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晓锜:新的社会进程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575 次 更新时间:2012-06-22 16:37

进入专题: 哲学   社会进程  

叶晓锜  

哲学的品格在于它的思维坐标所确立的世界观照。

哲学以其所确立的思维坐标,给予事物种种总体的揭示,以哲学的洞察和概括,凝聚新的认识材料,揭示新的历史进程和它的切入。

当代世界新的发展进程,中国的改革开放,以及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世界性的社会主义反思和变动,给予了传统社会主义思想体系巨大的冲击。同当代国际市场经济发展的联结和汇合,已使得我们无法再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对立斗争和划分来框架整个世界的进程、以及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各国社会的发展变动。

当人们的思想拘泥于原有的思想认识体系而苦恼于“姓社姓资”的纯洁性被破碎时,社会进程则开辟着自己的道路,内在地要求人们的思想体系走向新的社会进程,走向新的社会概念。任何时代,当原有的思想体系无法回答新的社会历史进程时,这个思想体系的革命就到来了。

思想体系的变革,就是要重新审视这个思想体系所赖以构造的初始概念设定,以新的认识材料的凝聚和概括,扬弃旧的概念设定,给出新的概念设定,并以新的概念设定的建构,造就新的思想体系,赋予人们新的认识建构、实践创造和历史选项。

一切思想体系都由它们的初始概念设定所阐发。

例如,欧几里德的几何体系,以“平面空间”为初始概念设定,引出它的若干公理,如:任意两个点可以通过一条直线连接;任意线段能无限延伸成一条直线;给定任意线段,可以以其一个端点作为圆心,该线段作为半径作一个圆;所有直角都全等;通过一个不在直线上的点,有且仅有一条不与该直线相交的直线,等等,并由此演绎建构了欧氏几何体系。

经典物理学以“物”和“力”为初始概念设定,由此取出物体、质量、引力、惯性、加速度等一系列概念建构。

种种思想体系的初始概念设定来源于它们各自域限的观察材料,是域限的主客共建和主客相通。人们关于自在世界的种种经验感知,关于事物的种种指称和定义、抽象和概括的概念认知,既不是纯主观的获取,也不是纯客观的获取,而是主客共建和主客相通的域限截取。任何一个初始概念设定,都是依据一定认识材料所进行的主客共建的域限截取。 每一个主客共建的域限截取在自身的思维中,都不知道会引起新的主客共建的域限截取的认识材料在哪里或是什么,因而也不知道自己的域限界限在哪里。正是这种自身域限界限的不知性,潜伏着初始概念设定的建构会超越它的域限所在而走向无限包容的绝对。

非欧几何和相对论的创立表明,自在世界的自在方式远远超出了“平面空间”和“绝对时空”的框架设定。新的认识材料的聚合给出了“曲率空间”和“物理时空”的新的概念设定,新的概念设定则给予了几何学与经典物理学重大的变革,使得几何学和物理学只有根据新的概念设定,才能更好地凝聚认识材料,进行思想体系的变革和重构,走向新的主客共建和主客相通。

新的概念设定所阐发的思想体系,则以更大的包容,给出原有初始概念设定及其所建构的思想体系的适用界限。如现代物理学在其概念设定的思想体系的建构的更大包容中,给予了原有经典物理学的适用界限。当然,任何一个新的概念设定和它的思想体系的建构,亦有着它的适用界限,并在未来的走向中,为更新的概念设定所切变。

传统社会主义思想体系有着它的初始概念设定。社会主义原是工业社会初期,要求消除劳动者贫困和资本剥削的人文呼吁和理性思考。把社会主义的人文呼吁和理性思考提升为一种必然的历史预置和社会进程,并由此导出“社会主义社会”的思想体系,则是一种主客共建的观念赋予。

在“社会主义社会” 的初始概念设定中,社会主义者建构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框架:

1、资本掠夺和无产者革命必然导致资本主义社会的灭亡和社会主义社会的诞生。

2、社会主义社会的全民所有制必然取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私人所有制;

3、社会主义社会的计划经济必然取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市场经济;

4、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占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社会的资本剥削;

5、社会主义社会的集体原则必然取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私权法则。

这样的初始概念设定,以其思想体系的概念建构,生成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各项政治、经济、文化的制度规定和意识形态统治。它带来了整个社会的财产均等,以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的高度集中、统一规定和绝对服从。可是,这样的高度集中、统一规定和绝对服从,并没有造就人间的幸福和天堂,其实践结果,一方面,造就了国家和社会的高度集权、经济活力的失却和财富的匮乏;另一方面,社会不再有个性自由的创造活力和多元发展,整个社会都必须服从一种自上而下的集权控制,人人必须按照一种整齐划一的规定思想和生活,从而使得整个社会如同军营,失去了人类文明最为本性的以个性自由为基础的创造活力。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因个性活力和自由创造的失去,与当代世界市场经济开放聚合的政治、经济、文化高度发展和财富的巨大增长拉开了越来越大的距离。与此同时,阶级斗争为纲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的理论则越来越极端地禁锢了社会政治、经济、思想和文化,一切个性的活力和自由创造都被视作为资本主义的罪恶而被禁止、扫荡和批判。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为改变国家经济的僵化、落后和贫困,求得社会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和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邓小平以其巨大的思想和实践勇气推进了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进程,使得中国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极为深刻的重大变化:

1、停止了阶级斗争为纲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学说;

2、引入了市场经济和先进发达国家的经济运作方式;

3、实施了包括国家、民间、个体和外资在内的种种经济成分参与的经济组合和权利要求;

4、打开国门,使得亿万民众的思想愈益广泛地先于执政者、接受了人权保障、民主政治等当代世界的普世原则,走向了新的觉醒和解放。

对市场和资本的重新定义和个性自由的复苏,给予了中国社会新的创造活力和财富增长。“社会主义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区分和对立,在实践上日益模糊,社会发展的这种日益模糊和邓小平南巡讲话告诫人们不要进行“姓社姓资”的无谓争论,实质地表明了一种新的社会历史进程的到来。

当今世界,工业社会的发展已从机械动力时代迈入了高科技时代。这种变动以更高的生产力和财富增长:

一方面,使得社会总体贫困得到了改变,产生和建立了劳动的保护和社会保障;

另一方面,使得所有制形态在世界范围内,由单一型的私有制统治或单一型的公有制统治,变革为了国家、民间、个体和外资等多元混合方式的社会组合;

再一方面,则以世界范围的市场经济联结的资本移动和资源配置,对各国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进行了难以抗拒的全球融会和拉动。

更为重要的是,市场经济的运作,日益进入了协调规范,其规模自上个世纪下半叶以来, 由一个国家的协调规范伸展向了超越国界的区域性协调规范和全球性协调规范,如欧洲共同体及欧元区的建立、东亚经济联盟的建立、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组建、世界经贸组织的一百多个国家地区的加入和贸易规则的谈判确定、协调和裁决等等。

在这样的历史大背景下,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对立斗争,用社会主义必然战胜资本主义,用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的“和平演变”等等的传统概念,已无法适用越来越主导着当今世界开放聚合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联结和各国的社会发展变动。

这样,必然的指向是,要消除“姓社姓资”的疑难,就必须审视和给出传统“社会主义社会”的界限所在,以及传统“资本主义社会”的界限所在,走向新的社会进程的概念设定和思想体系。

社会主义从工业社会初期要求消除劳动者贫困和资本家剥削的社会呼吁和运动,生成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初始概念设定,其主客共建的域限在于:

一方面,在人类步入农业文明至工业文明初期的数千年间,由于生产力的落后,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始终处于总体贫困之中。财产的私人占有和统治在社会总体贫困的状况下,产生着大多数人困苦劳作,少数人依靠经济强力、公共职权和国家庇护,掠取更多财富的各个不同经济时代的阶级对立和阶级斗争。而资本在其原始积累时期的掠夺和压榨更加剧了无产者的贫困和阶级斗争的涌动。在这样的历史大背景中,不同经济时代的生产资料和财富的占有方式,以及阶级对立和阶级斗争的方式,成为社会主义者划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以及谴责私有制为万恶之源,把公有制和社会主义社会作为消灭私有制和消灭一切阶级对立的一个新的社会发展形态的历史依据。

另一方面,传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矛盾所在。马克思在他的《资本论》中,揭示了资本性质,资本占有的内在矛盾,即:

1、资本追逐剩余价值的性质;

2、资本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的矛盾对立;

3、资本生产组织的计划性和市场竞争无政府状态的矛盾对立;

4、周期性的经济危机的必然激发无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社会为社会主义社会所取代。

在马克思看来,资本追逐剩余价值的性质,经济危机的周期发生,无产者与资产者两大阶级的对立斗争,必然引发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导致资本统治的灭亡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建立,这是历史进程的唯一绝对和必然所在。

“社会主义社会”的初始概念设定有着它的历史根基,是一种历史进程抽象的概念建构。

然而,人类社会是一个无限多样的生成、切入和联结。生产力发展所涌动的非连续性切变,自在地开辟着自己的道路,使原有的社会过程被新的社会进程所切变。当一个旧的社会过程为一个新的社会进程所切变时,原有的过程规律就会被新的进程规律所切变和更新,人们的思想体系也将为新的概念设定的建构所重构。

上世纪中叶以来,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标志的新的社会生产力的形成、切入和发展,在世界进程的主导上,带来的人类社会发展的新特点是:

1、人类的总体贫困状况,正在世界范围内,特别是发达国家、中等发达国家和致力于发展的国家中走向消失和改变。

2、以资本为动力和市场为平台的世界性经济运作,在创造利润的同时,提供了劳动保护、分配调控、社会保障、公共福利的财力支撑,使得资本和市场所创造的财富逐步走向了社会共享,并由此改变资本获利的掠夺性质。

3、新的现代社会阶层结构产生,中产阶层日益扩大成为社会主体和劳动者的有产化,使得无产者和资产者的两大社会阶级对立在世界范围走向了解体。

4、生产资料所有制由单一型的私有统治或公有统治转变为了国家、民营、私有和外资的多元混合型组合形态。

5、市场经济由无序竞争,进入了不同层面的协调规范,并由一个国家间、地区间伸展向了全球性的协调规范。

6、尽管存在着各个国家不同的进程方式和利益的矛盾冲突及局部战争,但世界性的市场经济联结,则以其不可抗拒的聚合给以各国社会经济文化开放交融的强劲拉动。自二十世纪以来,任何一个国家都在为和必将为世界历史的主导进程所推动和改变,而不再具有它们的各自绝对和封闭。

7、民主政治在全球范围已进入了以普世原则为法理基础的理念时代。以人权保障为核心要求和执政民选为法理基础的政治制度,在世界范围广泛地取代阶级专政和集权统治,成为了普世公认的政治原理和绝对命令。

8、民族的历史背景、心灵方式、文化习俗和地缘特点与世界进程的互动和聚合,形成着各国特色的多样性进程方式。

这一新的世界性的社会进程的切入和波及所到之处,一切传统的“资本主义社会”和传统的“社会主义社会”都在被和将被这个新的世界进程的切入所改变和扬弃。在这样的情况下,再无限包容地用“姓社姓资”、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斗争”、用“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用“资本主义和平演变”等等的概念运作,框架和凝固整个世界的进程和各国的发展变动,必然使人类的思想、认识和行为走向迷失和陷入谬误。

新的社会进程的世界性切入深刻地揭示了,人类社会的文明形态在更大的历史层面上是由生产的财富创造力,以及这个能力对整个社会层面所提供的经济支撑力所决定的。当人类社会生产的财富创造力虽然能够达到和实现单体家庭的建立和生存,而对整个社会层面的经济支撑则处于总体贫困状况时,它必然导致各个时期对物质财富占有的阶级对立和斗争,带来少数人富有和绝大多数人贫困,造就社会历史发展的阶级利益、阶级斗争和阶级专政的动力结构。

而当人类社会生产的财富创造力能够在整个社会层面上改变社会总体贫困和提供公众生活的经济保障和福利保障时,它就会使少数人富有和绝大多数人贫困的社会两极对立,因劳动保护、分配调控、公共福利的确立和增长,以及劳动者有产化和中产阶层成为社会主体而得到改变。

在新的社会进程中,私有财产不再是万恶之源,而是家庭生活和富裕的支柱。尽管随着新的生产力、新的物质财富和新的生活方式的不断生成、变更和涌入,人们之间会有种种新的个体的和阶层的差别,需要不断地予以社会公正、公平、公开的分配协调和均衡,建立和健全有效的社会调控体系和福利保障,但少数人占有财富和绝大多数人绝对贫困的社会阶级对立和斗争,则将归于消失,不再具有历史发展的决定意义。

财富创造力决定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和文明形态,它在与往的历史层面上造就阶级利益、阶级对立和阶级斗争的动力结构;而在新的历史层面上则将移去阶级利益、阶级对立和阶级斗争的动力结构,生成以中产阶层、劳动者有产化为主体的多元利益协调和均衡的新的历史发展动力结构。财富创造力所造就的社会经济支撑力不同,产生和生成不同的社会历史动力结构,更产生和生成了不同时代的人类社会文明形态。

资本剩余价值占有的性质,在本质上是为一定的社会关系和财富状态所域限的,它不是自我绝对的和永恒不变的。随着高科技为标志的生产力发展和财富的巨大涌现;单一型所有制统治为多元混合型所有制关系所取代;社会统筹、税收调节、福利制度、慈善关怀、劳动保护、人权保障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建立;工资、股份、权证、住房、汽车等多元收入和财富拥有所造就的劳动者的日益普遍的有产化;社会总体贫困状况的改变和两大阶级的社会对立解体,资本剩余价值占有的性质,因其所赖依的社会关系被切变,已越来越失去了它们的现实意义。

由于社会财富增长方式的变化,资本的获利和增值,越来越表现为了投资、管理、科技、信息、金融、市场、用工等多元集成运营的概念建构,而不再是对雇佣劳动剩余价值占有的概念建构。在多元混合投资、财富增长方式变化和利润多元集成的新的社会经济活动的综合形态下,再以资产者和雇佣劳动者为对立的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划分,必要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划分,已越来越无法界定而失去了它们的现实性和合理性。

任何一种观念抽象的实在指代,一旦在历史主导层面失去了它们的主客域限的根基,它们就失去了时代的适用价值和合理基础,而应为新的观念抽象的实在指代所更换。也就是说资本的获利,在新的社会关系和经济活动中,它将扬弃剩余价值占有的性质和定义,而是市场经济和财富创造所赖于支撑和驱动的资产增值的性质和定义。也就是说,在新的社会进程中,资本的性质将不再是剩余价值占有而是资产集成运作的增值。

传统“社会主义社会”的概念建构,以及传统“资本主义社会”的概念建构已经呈现了它们的域限界限,要求人们的思想体系转向新的社会进程。

传统“社会主义社会”的初始概念设定和思想体系的建构,是建立在机器大工业和阶级斗争能够消灭阶级,改变人类社会总体贫困,消除绝大多数人困苦劳作和少数人掠夺占有财富的阶级对立的理性判定和实践运动上的。随着传统社会主义社会和传统资本主义社会在新的世界社会进程中的解体,“社会主义社会”的概念设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概念审定,则将被新的世界社会进程的切入而双双扬弃,并为新的世界社会进程的概念设定和思想体系所切变和取代。

新的社会进程的概念建构和实践将以更大的历史和现实的包括,包容与往和取向未来。

这个新的社会进程的切入和发展,既不受传统的资本主义框束,也不受传统的社会主义框束,更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趋同”,而是一个新的世界社会进程的切入对传统资本主义和传统社会主义的扬弃和取代。

这是一个新的全球性的社会进程,这个新的全球性的社会进程的实现方式将结合各个国家民族的、历史的、文化的、地理的不同条件,有着多样的,不同的选项、作为、创立和切入。

与往的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的观念抽象和实在指代,将成为已经过时了的历史观念而归入人类社会的发展史。

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不是预置的必然规定,它有着种种可以预料和更多不可预料的新的社会进程的切入和更替。对新的社会进程的概念认知和建构,无疑需要经过长期的酝酿而达到历史的约成,然而,这并不妨碍我们进行理性的批判和哲学的把握。我以为,这个新的社会进程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它是一个以现代科技为支撑,普世原则为标志的新的世界进程。提出新的社会进程的哲学意义在于:

第一,它将使人类的思想观念,无论在东方和西方,仍至全球,在向一个更高层面的跃迁上,在走向新的社会进程的世界视野中,用普世社会的观念和学说,取代“姓社姓资”的观念和学说,跳出传统的、落后的、过时的意识形态的对立和禁锢,以更为广阔的思想解放和尊重各国特色的进程方式,推动政治、经济、文化的开放交融的多样化发展,建构新的未来。

第二,它将使中国的改革开放,彻底扬弃“姓社姓资”的绝对和羁绊,在引入新的社会进程的世界眼光和历史判明中,以新的解蔽、敞开和绽出,新的思想解放、精神追求、自由作为和历史选项,更为开阔地推进中国的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政治改革,实现新的历史创造。

    进入专题: 哲学   社会进程  

本文责编:jiangxl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哲学 > 哲学总论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54658.html
文章来源:爱思想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