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南生:苏里南总商会的选举和对副总统的“诽谤”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465 次 更新时间:2013-04-26 15:45

进入专题: 选举   民主  

袁南生 (进入专栏)  

2011年12月,苏里南总商会换届选举前夕,苏里南《标准时报》刊载了一条爆炸性的消息:总商会开了一次研讨会,揭露副总统、总商会上届会长阿梅拉里通过展销会使大量金钱非法流入了个人腰包。当地《洵南日报》、《中华日报》等均在头版头条转发了这条消息,全文如下:

总商会将于本月选举产生新一届理事会,总商会会员和一些非会员于星期二晚上举行了一次研讨会。

研讨会由总商会会长候选人沙姆•宾达主持。研讨会揭露出惊人消息:上届总商会会长阿梅拉里自2004年以来,通过总商会展销会赚取了大量金钱。阿梅拉里主要是通过布索斯基金会赚钱,他同时是这一基金会的主席。

研讨会还指出,国家工商部自2004年以来从没有审计过总商会的财务,也从来没有一位内阁部长愿意去审计。现任副总统阿梅拉里曾当过15年总商会会长,他现在在幕后大力操控,以便让现任理事会成员能够重新当选。

宾达说,如果他当选,新的理事会将调查总商会过去几年在财务上见不得人的事。他称:每年总商会展销会收入的80%的钱都流入了阿梅拉里所控制的基金会,只有20%的收入进到了总商会的账上。总商会展销会会场租借给了布索斯基金会,每月租金为1万苏元(约2万多人民币),而展销会门票收入就有50多万苏元。

总商会老办公楼以400万苏元出售,但这些钱的去向没人知道。

爆炸性消息之后的“意外”

看到这条消息,我的脑袋一下子就炸开了:这是真的吗?如果不是真的,公开指责现任副总统曾非法获取大量金钱,那岂不是诽谤?宾达等人举行研讨会来揭露副总统的“问题”,是不是非法活动?他们会不会因“诽谤”被警察投入监狱?副总统会不会把他们送上法庭?如果是真的,阿梅拉里的副总统位子保得住吗?苏里南政坛会不会因此引发一场“地震”?阿梅拉里会不会因此被追究刑事责任?

苏里南总商会是苏最大的非政府组织,5年改选一次,负责组织商品展销会,推动进出口贸易,协调商界利益,同时在发放营业执照等方面起重要作用。正因为如此,每次换届选举,竞争都很激烈。只是这次换届选举,宾达等人矛头直指副总统、前会长阿梅拉里,这倒是史无前例的事情。也正因为如此,人们不仅对总商会的选举空前关注,而且对“副总统会有什么反应”、“这一事件怎么收场”特别关注。

苏里南国家不大,总共53万人。总商会的选举采取的不是代议制,即不是推出代表选举,而是全国的商家直选21个理事。12月12日至14日,全国各商家按制造业、餐饮业、零售业、资源开发业等依次投票。选举结果出来,十分高调的印度裔商人宾达落选,他连总商会理事都没有选上,自然不可能被选为会长。宾达的团队也几乎全军覆没,仅1人入选。其余入选的理事,都是副总统的支持者,即宾达的反对派,其中4位华商首次入选。2012年1月,总商会新一届理事会选举产生了新会长。使我深感意外的是,我原来以为十有八九会发生的事情居然什么都没有发生:

首先,苏里南总商会理事会并没有指控宾达“诽谤”,没有要求宾达给个说法,还理事会(特别是还副总统、前会长一个清白)。总商会既没有要求宾达赔礼道歉,更没有将他告上法庭。总商会只是发了一个简短的声明,说“总商会财务制度规范、收入都是按章管理”。言下之意,总商会没有“猫腻”,没有化公为私,没有中饱私囊。选举结果出来后,总商会理事会会长纳仁德培对记者发表谈话,说希望能与落选的候选人在日后的工作中进行友好的交流,大家保持良好的合作,同时希望落选的候选人在下届选举中努力获得机会。

其次,选举结果公布,宾达等人落选后,宾达等人没有宣布抵制选举结果,没有指责大选结果不公正,没有不承认新一届理事会。他虽然对选举结果感到不满,但承认选举结果,表示希望新一届理事会能领导好总商会的工作。当然,他没有收回对阿梅拉里副总统的指控,相反再次指责副总统。他说:“他的团队在这次选举中获得了不少经验。他和他的团队看到了政治党派是如何对候选人进行施压,也认识了副总统是如何借组织选举为由,公开对选举进行干涉。”宾达对他的一名支持者路歇•拉阿登成为金融保险业的代表,被选为理事会成员感到很高兴,表示希望当选者能实现自己的工作目标。

再者,阿梅拉里自始至终没有就宾达等人的指控讲过一句话,好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一样;而执政党对宾达等人的言行无任何反应,明明宾达等人通过开研讨会来揭露总商会的“腐败”,指名道姓地谴责阿梅拉里中饱私囊,且向新闻界作了披露,但执政党没有任何人说宾达等人的所作所为是“诽谤国家领导人”,是“企图抢班夺权”,是“非组织行为”。对宾达一方,警方没有立案,没有调查,当然更没有人被投入监狱。也没有任何人站出来为副总统辩护。对宾达指控的对象副总统及总商会现任理事会成员,反贪机构也没有立案调查。

最后,反对党对宾达等人对阿梅拉里副总统的指控,既没有拍手叫好,更没有推波助澜,乘机倒阁。

众人沉默的原因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苏里南的朋友告诉我主要有如下原因:

一是选举程序高度透明。全国各商家直接投票,连续投票3天,按行业投票,每天投票情况及时公布。先投票的行业,会及时宣布该行业的当选人,在程序上没有瑕疵。各行业的候选人不通过媒体为自己造势,而是凭借行业内的互动,各候选人在自己的行业内亲自去拜票。高度透明的选举机制,保证了选举结果的公正性。例如,苏里南零售业、餐饮业由华商主导,或者说华商基本“垄断”了苏里南的零售业、餐饮业。理事会4个华人候选人与其他族群候选人虽竞选激烈,但因为这次苏里南的华商踊跃参选,击败了竞选对手,其他族群的候选人除了承认败选,承认选举结果,不能说别的什么。

二是苏里南的核心文化使然。苏里南的核心文化是“宽容”文化,宽容文化构成了苏里南的基本国情。苏里南是移民国家,除了4%多一点的原住民为印第安人,其他民族都是外来的。这个国家纯种人不多,混血人越来越多,这奠定了苏里南民族和谐、社会宽容的血缘基础。高官未婚同居,国会议员及其他社会名流一夫多妻,平民百姓在媒体上指名道姓批评总统,老百姓成群结队质问政府高官,高官和公众人物为失误公开道歉等等,大家都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了。

三是苏里南的制度保障使然。苏里南宪法规定公民有言论自由、结社自由、出版自由、迁徙自由等等,这些规定不是虚的。例如,53万人的苏里南,有40多个政党。在苏里南,想建立新的政党,只要有人加入,想建就建。苏里南宪法至上,任何人在法律面前平等。鲍特瑟总统上台前,涉嫌一刑事案件成为被告,当上总统以后,对涉及他的这一案件,审判照样进行。总统政令如被认为违宪,法官可以判决总统政令无效。

2011年7月26日,苏里南所有报纸登载了这样一条消息:苏教育部推出的小学六年级历史新课本公开指责苏里南现任总统鲍特瑟曾发动军事政变,课本有几章专门讲述上世纪80年代鲍特瑟军政权时期的历史,其中有一段描述在那个时期,“经常有人会神秘失踪,有的人会无缘无故地被军人虐待,也有一些人会莫名其妙地死去。”更有甚者,课本公开写道:“鲍特瑟作为当年军政府的领导人,于1982年12月7日下令逮捕16名异议人士。12月8日那天,其中15人被严刑拷打后被杀害。”课本有一页上还印着一副图,画的是一群抗议的人士举着一块标语牌,上面写着:“鲍特瑟是杀人犯”。新教材竟然公开指责新总统是“杀人犯”,这在世界历史上恐怕是闻所未闻的事。事件发生后,鲍特瑟总统没有公开就此说过一句话,没有一个编教材的人被抓起来,教育部也没有因此受到整顿,教育部长一直稳稳地坐在部长的宝座上,苏里南政坛也没有因此引起动荡。原因很简单,总统是不是杀人犯,法院正在审理,正因为判决没有出来,新教材理所当然地被停止使用,编教材的人也不存在所谓对总统进行了“诽谤”,所以就不能抓捕任何人。对总统的“诽谤”尚且如此,对副总统的“诽谤”又算得了什么?

四是受前宗主国和周边国家的影响,特别是受荷兰和美国的影响。荷兰的殖民统治为苏里南带来了西式民主,美国的影响则使西式民主越来越成为苏里南社会习惯。特别是阅读美英荷的报刊杂志,成为苏里南人的时尚,人们对西方电视电台节目已耳濡目染。例如,打开CNN,美国老百姓最乐此不疲的事也许就是骂总统了。总统官大,骂得爽,也引人注目。骂,可以私下骂,也可当面骂,更可发表在报纸上骂,不管有没有道理。对他们“三环火煎炒炸样样都行”,人们见怪不怪。

美国的大众传播媒介被视为第四权。总统“进入政治绞肉机,就得让美国新闻界任意碾压”。苏里南朋友给我讲到一个美国的例子。100多年前,美国总统安德鲁•杰克逊曾被人骂得狗血喷头。当时《文森斯报》这样骂他:“野心是他的罪恶,阴谋是他的爱好,腐化是他的作为。他登上政治舞台,就像一个毫无廉耻而又无法无天的赌徒来到赌场。他赌赢了,但他受审的时间也接近了。他必须把他赢到手的东西退回来,扔掉他的假面具,让他退休后一命呜呼。”还有一份报纸更甚:“杰克逊的母亲是一个公共娼妓,是英国士兵带到这个国家来的,后与一个黑白混血儿结婚有了几个孩子,杰克逊就是其中之一”!这分明是在进行恶毒的人身攻击,面对如此的谩骂和攻击,杰克逊也没有生气。他说,他人的骂声可以促使自己做事谨慎,少犯错误。在苏里南人看来,美国总统都骂得,苏里南总统为什么骂不得?既然鲍特瑟总统都骂得,宾达对阿梅拉里副总统骂一骂又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

允许人们对领导人随意批评,社会生活是不是会很乱,会不会影响国家的稳定大局?从我对苏里南零距离的观察来看,不会。正因为人们有什么不满,随时可以通过适当的渠道得到反映,适当的平台获取沟通,适当的方式得以宣泄,这样社会反而乱不起来。苏里南就是一个有力的例证。

原载《清风》杂志2012年第4期

进入 袁南生 的专栏     进入专题: 选举   民主  

本文责编:jiangxl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国际关系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63392.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爱思想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