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锡:欧洲企业环境保护考察后记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802 次 更新时间:2013-04-15 18:04

进入专题: 环境保护  

周恩锡  

二次世界大战给欧洲各国带来了严重的灾难,在战争的废墟上,五十年代各国开始了战后重建工作,随着工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六十年代欧洲各国都遇到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不相适应的过程。比如:多瑙河、莱茵河等是几个国家共有的河流,如何保护好多瑙河的水资源就成为各国共同面临的共同问题。始于六十年代,各国开始制定环保的法律和政策,现在德国的环保法规已达一万多条,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充实和完善。企业对国家环保部门制定的法规不能打任何折扣的完成。举例:一家德国大企业发生生产事故,老板赶到现场不是马上到事故现场而是到外排出水口,看有没有污水排到厂外影响多瑙河水质,当看到多瑙河没有受到污染才松了一口气,因为老板深知生产损失可以补救,环保的好坏关系到企业的存亡,有时无法补救,倘若多瑙河水质受到污染,经媒体曝光该企业股票就会大跌,厂子就会声名狼藉直至破产都有可能,所以企业主把环保看做的第一生命线。欧洲企业经过七、八十年代环保治理技术不断涌现及实施,在九十年代已经达到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道路。简单归纳一下欧洲环境保护的发展道路,50年代工业发展发生环境问题;60年代制定环保法律、法规;70、80年代企业环保技术开发,环保治理;;90年代企业实施清洁生产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世记末及新世记已经摆脱了环境污染给人们带来的困惑。“美丽”欧洲已经不是梦想,世代传承的欧洲土地已经是风光无限,尽管还有这样和那样的问题,但是完成了工业污染的华丽转身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应该说,欧洲工业发达国家在环境保护上走了一条成功的道路,在50年代工业发展的过程中积累的资金,有效的解决了环保治理资金的短缺,尽管在工业生产的过程中发生过污染事故,多是局部性,没有发生类似日本曾发生的重大的污染事故,欧洲各国企业有很多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一、政府环保部门执法严格,不搞一刀切,考核指标符合企业现状

德国巴斯夫公司是世界跨国集团企业,仅在法兰克福的巴斯夫总部就有4.4万人,生产3000余种石化产品,企业外排废水经过处理后排入莱茵河,政府环保部门要求所有企业排入莱茵河的废水COD<120,根据巴斯夫公司是跨国企业,其外排水质十分复杂,为了保护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和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环保部门确定考察巴斯夫公司两个指标,⑴生产废水进入企业内的水处理装置去除率要达到达到90﹪以上,如果去除率〈 90﹪,政府管理部门要按照法规对企业进行干预和罚款⑵面对水质十分复杂的实际情况,政府管理部门经过测算确定其排入莱茵河的考核指标COD<172(高于其它企业规定的COD<120),综合考核两项指标同时达到要求,可示为达标排放。环保部门没有强调巴斯夫企业也必须达到COD<120,它们不搞一刀切。反观中国环保部门对所有企业的考核指标一刀切,似乎很公允,其实质是政府有关部门的不作为,因为这样做是最简单的懒汉思维。把所有责任都推给了企业,由于大多数企业都没有24小时在线仪表监测,全靠化学分析方法。企业说不说瞎话瞒、骗有关部门,就全凭良心了……。对于国内类似巴斯夫的大企业,只能增加企业的运行成本,降低了国际同行业的竞争能力,德国环保部门的做法值得中国环保部门学习并借鉴。

二、企业环保监测是搞好环保工作的耳目和基础

多年的实践证明,企业环境监测数据的正确与否是搞好环境工作的根本,假数据诱导的环保现状必然危害企业和国家并制定出错误的政策。政府环保部门要求企业对外排水,气,噪声等,必须进行24小时在线监测,完好率近100%(一年允许仪表进行二天检修)。现在中国大多数企业在外排废水监测还是化学分析方法,很少有在线监测仪器,这就为某些企业造假创造了条件,因为化学分析方法和取样时间、地点,分析方法等都对结果有重要影响。按照常理,环保部门是环保数据的权威监测者和发布者,现在很多地方环保部门和相关企业的公信力堪忧,比如,广州市环保部门称2012年全市空气质量优良率高达98.4%,报告刚一发布就遭遇“数据注水”的质疑;再比如,近期遭遇数千头死猪漂浮事件之后,上海市水务部门的检测结果称“水质指标正常”,很多上海市民同样对此持怀疑态度。关键的举措是增加环保数据的公信力。具体来说,一是要完善相关的标准体系,建立更加科学的信息采集机制,提高样本采集的代表性;二是要通过更加充分的信息公开,提高环保信息的透明度;三是及时回应公众质疑,并为公众提供更加多元的监督渠道。如何保证企业环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能有效反映生产的实际是我们应认真对待的问题。欧洲各国在这方面的经验也是不强调一味用现代化的在线仪器监测,而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重要地方坚持在线监测与化学分析方法相结合,比如:德国巴斯夫公司工业废水做循环水除用在线仪器分析以外坚持用化学分析方法,以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三、企业环保管理由末端治理转为全方位、全过程管理

多年的实践证明,生产企业环保管理的末端治理是一条错误的治理路线,随着工业技术的进步和提升,末端治理废弃物已经不能适应企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在全过程的治理过程中,认真推行少废及无废工艺过程的清洁生产,把节能、降耗、环保的全过程综合考虑,使环保部门在企业成为同样创造效益的部门,极大的调动了企业的积极性,欧洲在90年代,如,德国拜尔公司投资建立焚烧炉,将企业的废液、废渣、废气,等废弃物质及附近居民的废渣收集起来进行焚烧产生蒸汽用于发电,把原来用于天然气发电的自备电站停掉。使企业效益、环保、节能、降耗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推行全方位、全过程的清洁生产需要我们认真学习和借鉴。虽然这些年在中国学习并推广清洁生产做了很多工作,也取得一些进步,和欧洲发达国家比较还有很多大量工作要做,“任重而道远”。

四、政府主管部门制定环保标准,促使企业不断采用新技术适应标准

欧洲各国多数是每三年对已经执行的环保标准修订一次,制定标准的依据是企业产品的升级换代以及民众对环境的要求。企业研究环保新技术,新设备不断提高治理水平,以达到政府环保部门提出的标准。90年代清洁生产的发展,使企业由过去重视产品和效益的二维法向着企业重视安全,环保及产品,效益的三维法发展,也就是中国常提到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

……

中国有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的一整套环保管理办法,改革开放理应在环境保护方面做的好一些,因为我们是人民的政府,是社会主义国家。实际情况是我国江河湖泊普遍遭受污染,全国75%的湖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90%的城市水域污染严重,南方城市总缺水量的60%-70%是由于水污染造成的。污水排放祸国殃民,大量污染环境的事实触目惊心。近期媒体报道河北兴隆2.3万平垃圾山威胁北京水源,中科院称北京灾难性水缺乏状况恶化,渤海生态恶化 最差水质占总面积23%,…………。 当前中国污染现状“冰冻非一日之寒”, 1958年大跃进,国民经济强调“钢铁升帐做元帅”,造成国民经济发展比例失调,后为了备战需要,许多企业搬迁到大、小三线,环境污染的不少企业搬迁到内地许多河流的上游。当年环境治理设施跟不上,形成第一次大规模的污染源搬迁,造成后患多年难以偿还。改革开放,强调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各地政府借助国外资本,以GDP为中心,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对环境保护认知难以同步跟上,第二次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污染结果是中国仍然走了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也许用 “局部在改善,整体在恶化”更接近中国环境现状的实际,俗称中国社会主义的特色吧! 2013“雾霾”天气之所以频频蒙蔽北京的蓝天,目前,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烟尘排放量均占全国的30%,单位平方公里污染物排放量是其他地区5倍以上。“这些地区每年出现霾的天数在100天以上,个别城市甚至超过200天。”不仅仅是现代化的都市被雾霾所笼罩,被列为城镇化目标的广大乡村同样面临生态环境污染的危机。这样的处境,意味着中国的发展不仅存在社会层面的城乡矛盾,在生态环境方面更是同病相怜。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一份世界卫生组织关于空气的排名,显示中国空气最好的城市海口排名倒数273名。钟南山指出“管你什么和谐社会,管你什么纲领的,关键的空气、食物、水都不安全,什么幸福感都没有。”数据显示,对于美丽中国而言,对于“中国梦”而言,中国大地还有什么可以肆意消费的本钱? “生态环境关系人民福祉,关乎子孙后代和民族未来。” 面对当前严重的环境现实,该如何学习发达国家环境保护曾经走过的路,笔者以为要认真的学,不能没有学好就想飞,以致于环境保护与生产建设“三同时”,决不走资本主义老路等一系列政策成了没有实现的空头支票、成为当今国际社会的笑柄。中国人民不要不择手段获取的GDP,不要带血的GDP,要绿色的GDP.讓中国成為「低碳綠色发展国家」。未來全球所有的產業都將強調綠色生產,綠色產業是未來產業競爭的新領域,消費型態也必須符合節能減碳的要求。為我們子孙后代留下清朗的天空,乾淨的空氣,豐沛的水資源,以及生意盎然的山林、溪流、濕地與海洋。是现代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进入专题: 环境保护  

本文责编:jiangxl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笔会 > 散文随笔 > 域外传真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63028.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爱思想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