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中英:美国在探索与中国关系的新模式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362 次 更新时间:2012-02-20 19:39

进入专题: 中美关系  

庞中英 (进入专栏)  

毫无疑问,未来中国已被美国定义和理解为美国面对的最主要外部挑战。抛开一些华而不实的选举言行,“中国问题”的重要性在美国朝野几乎是共识。原因很简单,在自身由于金融危机而触发的前所未有困局,以及资本主义体制遭遇的前所未有挑战下,美国能想到的外部解决方案不是别的,而是中国。

所以,到底如何形成和塑造未来与中国关系的模式,自从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国学界,不管是在哈佛大学教书的学问家,还是在布鲁金斯学会做研究的策论家,都在集中探讨未来美中关系的模式。与中国关系的模式成了美国的显学。

目前,有人提出了一些与中国关系的模式。

例如:“中美均势”论。这一理论根植于盎格鲁-撒克逊战略文化的“均势”思维,建立在中国在不久的将来在经济规模和军力,甚至软实力上与美国旗鼓相当,甚至有所超过美国的假设之上。

但是,“中美均势”基本上不可能出现。即使按照西方的“国力”理论,在短期之内,中国还不可能具有与美国力量差不多的力量。中国的经济规模即使达到美国的水平,也不会自动转化为力量。这一点有欧盟作证:欧盟经济规模早已超过美国,但欧盟并没有美国那样的国际力量。当然,欧盟不是国家,这一类比不一定妥当。但是昔日的世界一流强权国家,成立欧共体和欧盟的目的就是因为不满美国是超级大国而追赶美国之力量。

还有一种与中国关系的模式在美国很流行:中美“新冷战”。美国有些人把当今中国解读为苏联再生,一本正经建议用对付苏联的办法对付中国;同时,有些为利益集团说话的人也需要“棋逢对手”的敌人或者对手。而且,目前美国摆出新的围堵、遏制中国的战略阵势,是千真万确的。

但是,如果我们把这一最新遏制简单地解读为美国与中国的“新冷战”,则是错误的和简单化的。与其说是“新冷战”,倒不如说,这是美国对一个非欧洲的、非西方的中国的新的“炮舰外交”,用中国老百姓的话说,是“敲诈”;用中国兵家的话说,是“兵不厌诈”(美国是当今世界对《孙子兵法》研究最多的国家)。“诈”的目的是为了什么?不是担心什么中国控制太平洋和印度洋,而是在美国经济危机的时刻,要中国继续维持与美国业已形成的经济与金融关系;为了美国在亚太的盟国不要离开美国,却主动来弥补美国军费开支的缺口,维持美国主导的亚太地区秩序的现状。

也就是说,美国是在用“新冷战”的方式和策略来向中国“施压”。施压的短期目的是经济金融的——确保美国在全球化时代开放中国市场的根本利益不变,尤其是用“相互依存”的说辞劝说中国与美国继续“同舟共济”;确保中国继续开放、扩大开放市场。不仅如此,美国需要继续借力中国解决美国面对的一系列全球性和区域性的问题。在金融危机的情况下,这种借力就更加必要了。

当年美国与苏联冷战,那是真正的冷战。与中国不同,苏联与美国不存在经济“相互依存”。如果说美国真的要与中国打“新冷战”,这如同美国自毁与中国关系业已取得的巨大成就。作为世界上典型的“通商国家”,“新冷战”不符合美国的利益。

还有的美国人提出了一度让人耳目一新的观点,如“中美国”和“两国集团”。

今天看来,“中美国”几乎是一种在“全球化”和“相互依存”外衣包装下的新帝国主义和新殖民主义理论;而“两国集团”则充满了虚伪和欺骗,不过是在金融海啸下想吃乌鸦嘴里肉的狐狸赞美词。试想,“天下英雄”只美中两国,在容不得任何挑战美国霸权的内在逻辑下,怎么会是真话?

若是上述模式都不行,那么未来美国与中国的关系模式到底是什么?

美国政府经济官员、金融和商界也介入这场美国争论,贡献了未来中美关系的模式。这就是美国要求在确保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前提下,中国的经济增长需要转到以“内需”为主,而不是主要以出口到美国市场为主。这一美国要求,从短期看,是为了减少美对中的贸易逆差,但从长期看,是因为美国意识到,金融泡沫经济时代结束后,除美国的服务业优势外,美国势必要重新发现美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也就是未来的美国经济,主要以出口而非进口为主。这是美国经济的历史性转变。奥巴马政府推动的美国经济转型,需要外部分量足够的大市场支持。所以,美国需要一个高质量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计划,以打开包括日本在内的盟友的市场;美国需要中国持续扩大“内需”,以便中国进口更多的美国货物与服务。

从微观上看,携带巨大现实竞争优势的美国苹果公司产品在中国的组装、销售以及在中国的出口体系,正在塑造一种新的美国与中国之间、美国与亚太之间的国际、区域分工模式。这一模式的示范效应正在广泛而深刻地发生,将影响美国其他许多部门,掀起探索与中国关系的新模式。美国的高等教育目前的动向值得一提。美国高等教育产能过剩,是美国“硬实力”、“软实力”和“巧实力”结合的最好的行业。美国的一些著名大学已经在中国建立“中心”甚至“校园”,不再满足于让有限的中国学生拿着美国签证到美国留学,而是希望在中国大规模地招生,实质性地介入中国尚未完全开放的高教市场。

在军事部门,尽管规模仍然不大不深,但美国深知,中国余下的尚未对美全面开放的主要部门之一就是军事部门。所以,美国孜孜以求与中国安全关系的新模式。

在结束这篇观察之前,笔者想提出的问题是:中国到底如何对美国探索和安排美中关系的新模式做出系统而深入的回应?被动地消化、接受美国提出的与中国关系的模式,使中国失去了更主动地塑造未来中美关系的机会;中国已经拒绝了诸如“两国集团”和“新冷战”等对抗冲突模式,但是,若对方的意图就是强加这些模式,中国否定或者拒绝、不接招、避开锋芒也不是办法。可行的考虑是,中国也要鼓励学界提出、生产一系列具有“自主创新”性质的未来中美关系的模式。若是这样的话,关于两国关系的未来模式才可能展开交锋,最终导致谈判博弈。

中国到底如何对美国探索和安排美中关系的新模式做出系统而深入的回应?可行的考虑是,中国也要鼓励学界提出、生产一系列具有‘自主创新’性质的未来中美关系的模式。若是这样的话,关于两国关系的未来模式才可能展开交锋,最终导致谈判博弈。

进入 庞中英 的专栏     进入专题: 中美关系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大国关系与国际格局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50331.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