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个人对王学海有关文学的学术研究有四点突出的印象:
一是表现出知识分子的自觉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即作者自觉地担当知识分子作为“社会良知”的角色。作者自觉关注社会现实,积极参与当下进程。比如王学海提出一个具有自觉高度责任感的作家其作品“必然具有个人主动参与人类正在前行着的历史的当下性”。还如他积极地关注、深入地研究“打工文学”这种中国当代文学发展中的新现象,等等。
二是在不少问题上有自己的思考,有独特的见解。如王学海提出“可我们的作家,却往往有意无意在躲避政治,导致作品社会深度的不到位”;指出当代中国作家缺乏“癫狂式创作”;批评中国当代文学缺少“大气与雄浑”;分析“看生活而出的作品”与“嚼生活而出的作品”两者之间的本质不同;等等;都显示出他善于进行理性的独立思考。
三是理论研究、文学评论、文学创作三者有机结合,良性互动。王学海既研究文学理论,又对文学作品、作家创作开展评论,而且自己亲身投入文学创作。王学海善于理性思考,他对概念的界定、推理的使用、判断的表述都尽可能做到严谨而清晰。他研究文学,不是就文学谈文学,而是努力从哲学、文化、美学的维度(高度)去看待文学问题,这样就显得视野开阔,理论阐述有深度、有特色。如他提出“生命的质感和时代性格相关的,还在于文学在歌唱生活的同时,还应该真实而非作秀地袒露生命与灵魂的伤与痛”,类似这种从创作体验中提炼出来的观点,是纯粹的理论家与纯粹的作家难于提出的。
四是语言有特色,给人陌生化的感觉。王学海理论文章的语言既吸收当今生活中活的语言,又吸收文学性的语言,显得别致而新鲜。
(2011年6月24日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