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收入分配改革方案有望于年内出台。由于牵涉多方利益博弈,改革方案酝酿多年,却始终“犹抱琵琶半遮面”。另一方面,媒体和公众却对改革方案表达了充分的期待。这种期待,归根到底,是对实现社会公平,特别是分配公平的强烈愿望。
维护公平和实现发展,是一个社会稳定、健康运行的基本条件,不可偏废其一。然而,社会资源具有稀缺性,社会本身也存在各种阶段性困境。故此,在每一个具体的阶段,公平与发展孰轻孰重,是需要人们慎思的。有时不得不为了发展暂弃公平,或为了公平牺牲发展。但无论如何不能越过一条基本的底线,即确保社会的稳定。一旦丧失社会稳定,不仅发展难以为继,公平也将无法实现。
殷鉴不远,2010年底以来,西亚、北非多国爆发一连串民众反政府运动,一些政治强人黯然下台;2011年夏,英国爆发20世纪80年代以来最为严重的骚乱,造成部分人员伤亡,大量财产损失,更引发人们深思:一向以文明著称的英国社会出了什么问题?9月,在大西洋彼岸,“占领华尔街”运动迅速蔓延,号称代表99%的普通大众发出怒吼,声讨1%的贪婪与无德。尽管这些事件发生在不同的国家,背后却隐含着一条深刻的共因:这些国家均未能解决好全球化时代的社会公平问题。
全球化是当今时代一个基本特征,其本质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配置。资本的逐利性是全球化深入推进的根本动因。在资本主义社会发展早期,资本疯狂逐利,曾使广大工人深受剥削,社会阶级尖锐对立。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这种现象在发达国家一度缓和。然而,资本的逐利本性并未改变。
进入全球化时代,发达国家的资本借跨国公司之壳,在全球范围内重新配置资源,将最大化后的利润放入自己的腰包。这固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但危机的爆发表明,其中繁荣的主要是虚拟经济,受益的更多是富裕阶层,一些民众却因此而丧失了就业机会,产生相对被剥夺感。全球化引发的贫富分化和社会不公问题是导致发达国家社会动荡的根本原因,国际金融危机只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全球化在给广大发展中国家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给它们带来社会贫富分化,政治权力寻租等严重问题,处理不好极易引发社会动荡。西亚、北非的动荡局面,从本质上看就是全球化进程的受损者对既得利益者发出的怒吼。我们知道,西亚、北非多是威权主义国家。这种政治模式在建立早期,对维护国家统一、推动经济发展可以发挥积极作用,威权领导者也可能享有较高威望。埃及下台总统穆巴拉克就曾在该国广受拥护。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西亚、北非国家的威权体制逐渐僵化,政治生活犹如死水,同时还存在严重的寻租现象。经济资源被少数人垄断,国家新增财富不能普惠到广大民众,中产阶级不成气候,贫富差距不断拉大。以埃及为例,据媒体报道,占该国人口20%的富裕阶层,拥有社会财富的55%,而占人口60%的低收入和贫困阶层只拥有社会财富的18%。此外,这些国家经济基础原本就较薄弱,经济结构较为单一。在全球性经济危机的冲击下,这些国家普遍面临高通胀率、高失业率、高物价的严重问题。广大民众收入减少,失业率更是居高不下。以突尼斯为例,2010年该国经济增长率为3.8%,失业率却高达14%,青年失业率更高。据统计,该国高校毕业生失业率超过20%,某些领域甚至接近60%。这让广大民众,特别是青年对执政者的反感情绪日益高涨。他们深感自己被边缘化,期待通过街头运动、社会变革来发泄不满,改变处境。这些国家的政府表现又如何呢?我们看到,面对严峻形势,它们拿不出有效的解决方案,有些还试图采用高压手段压制民众诉求。暴力执法、侵犯民众权利的现象时有发生。无疑,这更刺激了民众的反抗情绪,引发社会动荡不安。
“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任何一个国家都必须清醒认识到全球化带来的贫富分化等弊端,在着力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注意把发展成果普惠到广大民众身上。否则,只会导致社会动荡,成为人们“哀之鉴之”的对象。
(作者系求是杂志社国际部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