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超民:教授评级制是一个“圈套”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3279 次 更新时间:2012-11-12 10:01

进入专题: 教授评级制  

江超民  

中国人历来喜欢给人贴标签,把人分成三六九等。这不,教育部也没闲着,很早就出台了教授评级制。依我看,这是一个圈套。

以人文社科类学科为例,教授分四级。一级教授在有的高校被称为人文学科杰出教授(相当于院士级别,因为中国大陆人文学科没有设院士头衔)。

从三级教授升到二级教授,有很多指标,如:国家社科成果奖(一等、二等)的获得者;省部级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的获得者;国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库十大优秀成果;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特等、一等、二等)获得者;人文社会科学以第一作者在学校认定的权威核心期刊发表论文≥8篇,或在SSCI或A&HCI收录的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5篇,或者上述两项合计≥10篇;人文社会科学以第一作者在A&HCI、SSCI、SCI、CSSCI收录的学术期刊发表论文累计篇数≥80篇;人文社会科学以第一作者在A&HCI、SSCI、SCI、CSSCI收录的学术期刊发表论文,被《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检索他人引用篇次≥80次;人文社会科学主持(排名第一)国家社科基金或自然科学基金≥6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重大委托项目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招标项目负责人(排名第一);人文社会科学主持(排名第一)科研项目累计到校科研经费≥500万;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中国青年科学家奖获得者;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奖获得者;宝钢奖特等奖获得者;何梁何利奖获得者;国家级精品课程负责人(排名第一);“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家人事部);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教学名师奖获得者;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和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民政部认定的全国一级学会或国际专业学会会长、副会长;国际杂志编委及以上或国内一级杂志(SCI、EI核心期刊、MEDLINE、CSSCI中各学科排名前20%者、A&HCI、SSCI收录)主编、第一(或常务)副主编;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A类);某某大学“985工程”科技创新平台及人文社科创新基地首席科学家;1993年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博士生指导教师;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 二层次人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各学科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副主任;人文社科重点基地主任。

当然,申请二级教授并不需要满足以上所有指标,高校已将每个指标折成分数,看申请者已具备指标的总分数有没有达到二级教授所要求的分数。这些指标并非都没有含金量,但有些确实水分很大,且并不适用评价所有的学者。就水分而言,某些方面有点类似本科阶段学生的荣誉证书和研究生阶段学生的奖学金。你要想成为省三好学生,必须先是校三好学生,你要想成为校三好学生,必须先是什么什么。总之,小证能换大证,少证换多证,大证已经与你这个人本身素质如何无关了,如果你在起点上输了,无论你多么优秀,大证已与你无缘。研究生阶段的奖学金也是如此,核心指标是期刊论文,如果你期刊论文多,拿奖学金的机会就多,级别就高。所以,校园里期刊论文代理的广告满天飞,很多同学靠花钱发文章来拿奖学金(花钱金额小于奖学金的金额),不少有实力的同学要么清高,要么慢了一步,未获一奖。我一开始也很清高,后来没忍住,花几百块钱钱发了一篇垃圾论文,拿了一个奖学金。在此我真诚地表示我的愧疚和歉意,请大家原谅。曾在北大历史系任职的茅海建教授写有《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戊戍变法史事考》等专著,是学界公认的中国近现代史领域的大家。可按照这个申请二级教授的指标体系,他在北大评不上二级教授,现在已跑到华东师大任职去了。据我所知,茅教授没有参加什么协会,更别提什么会长、副会长了,还有,即使参加了,也不一定能混个高头衔。你说,不参加协会,一心一意做学问,有错吗?还有不少学术牛人不喜欢申请课题,因为申请手续太麻烦了,又要写冗长的申请材料,甚至还要公关。文科的所谓课题,成果最终还不是落实到论文和专著上?依我看,有高质量的论文和专著,足可看出一个人的水平。因此,像茅海建这样的学者在这个指标评价体系中有点吃亏。那些为指标奋斗并达标的学者,有的名副其实,有的名不副实。

同是教授,水平有高有低,这是事实,但没必要分得那么细,如果一定要分,我看分两个级别就够了。学术水平高低,同行心中有“一本帐”,而且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能分得那么清吗?同是一级教授,水平还不一样呢。分得这么清,好像定性了,反而让人心中不服。如果说分得这么细,是为了分配待遇时好有个依据,我觉得是画蛇添足。因为,就工资待遇而言,不同级别教授之间的差别并不大。如果一个教授学术水平真正牛,相较于同级别水平较次者的同行,他也能通过别的途径,比如,申请课题、出书、讲学,从而获得相对较高的收入,说不定他根本就不在乎收入高低呢。

教授评级制有什么害处呢?它就是一个圈套,这个圈套让教授们身心疲惫,急功近利,欲罢不能,损害了学术事业的长远健康发展。如果没有这个级别,大家可以不争,既然有,大家就不得不争,不仅为钱,更为名誉。凭啥我瞧不起的一个人,级别还比我高,老在我面前显摆,于是就争了,争了就急功近利了,就怪招频出了,就一发不可收拾了,原来天上还有天,于是一辈子就这样搭进去了,反倒忽略了学术本身。

教授评级制是该引起人们反思的时候了,我在此抛砖引玉,期望听到更多有价值的讨论。

2012年11月2日,星期五

    进入专题: 教授评级制  

本文责编:jiangxl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爱思想综合 > 学术规范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59027.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爱思想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