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旺:中国第一急务:破解资源魔咒

——金融创新与产业转型思索之一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872 次 更新时间:2013-02-24 20:30

进入专题: 资源  

李国旺  

人类生活在天地间,依赖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共构而成的物质、能源、信息的组合或转化才能生存、享受和发展,因此,自然资源构成了人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第一道“边界”。中国人口众多,自然资源相对贫乏,煤炭和水力资源人均拥有量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50%,石油、天然气人均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十五分之一左右。因此,中国和平崛起迫切需要破解有限资源论的魔咒,突破或延伸自然资源的“边界”,走出创新发展之路。

在一定历史条件下,自然界的资源有一定总量限度。若没有技术创新、生产力没有发展,资源使用效率没有提高,资源总量就会处于不断缩减之中,各种矿物和化石燃料,泥炭、煤、石油、天然气、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等资源都是在地球长期演化历史过程中,经历漫长的地质时期形成的,再生速度很慢或几乎不能再生,人类对不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速度过快,只会消耗而不可能保持其原有储量或再生。

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和各类生物资源等可再生资源可反复利用而不枯竭,但这些资源的再生,也受技术进步和时空结构的限制,可再生资源的时空“边界”约束,制约了人类可再生利用的限度。再生资源如受到污染,就在长期内不可再生。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对这些资源的消耗量与日俱增。金、银、铜、铁、铅、锌等随着技术提高可回收利用的效率虽然也在提高,但总体上跟不上消耗速度。

自然资源只有当人类利用科技发现并利用为“使用价值”后,才能成为“资源”,否则为“废物”。只要技术能力达到一定的水平,地球上甚至太空中的物质都可以成为“资源”。理论上讲,技术创新将破解资源有限的魔咒,“资源有限”将向“资源扩展”转变。不过,规模化的工业生产和城市化所形成巨大生产和生活需求,资源短缺,价格上涨,将成为经济运行的常态。技术进步导致成本下降与资源供应不足,价格上涨导致的成本上升,将成为未来新产业革命过程中不断出现的新矛盾。当然,如果技术进步快速,原来的废物可大规模成为资源,将为人类经济发展提供极大的机遇。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国经济不仅没有趴下,反而稳健复苏,最主要的原因,是美国在页岩气开采技术创新上取得了突破,一举成为能源纯出口国,不仅改变了世界能源和政治格局,还从整体上降低了美国经济的生产经营成本。中国如果聚集举国体制的优势,在太阳能技术上出现革命性的突破,提高转化率,大大降低能源成本,也将筑就中国的和平崛起能源基础。

当然,资源的稀缺性永远是经济学第一原则,而技术创新能使新资源不间断进入经济活动,并将资源利用对环境的不良影响控制在可承受范围之内,进而奠定环境保护与优化的经济技术基础。但是,面临资源约束,技术革命也无法全面解决资源供应难题。人类面对的资源,不仅有自然资源,还有人造自然和社会资源,而所有资源都必须与土地资源结合,比如城市不可能无限发放汽车牌照,因为土地资源制约了城市的交通。随着技术创新、制度创新、金融创新,土地在城市变成了资本化的资源。比如,高层商品房是典型的人造自然,在有限的土地上,通过提高容积率,让更多的居民入住。高层商品房的出现,使城市克服了土地资源不足的短板,形成了与农村相比独特的、难模仿的、难转移的关键性的自然与社会交融的新资源。

土地是最大的自然资源,而以技术创新、政策创新、制度创新、金融创新为主体的“创新与先行”意识,则是最重要的社会资源。如今在中国南方各地设立的各种先行区,目的就是通过综合创新,突破自然资源特别是土地资源的约束,走出一条产业升级与经济结构转型的新路。而社会资源综合创新,正是城市和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比如,深圳特区作为国内土地城市化率最高的地区,其新增可建设用地已极为有限。为此,深圳正尝试突破土地自然属性的约束,实现土地社会化与土地资本化的创新。比如,深圳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合法工业用地可申请进入市场流通,鼓励深圳市社区股份公司、保有富余产业用地的社区企业,以资金、土地、厂房入股等多种形式参与产业项目建设,引导“地主”参与产业转型升级,以土地资本化的方式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水平和效益。又比如,深圳前海的土地运营方案,将结合产业细分及升级转型需要,根据不同产业的生命周期、企业规模和行业特点等,在供应方式、供地年限、地价标准等方面研究制定差别化供地政策,尝试土地的差别化供应。政策创新如果加上金融创新、制度创新和机制创新,深圳前海有可能形成土地资源利用的创新模式。

在我国沿海地区,随着越来越多的城市土地即将售罄,以制度创新突破土地等自然资源约束,已是“创新型”的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制度创新、金融创新、技术创新,提高土地的综合效益,将土地资本化与城市资产价值提高相结合,或能从此彻底摆脱过分倚重“土地财政”的困境。

(作者系中山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来源:上海证券报)

    进入专题: 资源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农业与资源经济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61508.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