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韶兴:中国特色政党制度与民主政治发展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249 次 更新时间:2012-09-06 13:23

进入专题: 政党制度   民主政治  

王韶兴  

中国特色政党制度作为中国民主政治的制度载体和实践机制,它的建设质量直接关系到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水平。根据中国民主政治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以升华政党制度理论为首要任务,以强健政党制度主体为核心内容,以完善政党制度规则为重要环节的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系统建设,是回应当下中国民主政治建设面临诸多挑战的现实需求,也是推进中国民主政治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升华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理论

  

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理论作为一种特定政治观念,体现着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路径和理论框架,标识着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逻辑演进和价值依归。

政党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取决于特定的价值取向、社会生态、力量对比及时代特点等关键变量。当代中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而不能实行西方的两党制或多党制,有其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以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为实践机制的民主政治建设,既体现了现代政治发展的基本特征——政党主导国家政治,又遵循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一般规律——共产党主导国家政治,更表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具体规律——多党合作制主导国家政治。

以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为根本特征的中国特色政党制度,不仅蕴涵着政党制度的一般原理,而且体现着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基本原则,反映了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民族特性和本质特征,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不能照搬西方发展模式,只能走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民主政治发展之路。

实现民主政治发展与政党制度建设的相互促进,既要深刻认识以政党制度的民族性推进政治发展的现代性,以政治发展的现代性提升政党制度的民族性,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基本路径;还要用丰富的民主政治实践检验已有的政党制度框架、发展现行的政党制度内涵,形成“经验推动”和“理念引导”的良性互动,是政党制度创新发展的内在要求。

  

强健中国特色政党制度主体

政党既是民主政治发展的产物,也是民主政治进一步发展的工具。当代中国政党作为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主体,其系统性能、民主能力以及政党关系的状况,直接关系到民主政治的建设质量。

政党系统性能根源于政党系统结构,是政党制度主体在实践中所呈现出来的治党管党、多党合作、执掌政权、参政议政、管理社会、党际交往以及政党学习诸能力的总和。民主性是当代中国政党系统的根本属性,评价政党系统性能的根本标准,是看它在多大程度上为党内民主和党际民主的发展奠定了组织基础,在多大意义上为人民民主的发展提供了组织保障。

加强政党民主能力建设旨在提升政党发展人民民主的实际本领。对中国共产党来讲,就是要不断增强以民主执政为核心内容的民主理论创新能力、民主制度建设能力、民主发展领导能力以及民主风险化解能力;对各参政党来说,就是要不断增强以参政议政能力为核心内容的民主监督能力、民主协商能力和民主带动能力。

政党关系作为国家政治关系的重要内容,其基本性质和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到民主政治的发展取向和发展质量。中国共产党与各参政党之间形成的领导与接受领导、执政与参政的政治性关系,合作协商的机制性关系以及互相监督的功能性关系构成了当代中国政党关系的基本内容。以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道路为政治前提,以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制度保障,以实现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为实践要求的政党关系建设机制,是促进当代中国政党关系和谐发展的路径选择。

  

完善中国特色政党制度规则

  

制度规则是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核心要素。规则意识是否强化、内容是否健全以及对其评价是否得当,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实践依据是否可靠,并影响到其科学化水平。

强化规则意识。规则意识是指政党组织及其成员对有关政党制度的“章程”、“意见”等规范性文件的基本看法。它作为一种特定政党文化现象,既具有标志规则性质的价值,又具有维系制度存在的功能。强化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规则意识,一要深刻认识规则形态的历史必然性、规则发展的客观必然性及其具体内容的可塑性;二要准确把握普遍约束性、结构合理性、系统完整性及实践操作性;三要明确看到实现政党行为的合理化、制度化和有序化;四要努力养成遵守政党制度规则的习惯,使之成为政党素质的重要内容、政党活动的自觉行为。

完善规则内容。中国特色政党制度规则建设的重点不在于单项规则的增多,而在于多项规则间的耦合;不在于某个领域规则的具体建设,而在于不同规则功能的挖掘及其相互间的有效连接和价值互补。其主要目的在于,以规则体系的整体性能保障民主政治的有效运行和科学发展。

健全规则评价体系。评价政党制度规则不仅要有“质”上的判断,还要有“量”上的评估。事实表明,以较少的“资源占用”获得较多的“资源产出”,是对政党制定与执行制度规则能力的集中检验。评价政党制度规则的优劣,不是取决于规则本身,而是取决于它在多大程度上培育了民主要素、提升了民主意识、激活了民主动力、拓展了民主空间。

  

(作者系山东大学政党研究所教授)

    进入专题: 政党制度   民主政治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中国政治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57058.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中国社会科学报,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