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时报:中国经济发展的“明斯基时刻”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577 次 更新时间:2011-10-12 22:34

进入专题: 地方债  

工商时报  

放眼美国至今仍深受次级房贷遗害,失业率居高不下,欧盟包括希腊在内等边缘国家则屡屡爆发债信危机,受到拖累的全球经济更在「二次探底」深渊徘徊。美国学者明斯基(Minsky)曾指出,金融体系常因景气时容易过度信用扩张而具有内在不稳定的特质,似乎也再次得到印证。

目前外汇存底已超过3兆2千亿美元的中国,主要因为资本帐严格管制,内外资金无法自由出入边境,加上资本市场(尤其是债券市场)并不发达,国际曝险(exposure)程度有限,所以并未受到最近一波波金融风暴的直接冲击,预估今年仍有9%的经济成长率,表现相当耀眼。然而,属于中国的「明斯基时刻」("Minsky Moment")或内生型金融危机,会不会即将来临,近来却也引发不少关注。

「明斯基时刻」到来的三要素,包括通货膨胀、信用扩张,以及因过度投资(尤其是房地产)所导致的社会投资报酬率偏低问题,近年来似乎也已在中国陆续浮现,不无隐忧。

中国今年自6月以来的通货膨胀率,跟去年同期比较都已超过6%,7月的6.5%更创3年来的新高,预计今年全年的通货膨胀率平均将达5.4%。根据中国社科院的调查,通货膨胀在2010年已再度跃升为影响人民生活质量的首恶。虽然比起1993~1994年间,动辄15%到20%的高通膨,这样的数据或许不算太高,但民生物资价格飙涨的趋势,却容易危及社会稳定。今年8月份的粮价比去年同期足足上涨13.4%,其中猪肉价格更高达52.3%,这对中低收入者的生计毫无疑问已造成严重影响。

整体资金环境宽松是中国通膨压力挥之不去的根本原因。连年对外享有巨额贸易盈余,且在刻意压低人民币汇率以利出口的政策下,等于必须释放出等量的人民币货币供给。此外,2008年为因应全球需求衰退大举投入4兆人民币刺激内需,2009年到2010年这段期间更由银行体系加码贷出17.5兆人民币,大手笔支应各种经建计划与交通基础建设,更为现今的物价上涨推波助澜。

至于连续十多年多头行情所累积的房地产泡沫规模,恐怕也是另一个经济风险的来源。虽然人民银行在今年7月5日再度提高基准利率一码(0.25%),一年期银行贷款利率已达6.65%,但「打房效应」成果有限,房价至今仍然维持高档。事实上,中国的存款利率上限只有3.5%(官方保证银行拥有3%的利差)左右,对存户而言,存款利率跟不上通膨速度,也等于是处在「负利率」的情况,此时更有诱因将自有资金或借款投入房地产,让房市泡沫难以遏止。

当然,即使「明斯基时刻」到来的条件都完全俱足,中国是否爆发金融危机,现实上仍取决于许多政经因素,特别是此后中央政府控制全国信用扩张的政策是否确实有效,其中要以地方政府的角色最具关键。

就中央政府的部分,中国政府现阶段的作法乃以管控银行的「信用配额」为主,利率政策为辅。但配额措施对国企与政治关系良好的大企业丝毫没有影响,反倒是让融资来源85%都依赖银行的中小企业陷入资金短缺困境。

另对地方政府来说,也因为上述自2008年以来的强化内需措施效益不彰,据估计超过1/3以上的交通建设根本无法自偿,让负责执行的地方政府逐渐出现偿债危机。此外,1994年中央地方实施分税制后,地方的主要财源是营业税,其中尤以不动产事业的贡献最大,地方政府甚至直接经营开发公司,从事土地开发买卖,形成地方政府、开发公司、银行三者相互共生的所谓「地方融资平台」。

去年全中国地方政府的3兆人民币总支出当中,9成以上即由土地开发买卖所得予以支应,而地方政府目前高达10.7兆人民币的债务,将近1/4(2.5兆人民币)也预定将由此一地方融资平台加以负担。

总之,地方政府的财政其实已经跟繁荣的不动产与高房价绑在一起,所以一方面对中央的货币紧缩政策难免心生观望,另一方面一旦房地产泡沫破裂,偿债能力势必大受影响,甚至将风险转嫁到银行体系。而除了金融风险之外,地方政府积极开拓土地作为财源的结果,也导致近年来各地征地纠纷与公安事件频传,如何妥善因应,将是北京执政当局必须面对的严峻课题。

    进入专题: 地方债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金融经济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45080.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