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宪:发展中大国分化组合对世界和平稳定发展的影响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3738 次 更新时间:2005-03-31 10:40

进入专题: 大国  

温宪  

2004年的世界可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作为世界惟一超级大国,美国在处理伊拉克乱局、全球军力调整、大选后政策走势等方面的一招一式对整个国际格局仍然具有“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应。然而,一个不可忽视、势将具有深远影响的现象是,2004年发展中大国内外政策调整步伐加快,发展战略更为明晰、自信,战略利益角逐力度明显增强,发展中大国间关系出现更为积极的调整,基于长远战略利益的重新组合或相互倚重势头强劲。在世界各大力量矛盾运动错综复杂不平衡发展的情形下,发展中大国间的分化组合对世界和平、稳定和发展前景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认真审视发展中大国分化组合对世界和平、稳定和发展的影响,对于我们更为客观地认识世界形势,进而趋利避害,为中国的建设与发展争取更为良好的国际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认为,“发展中大国”是一个具有相对意义的概念。发展中大国的概念与近来学术界常常使用的“新兴大国”的概念有重合之处,均可从国土面积、人口、资源和市场规模、地区大国地位、在国际政治、经济、军事等事务方面的参与程度、经济发展状况等角度加以界定。2003年10月,美国高盛研究所在其题为《与BRIC共同梦想——通往2050年之路》的报告中,以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英文第一个字母组合而成一个新词,并将此词所代表的四国与日、美、英、德、法、意6个发达国家进行对照比较。本文将借助这一概念,将BRIC所代表的四国视为发展中大国。此外,为了更为全面地反映全球现实,本文也将南非视为发展中大国一并论述。

一、失衡与抗衡交织的世界催化着发展中大国间的分化组合

当今世界是一个失衡的世界。〖HT〗在全球经济和政治领域,富者愈富,贫者愈贫;强悍者更加蛮横,贫弱者更被抛向边缘。新军事变革发展的失衡导致了军事技术的“时代差”。面对已建成信息时代信息化武器装备体系的强国,仅拥有工业时代机械化半机械化武器装备的发展中国家处处被动挨打。在强权面前,公理常常显得有些苍白。全球反恐大业中治标与治本、动机与效果严重失衡。处于所谓“单极时刻”的美国就那么舒服么?其实,它的全球强势地位与其安全感缺失、道义形象毁损同样处于失衡状态。一场伊拉克战争打开了一个“潘多拉魔盒”,那里盛满了由于世界失衡所导致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宗教等种种深刻矛盾。

当今世界也是一个一超与多极间不断发生着较量、牵制、对抗、调整、抗衡的世界。2004年以来,随着美英发动伊拉克战争道义基础被冲决,美国在“9·11”事件后精心营造的“反恐联盟”或“基于意愿的联盟”趋于瓦解。西班牙马德里大爆炸发生后,美欧矛盾和裂痕更加深刻。美国与伊斯兰世界的矛盾进一步激化,改造中东的图谋难以实现。无论是在全球战略、经济利益还是在价值观念上,向美国说“不”的声音愈发响亮。围绕着制约美国强权和单边主义,大国关系格局进一步调整。较之伊拉克战争爆发前后,2004年以来联合国的地位和作用有所增强。美国凌驾于国际法之上,使联合国边缘化的做法受到普遍反对,依托联合国这一多边平台推动多极发展的势头增强。在谈及伊拉克战争时,联合国秘书长安南2004年数次明确表示其不合法性及伊拉克战争后世界并没有变得更加安全,表现出了强硬的姿态。

在失衡与抗衡交织的世界中,不同力量板块间的矛盾运动恰恰为发展中大国创造了战略回旋空间。“强权即公理”的现代版演义从一个侧面强烈地刺激了发展中大国的危机感和机遇意识,“发展是硬道理”成为跨越不同国界的共识。在全球格局中,发展中大国的分化重组格外醒目,也因此成为牵动国际形势发展变化的重要动因。在新的形势下,发展中大国内外大政方略大致有着如下共同特点:

1.在强烈的危机感和使命意识的激励下,更为积极地参与国际社会游戏规则的制定,力争在一个新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中占据更有利的地位,成为各发展中大国制订新战略的着眼点 。俄罗斯总统普京强调,“俄罗斯正处于数百年来最困难的一个历史时期,首次真正面临沦为世界二流国家,抑或三流国家的危险。”印度前外长辛哈断言,印度是一个“从自视为一个发展中弱国转变为正在崛起的强国”。巴西、南非一直毫不掩饰欲在本大陆发挥火车头作用愿望。国际秩序的重塑和国际规则的调整蕴含着巨大的利益空间,争夺在国际体系中的主导权和影响力成为2004年以来发展中大国战略角逐的重要内容。围绕世贸组织多边谈判、地区政治与经济合作、国际安全机制建设、反恐及防核扩散等重大问题,发展中大国积极争夺话语权和决策权,并将推动联合国改革作为在国际舞台上占据更为有利战略地位的着力点。巴西、印度、南非都已强烈表达出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愿望。

2.为了追求本国长远利益的最优化和最大化,发展中大国均注重既综合又灵活地制定和实施长期发展战略,意识形态色彩更加淡化,务实色彩更为突出。发展中大国均与美国有着斗争和抗衡的一面,但又都从各自实实在在的战略利益出发,尽可能留有充分的回旋余地,保持着斗而不破的局面。各国都在努力营造和平、稳定的周边安全环境,与此同时,经贸、能源等事关发展的问题在各国战略中的地位更为突出。发展中大国都在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尽可能灵活地把握长远战略与眼前利益之间的分寸拿捏,盘活潜在战略资源,突破各种瓶颈性因素的制约,以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有利的国际地位。

3.在加紧进行战略利益争夺的同时,发展中大国间相互依存的纽带意识明显增强,各国在战略调整中积极谋势,大国战略布局呈现多重交错,多边牵制互动的状况,组合势头大于分化倾向。印度、俄罗斯、巴西、南非等国首先注重在各自所在的区域合作中扮演核心角色,理顺周边国际关系,维护地区稳定,保障战略利益。以类似“小组第一”的优势为依托和筹码,更为积极地从事跨地区的战略关系重新组合。在谈及2004年5月巴西总统卢拉访华时,巴西外长阿莫林说:“中国是东方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巴西是西方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们联手,就会有许多发展的可能。”有论者认为,阿莫林此语恰恰表明巴西政府的战略构想,即通过与世界其他发展中大国找寻共同点,巴西希望形成一种抗衡力量,以期能够对抗世界最富有国家的经济和政治实力。胡锦涛主席刚刚结束了对巴西的访问。中巴两国战略伙伴关系的内涵正在日益丰富,这两个发展中大国在高新技术方面一步一个脚印的合作更是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二、发展中大国分化组合势头强劲

本文所谈的“发展中大国的分化组合”,既指在全球格局意义上发展中大国的分化组合,亦指发展中大国之间的分化组合。其中,在一超多极的全球格局中,发展中大国力求自主的分化现象更为明显;而在发展中大国之间,力求相互倚重的组合倾向更为突出。

1.在“民族复兴”的目标激励下,发展中大国根据自身利益决定内外大政方略的意志显著增强,与西方强权政治和某些“普世价值”碰撞增多,在一超独霸的国际格局中起着愈发明显的分化作用。此外,由于地缘政治因素和战略利益差异,中印、中俄、印俄以及中、印、俄等双边和三边关系中,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分化因素。

无论是俄罗斯还是中国,也无论是巴西、印度还是南非,“民族复兴”几乎是一面共同的旗帜。在这面旗帜下,发展中大国对内千方百计振兴国家经济发展,对外则推行务实色彩浓厚的全方位外交。作何一个民族、国家的崛起或复兴势必对现有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有着“搅局”的效应,也是对一超独霸局面的公然挑战,因而必然引起现有国际秩序既得利益者们的反弹。对于正在发奋图强的发展中大国而言,旧有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束缚着其发展的脚步,对这种旧秩序日见突出的不合理和不公正有着本能的反感和抵触。从这个意义上讲,发展中大国对于旧有国际秩序的分化与对强权政治的抗争几乎是必然的。2004年以来,巴西对于美国要求入境者留指纹做法的强烈反应、俄罗斯对于西方批评的高调反驳、印度和美国在核问题上的风波等,都生动地体现出上述特点。

在这一问题上,俄罗斯的情形颇可值得细述。

不久前,俄罗斯别斯兰学校人质事件的发生,再次引发了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内外政策的批评。布热津斯基甚至在其文章中称“普京是莫斯科的墨索里尼”。这突出显现了2004年以来俄罗斯与西方国家之间深层矛盾的进一步发展。

复兴俄罗斯、重振大国地位是俄罗斯的最高战略目标。与此战略目标相呼应,普京领导下的俄罗斯志在扭转十年改制期间国家所陷入的深重政治、经济、社会动荡,全面提高其国际地位和影响。在普京执政的前四年间,尽管面临着北约东扩至家门口和美国的楔子打入中亚等严峻局面,俄罗斯对独联体的掌控能力有所增强。通过开展务实外交,充分利用经济和安全纽带,俄罗斯较成功将独联体集体条约升格为组织并建立欧亚四国统一经济空间,使俄在独联体的实质地位得到稳固。此外,俄罗斯又与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周边国家建立了较稳定的伙伴关系。在经济发展战略上,俄罗斯加大了对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参与力度。除加入了亚太经合组织外,俄罗斯正在争取加入世贸组织,并已争取美欧相继承认其为市场经济国家。在中东局势持续动荡和国际原油市场屡屡攀升的情况下,俄罗斯的能源优势使其不仅在国际经济体系中,而且在大国政治关系中的影响加大。俄罗斯与欧洲主要国家在国际和地区安全等问题上建立了协作互动关系,双方在经贸等领域利益契合度提高。在底气有所恢复的情形下,俄罗斯对美关系摆脱了叶利钦时代多少有些一厢情愿、言必称伙伴、盟友的情绪化政策,走上了相对稳健、务实和自信的轨道。

虽然俄罗斯复兴大国地位所需的外部环境明显改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在一定程度上遏止了冷战后曾急剧下滑的国际地位和影响。但其一度热衷的全面面向西方的外交未能使俄罗斯融入西方,相反却在经济上屡屡受制于人,战略空间频频遭到美欧挤压。在执政四年之后,普京的战略目标没有改变,但其对实现这一目标过程中充满苦辣酸甜味道的艰难有了更为深切的感悟,其此后的政策实施中便因此多了几分更加务实和更加强硬的趋向。普京于2004年5 月再次当选后,首先尽可能清醒地定位俄罗斯国际地位,注意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目标,确保对内对外政策实施的有效性和实用性,以国家利益为中心的实用主义色彩更为浓烈,在效率与宽泛意义上的“民主”选择上更倾向于前者。普京特别强调大力推动经济和能源外交,要求俄罗斯政府“不要‘不好意思’利用俄经济中的能源和原料条件,应最大限度地利用这些条件”。在《俄罗斯2020年前能源战略》中,能源不仅成为保证俄长期稳定外汇收入的重要因素,且被视为在能源问题全球性和政治化背景下,巩固和提高国家在世界政治和经济中地位的重要手段。在对外政策上,俄罗斯对始终对其怀有戒心的美欧渐显强硬姿态,西方也对普京近来“恢复苏联或沙皇式集权制度”的做法十分不快。俄罗斯与西方之间固有矛盾在新形势下的发展变化,将继续成为世界格局中大国关系的分化的因素。

2.发展中大国间战略利益认同感增强,以联合自强为动因的组合及互动呈推波助澜、交错重叠之势,成为整个世界格局中一个不容忽视的新动向。

巴西、印度、南非三国外长2003年6月在巴西会晤,决定成立“三边委员会”,以推动和加强三国间在政治、经贸和科技等各个领域的合作,商讨发展中国家如何应对当今世界的挑战。目前,南非、印度、巴西正在积极筹划某种论坛式的发展中国家国际组织,争取更加有效地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巴西外长阿莫林说,巴西、印度、南非是有很多共同点的发展中国家,在各自地区都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他说这三国集团是发展中国家加强联合的开端,不是排他性的,并表示期待着中国和俄罗斯的参与,从而成为五国集团。在2003年9月的坎昆会议上,印度、巴西、中国等组成20国集团。目前,20国集团正在酝酿着举行新的峰会。英国《经济学家》周刊在评论此事时说,这“表明它们要与欧盟和美国较量的意愿。就像工会的诞生一样,发展中国家发现了团结、行为准则和对抗的力量”。

2004年以来,中巴、中俄、中印、中南、巴南、巴印、巴俄、印俄中等发展中大国间更为自觉地相互倚重,双边和多边高层往来极为频繁,进一步促进了彼此间战略利益的整合。中俄两国最终完成了所有边界的划定工作,为两国间关系的进一步良性发展夯实了基础。中俄印三国外长在2004年“亚信”会议期间非正式会晤,就广泛的议题交换了意见,并就继续举行会晤达成共识。近年来,中印关系发展势头良好。中国国防部长曹刚川2004年3月对印度进行了为期5天的正式访问 。这是近10年来中国国防部长首次访印,也是自2003年秋天中印海军举行首次联合演习以来两国军事交往的新举动。中国总理温家宝即将于2005年初对印度进行的访问势必将推动中印两国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巴西总统卢拉5月先后访问南非、印度和中国,呼吁改变全球议事日程,使贫困和饥饿问题取代反恐问题,主张建立更加公正、公平的国际秩序,呼吁联合国民主化。中巴1974年建交以来,政治互信不断加深,经贸关系获得较大发展,两国在高科技领域的合作向纵深发展。2004年中国与南非也实现了高层互访。中南于1998年正式建交后,两国关系得到迅速、全面、顺利的发展。2000年两国关系定位于伙伴关系,互访不断。南非已成为中国在非洲最大贸易伙伴。

发展中大国之间的联合自强前景已引起国际社会的强烈关注。美国高盛研究所在其报告中说:以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第一个字母组合而成的BRIC这一国家集团名称很快引起了世界的关注,这四个国家占世界人口40%,占世界陆地面积30%,如果四国经济顺利发展,那么在2025年以前其国内生产总值将超过日、美、英、德、法、意六国 1/2,在今后40年内其国内生产总值将超过六国集团的国内生产总值。美国财政部负责国际事务的前任副部长杰弗里·谢弗 、英国财政部负责国际金融的前任常务大臣奈杰尔·威克斯爵士等人9月10日发表文章,认为七国集团已经丧失了引领全球经济的能力,如果没有中国参加,七国集团官员的会议将逐渐变成一场闹剧,提议由美国、欧元区、日本和中国组成一个新的G4,以共同努力解决全球宏观经济失衡问题。法国《回声报》9月7日载文称:“全球经济出现了重大变化,南方大国正在引人注目地赶上来。这种经济起飞是围绕着一个原则、一个发动机和一个机构进行的。一个原则是发展模式朝着有利于市场的方向转变;一个发动机是中国、印度、巴西这几个人口超级大国 ;一个机构是世贸组织,它是给21世纪经济定义的实验室。”

三、发展中大国分化组合对世界的影响

发展中大国的分化组合势必对进入新世纪的世界和平、稳定和发展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发展中大国的战略发展态势催化着全球各大力量板块间更为激烈的战略较量、利益争夺与合纵连横。作为一个整体的发展中大国及发展中大国间的矛盾运动正在推动整个世界格局出现结构性变化。

1.发展中大国的群体性崛起有助于平衡和制约单边主义的肆虐。在相互依存和相互斗争的矛盾运动中,更为多样性的多极化和更为公正的利益均衡化将以新的格局架构为世界和平与稳定提供更为坚实的基础。但在战略利益相互挤压的过程中,矛盾激化导致的局部冲突失控和制约力量强烈反弹也会对地区乃至世界和平与稳定造成新的威胁。

2004年美国大选结果表明,新保守主义思潮仍占主导地位,其外交政策中扩展霸权和遏制竞争对手的主旨仍未改变。整个国际格局中单极与多极、单边与多边的较量依然是大国关系发展的主线。另一方面,鉴于伊拉克乱局等严峻挑战的存在和多极力量制约的结果,美国不能不进一步调整与发展中大国间的关系。在发展中大国与美欧及发展中大国间关系中,传统的意识形态和政治联盟色彩继续淡化,各国围绕重大利益的分化组合与协调、斗争全面展开,方式更加灵活,手段更加多样。随着利益格局的多元化和战略竞争的复杂化,各国更加倾向于针对具体问题和不同利益诉求结成各种类型的伙伴关系。此外,美国的战略优势在短期内不会改变,适时调整与美国的关系也符合发展中大国实实在在的战略利益。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将各国的利益联成一体,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加剧使国际安全形势趋于复杂,只有保持世界局势的基本稳定,发展中大国才能实现各自的战略目标。在此情况下,虽然各发展中大国与美国之间在反恐、伊拉克战争等问题上存在分歧,在地缘战略和经贸关系上也存在各种矛盾,但各国都力求将摩擦和斗争限制在可控范围内,避免形成全面的冲突。依存与制衡并重,斗争与协调结合的态势客观上有利于发展中大国制约单极霸权的努力,为自己的发展和崛起进一步拓展战略空间。战略利益上的相互依存和制衡关系将成为大国之间互动与协调的长期动力,求同存异,斗而不破成为大国之间的共识。这一格局客观上对维护世界的和平稳定起着积极作用。

同时,也应该看到,由于利益的差异,发展中大国与美欧之间及发展中大国之间仍然存在着崛起与遏制、发展与制约、挑战与应对的矛盾关系。发展中大国联合自强的意识不断增强,其在国际政治中的重要性明显增长。印度、巴西、南非积极利用区域化、集团化的趋势,突显发展中大国的整体形象,谋求政治大国地位,为大国关系格局注入了新的变量因素。美国倾其所能维护其霸主地位,发展中大国则作为挑战者极力获得他们认为应该得到的利益。发展中大国的诉求势必打破旧秩序的平衡,从而引发新的利益冲突。以美印关系为例,在共同利益趋使下,双方一方面试图使两国关系升温;另一方面也存在着微妙的矛盾关系:美国坚持核不扩散,印度则全力推进其核计划;一方面,美国希望印在南亚发挥大国作用,稳定地区局势;另一方面,美却不希望进一步扩大印强巴弱的战略态势,使南亚力量对比失衡。此外,双方在人权、价值观和知识产权等方面也存在严重分歧。

此外,也应该清醒地看到,无论是中俄、中印,还是俄印关系,发展中大国之间的组合也是一种利益重组,也因此都存在着既相互合作,又互有防备的状况。由于历史和意识形态等原因,中印、中巴、中南关系中均存在一些复杂因素,西藏、人权等问题对双边关系的负面影响时隐时现。2003年以来,美印不断采取措施加强军事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其中针对中国的战略意图十分突出。印度正在谋求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可以想见,这一前景对中国的长远战略利益而言充满了不确定性。

迄今为止,俄罗斯尚未形成真正长期、成熟、稳定的外交政策。由于体制原因,其对外政策更具普京个人色彩。同时,随着俄经济复苏的加快,其实施对外政策的信心和决心随之增强,普京外交思想中潜藏的强烈的民族主义色彩在更加外露,适时显示力量的倾向会更为强烈。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添了世界和平稳定前景中的变数。

2.发展中大国对世界发展有着极大的积极推动作用,其可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对其它发展中国家起到了示范和带动作用,也为整个世界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但发展中大国自身存在的软肋或瓶颈使其在发展过程中具有程度不同的不确定性,也因此为世界发展格局带来不确定因素。

当前全球经济虽面临发展不平衡、恐怖活动猖獗、油价高位波动等负面因素,但发展中大国不断探索适合各国具体情况的发展战略,中国、印度和巴西等国发展不仅带动了发展中国家的整体力量,而且对美日等发达国家经济走出低迷进入复苏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在2003年全球产出中,中、印、俄经济分别占12.6%、5.7%和2.6%,三国经济分别增长9.1%、7.4%和7.3%。从增长态势看,三国2004年的经济增长均将超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估值。据英国《经济学家》统计,2004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长9.7%,印俄1~3月国内生产总值分别增长达到8.2%和7.4%,在新兴市场经济中是最高的。在今后5~10年,发展中大国的经济发展可能仍是世界经济增长的火车头。

不可否认,发展中大国在发展问题上的崛起或复兴仍然荆棘载途。巴西严重的两极分化、外债负担等问题,印度基础设施滞后等发展失衡问题,根源仍在于经济发展的南非日益恶化的社会治安问题以及中国在发展进程中所遇到的种种严峻挑战等对这些国家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具有不容忽视的牵制作用。在世界已经发展成为一个联系如此密切的地球村的今天,这些大国对任何一个严峻挑战的处置失当都会不同程度地为整个世界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3.在世界和平稳定和发展大局中,中国的影响力愈发突出和重要,来自方方面面对中国的牵制、遏制因素亦将增强。保持极为清醒的头脑,审时度势趋利避害,伸屈俯仰只求发展,应是我们在处理包括其他发展中大国在内的大国关系的圭臬。

2004年美国大选结束之后,其在一段时间内的全球战略政策走向基本清晰。美国继续谋求单边霸权的目标不会改变,国际社会单极与多极的矛盾和斗争仍会错综复杂地深入发展。而这一时期恰恰又是中国实现发展目标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大国要加速发展,而美国则势必要扩张和遏制潜在的竞争对手出现,因此,尽力处理好中国发展战略机遇期与美扩张期碰撞的关系,将不可避免的碰撞和矛盾尽可能化解在不危及我国长远利益的范围内,从而积极地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和发展,当是符合中国长远战略利益的明智之举。

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大国的关系也具两面性。总体来说,其他发展中大国在许多国际问题上与中国有共同语言,而没有根本的利益冲突,且愿意积极发展对华关系以相互借重。积极发展与其他发展中大国的双边和多边关系,努力推动多边平台的构建和加强,进而深化相互间在各领域的互利合作,让不断加强的利益纽带关系形成遏制单边主义横行、有利于世界和平稳定和发展的良性循环。

同时,也应该看到,中国与某些发展中大国之间仍然存在着利益冲突的隐患。对某些发展中大国来说,中国仍被一部分势力视为潜在的主要威胁和竞争对手,始终存在着一种既希望与中国合作,又对中国有所顾虑的心态。在此种心态影响下,某些局部利益冲突的发生会被恶性渲染和激化为影响双边关系稳定发展的事件。对此,我们既应有清醒的认识,又应能够冷静地面对。正如一位在芸芸众生中出类拔萃的人才所经历的成长过程一样,他或她必然会遭遇无数白眼、红眼的磨难后才能赢得认可和青睐。最重要的是锲而不舍地发展自己,少谈盛世,多想危机,尽力排除各种干扰发展自己,尽力不事张扬、埋头苦干地发展自己。中国自身的和平、稳定和发展便是对整个世界和平、稳定和发展的最大贡献。(作者为《人民日报》国际部副主任)

    进入专题: 大国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国际关系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6275.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