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昌会:贸易之路 中兴之基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567 次 更新时间:2011-12-14 23:21

进入专题: WTO   贸易  

赵昌会  

10年是一个时代。有时候,10年足以天翻地覆,使世界发生沧海桑田般的巨变。

顺势有为

历史的脚步匆匆走过了2011年12月11日。这个看似平常的日子,对于中国却有特殊含义:这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0周年纪念日(Date of Accession)。10年前这一天,中国结束了长达15年零5个月的漫漫入世征程,正式成为全球多边贸易体制的重要一员。这一天,标志着中国全面融入全球经济的始发点。

从中国的角度来说,入世即获得世贸全权成员资格,是一个必须接受的未来。当时的普遍看法认为,大规模削减关税和贸易壁垒以后,很多国内企业将无力面对来自国外同行的竞争。现在的普遍看法是,大规模、全方位、多品种的进出口贸易,使中国彻底摆脱了从被“开除球籍”的窘迫状况到在世界经济各个领域占有一席之地的历史性跨越,今天中国的国际地位与及时入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对于蹒跚前行的世界经济来说,中国眼下十分强劲的增长既是中国自信的物证,更是全球无数艳羡、怀疑、责难的源泉与密切关注、研究、发现的亮点。现在我们知道原因了。假如中国在新世纪之初没有忍痛断然决定应迅速结束第四阶段谈判而及时入世,那么,我们对于诸如“机遇和挑战共存”、“双赢和共赢”这些决定命运的选择有如此刻骨铭心的理解。

回首过去10年,可以肯定地说,中国从入世开始,一路披荆斩棘,恰恰赶上了全球化运动蓄势、加速、高涨、衰退的整个过程。正是这样一条运行曲线,使中国十分幸运地借助于全球化的最高潮,迅速成长为世界第一贸易大国、国际储备第一大国和全球第二经济大国。这意味着,中国是增长最强的国家;它积蓄了面向全球市场的能量,吸引外资将决定性地让位于对外投资;它购买大量产品,很多其他国家企业的成功部分取决于中国。但反过来说,这样的轨迹同样预示了中国在世贸组织内饱受多种摩擦困扰,并在下个10年将更加艰苦的局面。

入世催生的崛起和挑战

中国在过去10中亲历了4个不同的世界。在21世纪之初,全球化如旭日东升,全人类似乎只有一个信仰,即未来世界是全球化世界,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全球化是各国发展的必由之路。在这个阶段,西方热烈欢迎中国参与世界贸易俱乐部。

而事实上,中国入世加快了世界的全球化进程。从2003年起,全球化进入调整和加速阶段,以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为代表的“世界一体化”如火如荼。这个阶段,西方坚信自己将是最大的赢家,美国更是乐不可支,因为新保守主义思潮如日中天,“全球化就是美国化”。

到2005年,中国在全球贸易体系中已经逐渐崭露头角,其表现有二:一是在世界贸易中的份额扶摇直上,贸易对象日益多元,贸易结构日趋合理;二是贸易收入越发重要,外汇储备节节攀升,相应地,贸易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大幅提高。这时候,西方特别是美国认为,“中国价格”俨然构成世界贸易游戏的颠覆性因素,人民币汇率变成中美关系的焦点议题。与此同时,“中国威胁”论甚嚣尘上,而“外包”被视为发达国家的制胜之本。

2008年9月中旬华尔街倒台改变了一切,世界从此进入了危机叠发和动荡不安的混乱时代。未来的经济史学家可能会说,2008年8月北京奥运会和经济全球化不约而同达到了顶峰。中国“百年奥运”的辉煌反衬了这一波全球化运动的盛极而衰。

中国按照世界贸易组织规定开放了许多市场,甚至为外资提供了一系列超国民待遇,从而一跃成为世界上开放程度最高的大型经济体。然而,在未来岁月里,由于如下六个原因,中国贸易之路可能更加坎坷。

首先是历史遗留问题。中国入世的谈判条件留下了一条长长的尾巴──“非市场”经济,或曰不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在世贸组织153个成员中,这种地位经常令中国腹背受敌。一方面,中国付出了超常的代价,贸易伙伴却往往得寸进尺,因为如果想要起诉,它只要将中国的价格和另一个通常更贵的市场经济国家的价格对比即可。另一方面,这一不公平的条款可以轻易地强中国所难,例如美、欧、日处心积虑,联合施压,威逼中国贱卖中国本来独具压倒优势的稀土资源。

其次是规则变化产生的实质冲突。世界贸易组织在最近一份裁决中规定,由国家提供优惠的金融和土地支持,属于国家干涉经济的行为,将构成不公平优势。不幸的是,土地归国家和集体所有是中国宪法理念和社会主义政体象征的集中体现,与世贸组织的法理存在着根本差异(悖逆)。即便采取变通式的使用权拍卖制度,依然会导致越来越多的国家通过反补贴诉讼对付中国。进一步讲,中国的金融业尤其是银行也归政府拥有,其他国家可以更容易采取类似反倾销诉讼中的手段,借助第三国市场价格来凸显补贴事实。简而言之,土地和金融国家所有制,原本是中国模式──国家支持经济──的基础与核心,现在,反倒成为攻击中国贸易政策和金融政策的有效靶子。

再则,时代转换的自然挑战。网络时代,现代交通和通信技术正发挥出将世界联系在一起的潜力,世界商业运营模式出现了影响深远的变局。我们最近经历的全球化进程,是因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融合而突如其来地到来的。在这个大转变的最初阶段,利用全球化大潮是提高生产力、加快发展和促进繁荣的关键。在今后的世界,流动将占据上风,每个国家、公司和个人都必须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能力。其本质在于:更快速地学习,进一步开发真正潜能,而只有参与到更广泛的潮流中才能实现潜能。

第四,经济增长体系的终极约束。美欧金融危机之后,目前这种沉溺于谋求增长的资本主义体系破裂了。它在财政和生态方面已经达到极限。它正在自我吞噬而经历痛苦瓦解的过程。不论是弥漫于西方世界的抗议活动、债务危机,还是折磨中国与西方的不公平、富人越来越富有,甚至是地球的超负荷运转、气候异常,尤其是一向以“领导世界”为己任的美国几乎陷入了私欲熏心的“邪恶帝国”的泥潭,都说明人类文明正在进入一个新的转折点。“这些变化构成的乱象,正如同没有海图的一片陌生的海洋展现在我们面前。而它也象征着我们正迈入一个混乱的新世界》。”(英国历史学家保罗•肯尼迪语)

第五,贸易保护主义日益高涨。美国的金钱和恐吓手段已经耗尽,如今到处搅局,把政策重点放在遏制中国在太平洋的崛起上。由于欧元危机无解,欧洲将没法走出衰退。西方国家长期生活在幻想之中,以为它们的幸福生活是理所当然的,而且是永远延续的。现在这场酝酿了30年的危机令它们凡事双重标准的嘴脸原形毕现,它是因为毫无限制地创造货币和贪婪心态造就负债而导致的,但重新回到以纳税能力为基础的福利社会道路难上加难。西方各国选民及选民组织日益不满,他们用沸腾的民主方式反对资本主义,如今,资本主义和民主的冲突正在各地爆发。以上所有事情的矛头,都直接指向形形色色的保护主义。

最后,中国先天不足的窘境成为西方手中砸压中国的“如意金箍棒”。中国为实现一个繁荣、平衡的全球贸易体系带来了巨大潜力,但将长期面临独一无二且错综复杂的景象,哪怕是2016年在世贸组织的名字游戏中“修成正果”之后。10年来,中国全面履行承诺,承担相应国际责任,显著改变了自己的经济命运,也引发了全球供应链的彻底重组。然而今天,还有约70个国家,包括美国、欧盟、日本及少数经济规模较小的国家,仍然联合起来拒绝认可中国的“市场经济国家”地位。结果是──而且仍将是,中国摘不掉世界头号反倾销调查对象和反倾销处罚比例最高的帽子,西方能够任意批评中国的入世表现,美国甚至专门限定一些中国必须达到的标准。

入世10年留给中国的宝贵教训是,要有耐心和洞察力。但是,入世教给中国人一个至关重要的启示,那就是中国必须与世界同行。这隐含着一个问题,就是即如何正确看待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

时代巨变

在21世纪第二个十年,西方文明已经没落。长达500年的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不复存在,200年来的工业文明也走向末路,取而代之的将是一体化的后工业文明。最近几年的局势瞬息万变,世界的社会经济和政治进程加快,但是显然,更确切地说是目前,世界正在成为全面的系统性危机的见证人。泛滥全球的伪文化和道德沉沦使人类精神受到打击,并强加给了新一代。执政者与民众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民众对政党的信任度越来越低。

从现在看来,随着以西方文明为主导的趋势的结束,崇尚协商一致的亚洲文明进入了世界舞台。与之相伴而生的两大趋势是,新的地缘政治秩序正在痛苦诞生,以及全球战略必须更新。而伟大变革中要学习的主要东西,是博大、劳动的才能和对道德的严格操守。这就是说,中国具备了成就全面复兴大业的天时、地利、人和的基本条件,从此应当走出迷信西方的思想牢笼,坚守天人合一的指导方针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中国需要重新发现自己,重新认识世界。如果美欧在对外政策上大肆鼓吹的民主和自由恰恰毁在本应推进其价值理想的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缺陷与国内政治和社会危机上,那将是一个辛辣的讽刺。未雨绸缪很重要,因为有关“世界新秩序”的憧憬不再是梦想,而是摆在眼前的迫切选择。中国的地缘经济战略和对外经济政策,特别是贸易战略和投资战略,必须高举“两翼战略”的大旗,紧紧地将非洲和拉美团结在自己周围,冷对没落的欧洲,限制处处刁难自己的竞争对手美国。

我们已经迈入新时代。这极有可能是历史上的“大分水岭时代”。历史性变革必将发生。我们应该更认真和深入地思考这个世界。

    进入专题: WTO   贸易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国际关系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48230.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