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日本新一届政府履新。安倍公布了他“保守+稳健”的内阁成员名单,其中近一半成员是上一届安倍内阁的“旧臣”,都有过独当一面的管理经验。
自民党内著名的“鹰派”前首相麻生太郎一人身兼三职副首相、财务大臣、金融大臣。安倍明确增加2012年度的10万亿日元的预算,以便在短期内看到经济复苏的成效。并责令独立于政府之外只对国会负责的国家金融机构日本央行认同通胀2%的目标,并威胁如果日本央行不听从新内阁建议继续放宽货币政策的话,就会修改《日本银行法》,实施政府对央行的政策。
前历任外务政务次官、参议院外交防卫委员长、外务副大臣等职的山本一太入阁,为冲绳、北方问题担当大臣。山本一太目前还兼任参议院政审会长,安倍这步棋走得甚为精明,将占据参议院关卡岗位的议员笼络到自己麾下,为今后的内阁提案在参议院审核中保驾护航。
担任了两届内阁金融再生委员长、两届财政大臣、毕业于东京大学法学部,之后又当过一段时间律师的谷垣祯一担当法务大臣。安倍的高明之处,既启用了之前在自民党总裁选举中的竞争对手,显示自己唯才是用的胸怀,最关键的岗位又牢牢地攥在自己亲信的手中,防止大权旁落。
任命在小泉内阁及福田康夫内阁均负责过冲绳及北方事务的岸田文雄为外务大臣。可见安倍欲极力修复因冲绳基地搬迁争端导致后退的“日美关系”之决心。
任命历任劳动大臣、经济产业大臣、内阁府特命担当大臣(规制改革担当)、内阁府特命担当大臣(经济再生、一体化改革、经济财政担当)等要职,经验丰富。并曾担任过日中友好议员联盟干事长,熟悉中国政务,对华态度也比较友好的甘利明为经济再生大臣。可以看出安倍要恢复中日经贸的决心。
安倍新政府的外交走向,特别是对华政策格外引人关注。原因很简单,安倍竞选期间在相关问题上曾多次发出了强硬声音,比如声称要在钓鱼岛派驻公务人员,修改“和平宪法”,赋予日本集体自卫权,大幅扩充军事预算,提升自卫队为“国防军”等等。人们关注的是,安倍内阁真的会履行些承诺吗?如果他说到做到,肯定会引起中国的强烈反制,中日关系必将大受其伤,发生军事冲突都很有可能。这样的结局,安倍内阁能承受得起吗?
从安倍组阁的情况看,安倍已经开始与竞选语言相切割,在对华政策上实施“软着陆”。安倍一组阁就决定,暂时推迟向钓鱼岛“派驻公务员”,表示,日中关系是极为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他将努力重回战略互惠关系的出发点。并计划明年一月派遣自民党副总裁、日中友好议员联盟会长高村正彦作为特使前往中国,商谈修补破损的中日关系,还将捎上一封安倍给中国领导层的信件。
从安倍组阁和传达的消息不难看出,安倍正在改变竞选期间的对华强硬政策。其中,派驻公务人员进驻钓鱼岛是最具挑战性、且回旋余地最小的,安倍明确暂时推迟向钓鱼岛派遣公务人员就是要缓和中日双方目前存在的紧张状态。因为,修改宪法、赋予日本集体自卫权、大幅扩充军事预算以及改自卫队为国防军等等,都是涉及国家战略层面的宏观决策,不是行政当局一家可以操办的,需要通过国会相关法案。这样安倍不会面临着立即兑现这些承诺的压力。而向钓鱼岛派驻公务人员,政府可以直接实施。安倍如履行承诺向钓鱼岛派驻公务人员,必将会遭到中国的强烈反制,自然会出现安倍内阁无法承受的结局。如果安倍推翻原先的承诺,不但会影响安倍的政治信誉,也面临难以向选民交待的问题。所以,安倍用暂时推迟,而不是正式取消向钓鱼岛派遣公务人员的“软着陆”办法来下台阶是最明智的选择。既能为改善中日关系创造有利的条件,又给国内舆论一个交待,自己又找到了一个说得过去的台阶。从目前的情势来看,安倍任内向钓鱼岛派驻公务人员的可能性极小。
安倍之所以要采取“软着陆”方法,根本原因是日本经不起中日关系崩盘带来的代价。日本向钓鱼岛派驻公务人员的严重性,要比“购岛”还要恶劣。“购岛”只是隐性改变钓鱼岛管控属性,派驻公务人员则是在改变钓鱼岛的现状,对我国的刺激更强烈。日本虽然声称拥有钓鱼岛的主权,但一直心虚,尽可能地淡化对钓鱼岛的管控,从来没敢派驻军队或公务人员驻守。
日本的购岛彻底激怒了中国,迫使中国主动收回了对钓鱼岛的主权,明确了领海基线,加强了实际管控和对钓鱼岛的执法力度。公务船和飞机已经常态化地巡航在钓鱼岛领海和领空,改变了日本非法控制钓鱼岛的现状。
日本在政治、经济和地区安全问题上,对中国都有战略性需求。中日关系崩盘的后果是日本政府无法承受的。安倍要改善中日关系,不能只在政策上用“软着陆”来解决矛盾,这样不可能取得谅解与突破。日本政府只有承认钓鱼岛是中日有争议的领土,尽快开启关于钓鱼岛主权的谈判,才是改善中日关系的正确道路。
2013-01-01(观点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