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叙利亚政府没有在阿盟规定的最后期限内签署同意向其派遣观察团的协议,阿盟27日决定立即对叙利亚实施经济制裁。阿盟的最新制裁将对叙利亚构成严重影响,使本已陷入困境的叙利亚经济雪上加霜,但最大的影响力还在政治层面。阿盟的这一决议显然会鼓励反对派更加大胆地行动,甚至一些反对派希望叙利亚被制裁“利比亚化”。
当地时间11月27日,在埃及开罗召开的阿盟外长紧急会议通过决议,对叙利亚实施制裁,制裁内容包括立即停止与叙利亚政府的商贸活动、冻结叙利亚政府在阿盟成员国范围内的资产、停止在叙利亚投资项目,以及暂停阿盟各国飞往叙利亚的航班和禁止叙利亚官员前往阿盟各国旅行等。
在此之前,阿盟已于本月13日中止了叙利亚的成员国身份;26日,阿盟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叙利亚在24小时内允许阿盟观察员进入。
从经济角度看,制裁对叙利亚将构成严重影响。有经济学家认为,此举将使叙利亚出口萎缩一半,进口萎缩1/4。继欧美制裁之后,叙利亚经济可谓“雪上加霜”。
不过,最大的影响力还在政治层面。除了已被中止会员国资格的叙利亚以外,阿盟其余21国中有19国投了赞成票,只有黎巴嫩和伊拉克投了反对票,这让叙利亚在阿盟乃至世界范围内的孤立暴露无遗。由于此前一天,阿盟已首次向联合国安理会正式要求“协助”,预计新的、针对叙利亚的安理会制裁决议草案即将出台,甚至可能转由卡塔尔等“海合会”国家领衔提交,届时面对阿盟这个“自己人”的鲜明态度,任何反对制裁、谴责决议的外部国家,都不可能不感到巨大压力。
不仅如此,正如观察家们所言,阿盟接二连三以压倒性多数通过针对阿萨德政权的决议,无疑是在明示叙利亚各方,阿萨德政权已被“自己人”打入另册,这显然会鼓励反对派更加大胆地行动。
事实也的确如此,自11月13日以来,号称拥兵两万的反政府“叙利亚自由军”不断在海外散布“勇猛袭击”的“战报”,并要求北约或土耳其“用飞机轰炸叙利亚军事目标”,以“帮助本军扩大战果”;其它一些反政府派别也受阿盟决议鼓舞,表现出越来越明显的激进立场,几个一直宣称“非暴力抗争”的反政府团体如今在社交网络脸谱上公然呼吁“是停止示威,转向革命的时候”;另一些派别则强调遭到“政府军空袭”,这显然是希望叙利亚出现如当初利比亚那样的禁飞区。不难看出,至少相当一部分反对派希望叙利亚被制裁“利比亚化”,并由此找到借助外力、推翻阿萨德政权的突破口。
事实上,从13日的“4天内中止叙利亚会员国决定”到正式中止,从“24小时内不接受通牒即制裁”到正式制裁,阿盟的步步进逼一脉相承,明眼人一望即知,阿萨德政权又何尝不知?他之所以在观察员问题上出尔反尔,关键在于阿盟要求观察员不受叙利亚政府协调,可以自由行动,叙方以“干涉主权”为由要求更改,而阿盟则以“涉及核心条款”为由拒绝。
这一公案背后的潜台词则是,叙利亚惟恐阿盟观察员成为鼓动“叛乱”的特洛伊木马,而阿盟则担心一旦接受叙官方协调,观察员不免变成那些被叙利亚新闻部带到精心布置现场的木偶。在这一问题上的分歧是原则性的、极难调和的,发展到如今的地步也不难理解。
在阿萨德看来,尽管制裁令人痛苦,但至少还不致命。经济上,除非连黎巴嫩一并制裁,否则形同叙利亚卫星国的黎巴嫩尚能成为一线天窗,且制裁带来的损失将被转嫁给普通叙利亚人;政治上,孤独固然令人难受,但总比立即垮台来得好些。
尽管反对派“捷报”频传,但正如法国《解放报》等媒体所指出的,这些信息夸大成分太多,并不比叙利亚官方消息更靠谱,如由里亚德·阿萨德所领导的、总部设在土耳其的“叙利亚自由军”宣称有2万人马,但实际人数十分有限,许多“战报”不仅自相矛盾,而且经常前脚宣布“大捷”,后脚又称“我们没做过”。
叙利亚事件迄今已历时8个月,其政府和军队核心层尚十分稳定,叛逃官兵虽不时出现,但大多为早已离心离德的逊尼派中下层官兵,核心军队依然保持强大战斗力,在镇压中继续大打出手。在这种情况下,外部军事干预必定慎之又慎,而被一系列“外部好消息”鼓舞起来的反对派已经堵死了和谈之门。如今的阿萨德究竟会让叙利亚变成第二个利比亚,还是让自己成为1992年海湾战争后揭竿而起、却最终被萨达姆残兵败将所镇压的伊拉克什叶派起义者,只能让时间来说明一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