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英霖:关于媒体生存的几点思考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536 次 更新时间:2012-10-09 11:31

进入专题: 媒体生存   电子媒体   文化产业  

王英霖  

最近一期的《CBNweekly》的封面文章题目为《小报,正在消失》。美国的社区报纸就像亲切而唠叨的邻居一样存在了上百年,而如今诸如纽约皇后区的社区报纸《Queens Ledger》正经受着数字时代的侵袭。不必说社区类小报,就连全国性的大报也越来越不景气:今年《纽约时报》发行量下降4.5%;《基督教箴言科学报》在2008年就停止刊发纸质版,改成电子版;《西雅图邮报》也在2009年消失了。数字技术毫无疑问在影响公众的的信息接收方式,好像报纸因数字化时代的降临而难以为继。就我个人的意见,我仍然对这种状况保持自己的思考,即使这种思考是粗浅片面的。

一、优秀报纸要超过公众预期,并能产生影响

先问三个问题:当今时代是否还需要共识?娱乐化时代还需要严肃吗?还需要理性吗?这三个问题我想多罗嗦一点。

社会一定是需要共识的,因为社会首先因交往而存在。哈贝马斯早就提出过“公共领域”的观点予以表述。而近代今来,不论中外,媒体都是一种公共空间,是一种长久性的、庄重的公共领域。媒体最基本的功能是监测环境、凝聚共识。媒体把因社会活动的变动而产生的共识叫新闻,把最新商业产品的变动产生的共识叫广告,广告和新闻都是媒体对社会关注内容的主观预测。尽管各个国家的媒体因国情、民族特性、宗教信仰、经济状况而不同,但凝聚共识这一基本功能是没错的。

时代是需要严肃的。严肃是一种状态,一种品格,严肃起来要比随意起来难得多。严肃就是郑重其事,就是有板有眼。一时的娱乐尽管可以麻痹神经,蒙住双眼,但谁都知道娱乐不解决问题。你就真搞一场为贫困山区或灾区捐款的文艺演出,娱乐明星大多唱两首歌,真正行动的是解放军叔叔。我们的生活毕竟不是整日开派对,当面对经济下滑、收入差距拉大、腐败、信仰迷失、环境恶化、种族纷争、难民问题时,娱乐毫无用场。退一步说,娱乐永远要让位于严肃。我记得1999年,美军空袭南联盟,轰炸了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炸死3名中国记者,全国人民愤慨激昂。湖南卫视立即勒令停播当晚的《快乐大本营》。汶川地震时期,那家在废墟里拍摄性感写真的报纸也被勒令停刊。所以只要生活,就会有严肃。

要理性吗?我就举一个例子。还记得日本福岛地震后,中国的抢盐风波吗?试问没有专业媒体的及时辟谣,不知还要出什么更大的笑话。

我们发现,共识、严肃和理性永远重要,那谁来承担社会的理性、严肃的共识呢?报纸。这都是纸媒的强项。

纸媒要做好,必须要超过受众的预期。纸媒的竞争基础就是内容,要做最解决问题的内容,要做公众普遍关心的内容,要做网络媒体没有的内容。无论技术怎样发展,内容始终为王。做内容的原则:大是大非面前协同一致,其余可以彰显个性。

二、电子版:小心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事实上,报纸的电子版早可以安歇了。电子版也没那么可怕的,好的文章尽管刊登在网上,也基本都会落实到纸张上,这就是我们老打印一些东西的原因。

看看技术吧。从iphone1代到5代,从笨重到轻薄,我们等待的是一代又一代更新的技术体验。我们只是在经济上满足了盖茨和乔布斯们的想法,我们始终在比拼谁先体验那些技术。读报纸看不懂可以查字典,ipad坏了你自己没法修,因为技术不是你的。我不认为ipad版、安卓版的报纸和纸质报纸在价值上有什么区别,也许是方式上更酷些。电子设备的产生并没有针对纸媒,它只是有阅读功能的娱乐机器而已。

看看有多少纸媒开发了电子版。电子版的出现势必要降低发行量。适度的数字化是合理的,但电子版没有必要。千万别“惯坏”了手拿ipad的公众,当他觉得重要信息是如此唾手可得时,报纸的品牌价值会急剧下降。

另外,电子媒体的发展前景也不见得乐观。别忘了,电子媒体不光和纸媒、广播电视在竞争,其内部的厮杀更是恶劣。你快,我比你还快;你免费,我提前免费。打来打去,利润微薄,两败俱伤。

看个例子。默多克去年推出的ipad报纸《The Daily》经营不佳。原因在于《The Daily》过于重视技术层面的东西,比如互动、评论、分享等,而忽视了媒体最基本的东西——内容。该报的订阅用户与《华尔街日报》和《纽约时报》付费版比起来只能自惭形愧。

三、文化产业是媒体的“远方亲戚”

下面粗浅地谈谈文化产业。文化产业是欺负人的产业,优等地方能搞,差的地方没法搞,比如铁岭怎么也不能和北京、成都拼文化产业。没办法,地理、历史、人文条件所限。

关于文化产业,我们可以分开来看:文化、产业。关于文化,《现代汉语词典》上的解释是:1.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2.受教育程度。易中天先生把文化定义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方式。”产业,就是生产行业。文化产业就是以文化为主题或内容的,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营性活动。说白了,就是靠文化赚钱。

文化产业一定要认准“产业”是第一位的。文化产业必须由企业家来文做,不能由文化人来做。文化产业在很大程度是经济学内容,不知为什么要放在新闻领域里。

那文化产业和新闻媒体有关系吗?有,但不亲近,文化产业是媒体的“远方亲戚”。文化产业和新闻媒体互相不解决对方的根本问题,仅是在一些细枝末节有些联系。文化产业只与媒体的经营方式有关。媒体通过主办或赞助的方式介入文化产业来提升知名度,增加收入,并试图打破“广告是媒体收入的主要来源”这一规律。另外,能做文化产业的媒体首先都是知名媒体。前些年,南方报业集团在北大主办的“中国梦”主题演讲,取得了成功。只要媒体介入文化产业,媒体和文化产业必须是双赢的。

结语

思考归思考,但从个人的角度出发就难免有片面性。真正的研究是要靠案例、调查和数字说话的。没有这一系列的工作,很难说我得出的是结论。其实我是接受批评的,而且欢迎批评。我真庆幸我还能激昂慷慨、催人尿下地写下来,好与坏,对与错,其实还不重要,重要的是不间断的思考,是思考本身。

    进入专题: 媒体生存   电子媒体   文化产业  

本文责编:jiangxl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新闻学 > 新闻传播学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57930.html
文章来源:爱思想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