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数据显示,初步核算,我国2012年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1932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8%。
数据传递了三个清晰的信号:一是经济增速创自1999年至今13年来的最低年增长,宣告中国正式从两位数的超高速增长阶段进入“七上八下”的中速稳态增长新阶段;二是经济增速虽破八,但7.8%的经济增速既高于市场预期,也高于政府年初制定的7.5%的预设目标,预示“稳中求进”的经济增长总目标顺利实现;三是2012年四季度实现GDP增长7.9%,终结了GDP连续七个季度的回落趋势,全年V字形的经济走势亦同时预示中国经济已现企稳回升态势,2013年的经济形势值得期待。
其实,从横向比较来看,世界银行预计,2012年全球GDP增长为2.3%, 发展中国家为5.1%。美国经济增速为2.2%左右,日本为2%左右,欧洲国家中表现最好的德国只有0.7%。在金砖五国中,印度的经济增长率预计不到6%,巴西3%、南非2.5%。从纵向比较看,7.8%的经济增速虽创近年新低,但考虑到国际整体经济形势严峻的短期因素和中国经济结构性转型长期趋势的叠加影响,特别是在出口增速明显低于计划和预期的背景下,这一成绩确实来之不易。“7.8%的经济增速击碎了早前关于中国经济陷入危境的传言”,路透社的简短评论道破了这一成绩背后所蕴含的积极意义。
从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的分项数据看,消费的突破加速是一大亮点。2012年全年投资累计同比增长20.6%,增速高于前三季度的20.5%;出口方面,2012年出口累计增速为7.9%,虽未完成全年10%的预定目标,但高于前三季度的7.4%;消费方面,2012年全年消费名义增速为14.3%,高于前三季度14.1%的增速,其中消费的实际增速在四季度明显加快,增速达到了15.2%,创近9个月新高,2012年消费实际增长12.1%,超过2011年的11.6%,消费成为“三驾马车”中唯一全年加速的,值得关注。在经济增长的贡献中,最终消费对GDP贡献是51.8%,资本形成贡献50.4%,货物和服务的净出口贡献-2.2%,最终消费的贡献率比资本形成高1.4个百分点。虽然最终消费的贡献率与2011年相比下降了4.7个百分点,但与2011年之前十几年都是最终消费远低于资本形成的贡献率相比,2012年的数据仍延续了2011年最终消费高于资本形成贡献率的良好趋势。
在2012年经济增长的同时,民生改善领域也能看到许多亮点。201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9.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10.7%,二者均高于实际的经济增速。特别是2012年在劳动人口总量减少了345万的前提下,农民工总量却增长了3.9%,同时农民工月收入平均比上年增长了14%。另外,2012年基本养老保险在城市和农村实现了全部覆盖,城镇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险和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政府补助金额也都提到240元,农村居民的转移性收入增幅高达21.9%,这些都为未来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奠定了基础。
尤为重要的是,7.8%的经济增速是我们主动“稳增长、调结构”的结果。第一,2012年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达到了45%,比2011年提高了1.2个百分点,产业结构进一步好转,城镇化率也提高了1.3个百分点;第二,结构性减税政策深入推进,包括扩大“营改增”试点范围、提高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落实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等政策措施。财政部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税收收入增长11.2%,增速远低于2011年的22.6%和2010年的23%。2012年,工资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下降8%,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个人所得税下降12.5%,同比下降幅度较大,直接增加了居民可支配收入。第三,在面对全球化货币泡沫的国际金融环境下,仍然坚持了稳健谨慎的货币政策。2012年,央行在7月上旬之前进行了两次降息和两次降准,下半年虽面对市场一再呼吁,但央行仍只是以连续逆回购操作来满足银行体系合理的流动性需求,引导市场利率平稳运行,并坚持“边调边看”的“预调微调”谨慎原则。2012年人民币贷款新增8.20万亿元,年末M2余额为97.42万亿元,同比增长13.8%,增速虽与2011年相比有所上升,但与2009-2010年的M2平均增速24%和新增信贷平均增速30%相比,2012年的货币政策应该还是较稳健的。
从2012年的经济数据和实际经济政策执行情况看,我们还可以得到一个更重要的启示:经济增速“破八”其实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过去十多年形成的经济和财政收入的“双高”增长使我们老是习惯于“保八”,经济增速一旦“破八”,我们总想再回到投资拉动增长的老路。“保八”的目的无非就是保就业、保收入和保财政增长,2012年的经验告诉我们,经济增速“破八”并不意味着大量失业的出现,而财政收入的下滑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如此宝贵经验足可以坚定我们继续从“超高速增长”走向“适度增长”,从“追求经济总量增长”走向“追求经济质量增长”的决心,这点很难能可贵。
(赵晓 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博导;陈金保 经济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