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世界上开启改革的国家一个是美国,另一个是中国,世界可能还没有出现过这样的一个星期,世界上最大经济体投票选举新总统的后两天,又见证世界第二大经济体10年一次的领导层换届,几乎同时中美两国开启变革,展开双方下一轮的竞争。尽管中美两国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与价值观不同,但是他们都面临相同的问题,一是如何发展,推动经济增长,二是如何共富,缓解社会贫富差距的矛盾,三是如何应对和处理相互之间的关系,而且口号都是改革(Change)和向前(Forward),那么,谁将在下一个10年胜出呢?
首先,中美两国都面临经济如何再增长的问题,美国总统选举刚结束,但是奥巴马并不能沉浸于连任的喜悦中,因为美国债务将在年底前逼近债务上限,如果国会不再次提高上限,美国政府将面临无钱可花的“财政悬崖”,这是摆在奥巴马面前最为急迫的事情。经济问题是美国当前的根本问题,而要解决这一问题关键在于如何实现再工业化,因为没有制造业,就不可能拉动就业,不可能解决税收与债务问题。美国经济的衰退原因在于产业的转移与外包,由此导致产业升级的中断,导致产业衰退与产业空心化,而产业空心化的直接结果就是失业率高居不下,中产阶级贫困化。那么,如何才能实现再工业化呢?无非有两种手段,一是加速产业升级,为此就要加大技术的研发和投入,因为技术创新是产业升级的基础。二是鼓励制造业的回流,对此美国现在已经醒悟过来,2010年8月美国通过《制造业促进法案》,将暂停或降低供制造业使用的进口原料的关税。2010年9月的《创造美国就业及结束外移法案》提出,将为从海外回迁就业职位的企业提供为期24个月的工资税减免,并终止为向海外转移工厂和生产企业提供的数项补贴,如免税和减税。今年初,奥巴马发表第三次国情咨文,提出由美国制造、本土能源、劳工技术训练与美国价值等四大支柱,建构国家永续经营建设的蓝图,美国甚至要成立贸易执法部门调查中国等国贸易行为,誓言把流失的美国制造夺回来。同样,对于中国来讲当前根本问题也是经济问题,经济问题不解决,其他问题就免谈。尽管中国经济经历了30年的大发展,但是目前面临增长模式的转型,出口导向增长模式已经难以为继,而内需为基础的增长模式推动乏力。中国崛起的基础是制造业,但是由于劳动力工资的提升,成本优势的下降,中国制造业出现衰退的迹象,一是回流美国和西方国家,二是加速流向海外。没有制造业,中国会怎样呢?对此看一下美国和欧洲,看一下日本与亚洲四小龙就可以知道,那么,中国如何可以拯救制造业呢?不妨可以学一下美国,看一下美国目前是如何做的。
其次,中美两国都面临如何实现共富,缓解社会贫富差距的矛盾。一个社会既要发展,但是又要保持公正与平等,尽管中国与美国制度不同,但是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美国的财富结构是民富国穷,但是所谓民,只是指1%的富人,而不是指99%的美国民众。财富的过度集中以及严重的经济不平等正在威胁美国的民主。不平等现象已经达到1928年以来的最高水平,1%的人口控制着国内财富的40%,而贫困、饥饿、平均收入等所有指数都持续恶化。不仅如此,在现代史上从未出现过像现在这样的情况,即占人口1%的最富有人口是如此巨额财富的主人,却缴纳如此少的税收。美国号称是民主国家,追求民有,民治,民享的理想,但是,现在的民主是一个富人有、富人治和富人享的民主。奥巴马所以能够再次当选,反映了美国民众要求改变现状的意愿,希望奥巴马真能如其最后在“总结陈词”中所说的那样,“真实的进步,但大业仍未完成”,也真希望,奥巴马能够兑现承诺——“如果赢得选举,我将加大教育投入以增强美国的竞争力,改革税收制度以促进经济公平,将原先用于战争的钱用于国内建设和削减赤字、保护穷人、老人和残疾病人。同样,对于中国来讲,经济的发展与社会平等是不同步的,相反,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了,但是如何推动共富越来越成为社会的焦点。与美国相比,中国是国富民穷,1995年的税收体制改革,直接效果是使政府从国民收入中拿到的比重大规模回升。到2007年,国家财政税收上升到相当于3.7亿城镇居民的收入,比1978年还大。2008年以来,由于金融危机冲击,政府在开支和投资方面支出增加,再次使政府规模上升。1978年的国家财政税收等于当年8.5亿农民的纯收入;1996年时,相当于3.8亿农民的纯收入;到2007年这个数字是12.3亿。但是,政府民生投入明显滞后,与巴西相比,2007年,巴西政府在医疗卫生这一项上就花了GDP的10.4%,而中国在医疗卫生、就业福利和社会保障三个项目上的开支仅花了GDP的2.4%。巴西政府的教育开支相当于GDP的5.4%,而中国不到3%。30年前,中国改革的方向是发展,因为贫穷是当时的主要问题,30年后,中国改革的方向显然应该是如何建立一种经济增长与分配增长共生的机制,发展是基础,共富是目标。
最后,中美两国在对外关系上都将对方视为最重要的关系,是敌人还是朋友,决定双方是合作还是相斗,这不仅影响两国关系的发展,也影响世界特别是亚太格局的变化。美国是当今世界秩序的主导者,尽管美国在衰退,但是美国依然是世界最强大的国家。而中国是当今世界上正在崛起的大国,据预测下一个10年,如果按照目前发展趋势,只要中国不自乱,能够继续保持发展势头,中国就有望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国家。那么,守成大国与崛起大国应该如何相处呢?从历史上看,两者必然走向冲突和战争,首先守成大国必然会遏制崛起大国的发展,以确保自己的地位,而崛起大国必然会针锋相对。目前,对于美国来讲,中国是其最大的竞争者,中国的崛起让美国感到焦虑与威胁,美国重返亚洲,将全球战略重心转移到亚洲,目的就是为了遏制和围堵中国,而美国挑起中国周边国家与中国的矛盾和冲突,实质是试图让这些国家牵制中国,使中国处于被孤立的局面,进而打乱中国和平崛起与和平发展的进程。但是,显然中美关系与冷战时期美苏相互为敌的关系又不同,经济上中美之间的相互依存使美国很难定义中国,这也就决定了美国决策的模糊与混乱,而且面对美国步步紧逼的对华政策,中国至今表现相当克制与理性,尽管美国是中国面临的最大外患,但是中国并没有准备好,所以也没有意向与美国针锋相对,相互为敌。中国的外交目的依然是确保周边与国际环境的相对和平与稳定,为自己的发展与改革争取更多的时间。未来中美关系的走向既取决于双方实力对比的发展,同时也取决于双方是否能够超越现实主义,在理想主义的基础上建立一种新型的大国关系,如果可能,将不仅有利于中美两国,也将有利于世界走出目前的危机。
20年前,前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危机标志社会主义的失败,中国开始反思社会主义,20年后,美国和西方国家的危机则标志新自由主义的失败,人们开始深刻反思和强烈要求改善资本主义制度。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施瓦布(KlausSchwab)在达沃斯论坛闭幕会议上就曾提出:“我们必须改造资本主义,使之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上更加负责任,对于社会的需要负责任。”尽管目前世界上国家之间存在制度与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不同,但是他们基本上都面临几乎相同的问题和挑战,那就是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公平与世界的和平,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的美国与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如果能够相互学习对方,借鉴对方的经验,无疑能够使双方达到殊途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