,原财政部部长项怀诚就表示,地方债务透明度不高,而且地方债务本身或超过20万亿元,中央和地方债务加起来占GDP的40%左右。由此看来,两年间,中国地方新增债务至少在2万亿以上,增幅超过两成。

根据国家审计署披露的信息,去年和今年地方政府债务将进入集中偿还期,53%的地方债务将于2013年底前到期。

2013年各省财政预算报告已经显露出地方债务的担忧。浙江省的财政预算报告称,“地方政府性债务进入还贷高峰期,一些市县财政资金调度的压力较大。”湖南省的预算草案则直接点出,“偿债压力很大,一些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运行存在隐患,财政潜在风险不容忽视。”

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杨志勇表示,地方债务问题由审计部门发布而不是财政部发布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不是由财政部门去统筹地方政府债 务,最后极有可能变成财政部门很大的负担。“其实对于地方债务本来是不需要付出代价的,分税制以后,应该开放地方发债权,但是现在不允许地方发债,不允许 地方出现赤字,还让地方政府做许多事情,财权与事权不匹配,并且还允许地方政府以其他形式去借债。”杨志勇说,企业债券的批准归了发改委,但是最后兜底的 只能是财政。

2013年4月9日,国际评级机构惠誉将中国的长期本币信用评级从AA-降至A+,理由是担心政府债务膨胀及影子银行扩张损害金融稳定,这是自1999年以来中国主权信用评级首次被一家大型国际评级机构下调。

4月1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在研究部署下一阶段工作时提出,要有效防范地方政府性债务、信贷等方面存在的风险。

增收之道

经济观察报从接近财政部人士处获知,若是未来财政收入不见持续转好,将不排除中央政府增发国债的可能性。该人士同时表示,国债额度是有限定的,时间也会大约提前半年,这样来看,就算发行国债,也会在2013年的下半年。

不过,在财政专家看来,2013年不论是财政收入放缓还是地方债务增加,要解决的首先是增加收入的问题,只有收入增加才能减少地方财政压力,降低地方债务的风险,也就是要开源节流。

构建地方税收体系被寄予厚望。其中,在专家看来最有可能实施的是房产税的继续试点,与此同时,资源税对于中西部政府来说,又是一个新的财源,这两个税种属于地方税种,有利于增强地方财力。

不过,王朝才认为,可以减少和压缩专项转移支付,通过发行国债来支持财政政策,但是不能加税,若是通过开征新税增加财源,则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极大。

河北省财政厅的一位官员告诉经济观察报,现在来看中央的政策,一边是扩大财政赤字,另外是在支出事项和结构上进行优化,有些支出项目,特别是专项转移支付,肯定有不少会被压缩减少,另外还会大力减少行政经费。

冯俏彬表示,现在没有一个可行的方法去解决庞大的地方债务问题,是需要一个联动的大动作,而不是简单的规定政府,允不允许发债的问题。她还说, 财政部门权力的碎片化对于解决地方债务来说是非常不利的,地方债务中的许多工作没有财政部门的参与以及掌握,未来会有很大的弊端。

    进入专题: 地方债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经济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63454.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经济观察报,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